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文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南陳集鎮百忍堂針灸推拿中心,223341)
點穴療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中創造與發展起來的一種古老的簡便醫療方法。它與針灸按摩同出一脈。《針灸大全》稱點穴療法乃“以手代針之神術也”。因其操作簡便,療效確鑿,深受廣大民眾喜愛。
點穴療法的配穴原理同針灸的原理,其配穴方法與中藥方劑的配伍也同理。要根據復雜變化的病情,并在經絡學的指導下,辨證立法,選主穴,配助穴。主穴是治療疾病的關鍵穴位,助穴是幫助主穴進一步發揮作用和鞏固療效的穴位。經絡反射區域內反應最敏感的就是主穴,配穴常可用奇穴或經絡中的穴位。筆者在治療心絞痛中運用配方實施點穴療法,取得滿意效果,現舉1例報道如下。
患者,男,20歲,2010年5月26日晚上9點左右,四個學生護送著患者來我處就診。患者用手指著胸部,以姿勢助說話,陪同的學生代述:正上課,患者覺得胸悶,胸痛,越來越重。我立即依據中醫“四診”的方法給患者進行檢查,診:脈遲,舌暗紅,唇甲青紫,精神恍惚肢冷,面色忽然變暗,確診為心絞痛,胸痹。用自制的探穴棒,在足部發射區、耳部發射區、手部發射區尋找敏感點,在手穴、心血管1發現最敏感,當即定為主穴,足部發射區的指心區為配穴,經絡心包經為助穴,迅速瞄準“心血管1”點,按到穴位上(1s),力度由重到更重,到最重,10s鐘后患者的面色變淡了,上下唇顏色也變淡了。接著換點足部反射區,心配穴,力度由中度到重度,約30s;接著又換心包經相關穴助穴,手法由輕度到中度,掐、捏、揉、敲擊,從極泉穴起到中沖穴,揉了3min;換手法拍打心包經,從起點處拍打到中指末梢,約5min。從開始治療到結束只用8 min時間。當點穴手法轉到第三步時,患者自己說不痛了,第三步拍打心包經結束時,已經完全恢復正常了。
準確診斷是實施治療手段和方法的重要依據。快速診斷為患者擺脫病情贏得時間。
點穴的技術要領之一是選穴配方,快速搜尋反應敏感點突出的穴位(救命穴)為主穴,配穴和助穴從奇穴、全息發射區、經絡中選定。點穴技術的要領之二是按配方有序施行手法。上述心絞痛患者診查過程中就完成了“配方”,在施治過程中,不慌不忙,沉著面對。點穴技術的要領之三是施治過程中的手法技巧,原則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上述患者屬于實證,就應采用快、準,狠。快,就是搶時間,搶救急性患者,時間就是生命;準:指切點的穴位要準,不能出差錯,人命關天;狠:就是恰到好處的“狠”,能出現奇跡。虛證患者的急性發病,可按照實證對待,“點”到即止,轉到“補”法時間要長一點,30min左右。
掌握上述要領,才能有效地對患者進行早診斷、早治療。治療結束還要囑患者飲食起居注意事宜,傳授點穴保健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