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彩霞 李曉明 李學誠
(山東省安丘市中醫院,262100)
偏頭痛是臨床常見病。近年來,筆者用自擬方熄風蠲痛湯治療偏頭痛45例,取得了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45例均為門診病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3例;發病年齡15~56歲,平均32.3歲;病程最短半個月,最長21年。患者均于發作期內前來就診,多數患者發作較頻繁。
診斷標準:①頭痛部位多在顳側,也可向眼眶、前額放射。②頭痛多呈發作性,搏動性跳痛,或鉆痛、脹痛。③頭痛發作與血壓、氣溫、月經和情緒有關。④發作前常有視覺障礙。⑤頭痛嚴重時常伴有惡心嘔吐。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部分患者作顱腦CT檢查無異常發現。
熄風蠲痛湯方藥組成:生石決明30g,白蒺藜12g,川芎15g,天麻9g,蔓荊子15g,龍膽草6g,延胡索15g,蜈蚣1條,生白芍15~30g,僵蠶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注意調情志,禁食辛辣刺激物。
加減:痛處灼熱感,伴口苦目赤者加梔子、黃芩;心煩易怒、掣痛明顯加珍珠母、鉤藤;久痛不愈加全蝎、炒沒藥;惡心嘔吐加半夏、竹茹;遇寒痛甚者加白芷、細辛。
療效標準:基本治愈:頭痛及伴隨癥狀消失,停藥半年未復發。好轉:頭痛及伴隨癥狀消失,停藥后半年內復發,但次數減少。無效:治療后頭痛及伴隨癥狀無明顯改善。
治療結果:基本治愈28例,好轉1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3.3%。
偏頭痛又稱血管性頭痛,古稱“頭風”,以周期性、搏動性、劇烈的頭痛為特征。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經多年臨床觀察,筆者認為,肝陽風火是本病的主要病機。本病發作及消退迅速,具備“風”的特性,臨床觀察,多數偏頭痛患者是在精神刺激及行經期易發。肝體陰而用陽,若情志不舒,肝郁化火,風火上擾清空則誘發頭痛,傷及腦絡則持續作痛,陽亢風動,發作時呈脹痛、掣痛。病久入絡,氣滯血瘀,則頭痛更為劇烈。針對這一病機而擬熄風蠲痛湯,臨床療效顯著。方中石決明、白蒺藜平肝潛陽、熄風止痛;天麻、川芎、僵蠶祛風活血止痛;龍膽草清肝瀉火;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蜈蚣通絡搜邪,共奏平肝潛陽、熄風蠲痛之效。本組病例大都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用本法治療取得了不同程度療效。對其他原因引起的頭痛(肝陽風火型)及三叉神經痛也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