張海霞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醫院,037008)
慢性乙型肝炎膽紅素血癥患者多為肝臟炎癥及肝細胞壞死明顯,或者發生了肝內膽汁淤積而造成。減輕肝臟的炎癥及肝細胞壞死、促進肝功能修復是治療的關鍵。我們在以往一般保肝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舒肝寧注射液,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8~2010年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膽紅素血癥患者104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診斷標準[1]。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2例。治療組和對照組之間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常規應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門冬氨酸鉀鎂、維生素C、葡醛內酯等保肝藥物。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舒肝寧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內靜脈滴注,每日1次。
兩組療程均為6周。
觀察項目:治療前、后檢測患者血清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治療期間每2周監測1次TBiL、ALT、AST。用藥期間記錄臨床癥狀、體征變化及用藥不良反應。
療效標準:顯效:療程結束時TBiL、ALT、AST均恢復正常,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有效:療程結束時TBiL、ALT、AST均明顯下降,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無效:療程結束時TBiL、ALT、AST不下降或下降不明顯。顯效和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結果:治療組顯效17例,有效3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38%;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3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0.77%。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變化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
由表1可見,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TBiL、ALT、AST值均顯著下降(P<0.01);治療后TBiL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
藥品不良反應:治療組中1例出現皮疹,經稀釋后緩慢滴注,皮疹消失。
舒肝寧注射液是一種治療肝炎的新型中藥制劑,主要由茵陳、梔子、黃芩、板藍根、靈芝提取物組成,具有退黃、降酶、消炎利膽、調節免疫、保肝護肝作用。它由傳統名方張仲景的茵陳蒿湯衍化而來,通過現代科學工藝技術提取藥物有效活性成分加工而成。其中茵陳和梔子有明顯的清熱除濕、利膽退黃功效,是中醫治療黃疸的主要藥物;梔子有抗炎、抗病毒功效,對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黃芩和板藍根有清熱解毒功效,對病毒和細菌有抑制作用;靈芝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多糖、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雙向調節人體生理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功能[2]。因此,舒肝寧在治療肝炎的過程中可有效消除臨床癥狀、體征,改善肝功能,提高免疫力。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TBiL、ALT、AS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治療組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較對照組更明顯(P<0.01)。本文結果顯示慢性乙型肝炎膽紅素血癥患者在一般保肝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舒肝寧注射液,在加快黃疸消退、改善肝臟生化指標的進展方面作用佳,不良反應少,療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1,19(1):56-60.
[2]林志彬.靈芝的現代研究.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