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星
(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102400)
例1.患者,男,56歲,為尿毒癥腹膜透析患者。2010年3月9日并發腦出血入院。住院期間,患者因腸梗阻灌腸后出現腹瀉,稀水樣便,日6~10次,后腸梗阻解除,腹瀉癥狀仍發作。給予口服蒙脫石散、肉蔻四神丸等藥物,腹瀉無改善?;颊咦杂X怕冷,全身乏力,時有心慌,臍周隱痛,小腹下墜不適,大便稀水樣,不能控制。舌質淡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屬脾腎陽虛不固。予以溫陽固脫之法,取神闕穴,隔鹽灸之。每日1次,每次10壯,其壯如指甲蓋大小。初灸2日后,患者大便次數減少,日3~6次,腹痛、小腹下墜感明顯減輕。繼續艾灸2日,患者訴大便能控制,稀便,日2~3次。艾灸1周后患者大便漸成形,每日1次,食欲尚可。患者病情好轉后出院,出院后至今多次來院復診,均未訴復發。
例2.患者,男,76歲,2010年4月6日因腦出血入院。入院后患者臥床,大便困難,給予口服通便藥及溫皂水灌腸后出現大小便失禁。小便時有不能控制,大便完全不能控制,為稀水樣便,且每次小便時均有少量大便排出。給予口服蒙脫石散、鹽酸小檗堿等藥物后患者癥狀無改善?;颊咂剿嘏吕?,腰膝酸痛,小便頻多,尤以夜間明顯。查患者舌淡暗,苔薄膩,脈沉細??紤]為腎陽不足,下元不固。治以溫腎固脫之法。取神闕穴,隔鹽灸治。每日1次,每次10壯,其壯如指甲蓋大小。灸1日后,患者自訴小便夜間次數減少,由原來夜間5次減為3次,且小便多能控制。繼艾灸2日后,患者訴怕冷及腰膝酸痛明顯減輕,小便已能完全控制,大便失禁癥狀明顯改善。偶有小便時欲行大便感。艾灸治療1周后,患者大小便失禁癥狀消失。出院后多次電話隨訪均未訴復發。
按:神闕穴又稱臍中、氣舍、下丹田、命蒂,屬任脈經腧穴,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是生命之根,具有溫陽固脫、調和氣血、調理脾胃、理腸止瀉之功效。隔鹽灸有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等作用。上述2個病案中,針對患者陽虛不固的病機,采用隔鹽灸,治以溫陽固脫而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