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萍
(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第一人民醫院,663100)
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葡萄糖注射液加活血通絡中藥針劑痛點注射、牽引、臥硬板床休息、中藥內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7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組270例,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139例,女131例;年齡20~61歲;病程2天~30年;有明顯誘因84例,無相關誘因186例。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癥201例,腰椎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癥69例。CT檢查示:L3~4間盤突出6例,L4~5間盤突出149例,L5~S1間盤突出89例,兩個或兩個以上間盤突出26例,直腿抬高試驗<45°陽性261例,腰部活動受限246例,棘突或棘突旁壓痛238例。主要癥狀包括:腰腿痛、腰痛、單側下肢或雙側下肢疼痛。大部分病例在就診前均接受過局部封閉、推拿、針灸等治療未愈。
1.注射療法:10%葡萄糖鹽水11.5ml+復方當歸針劑4ml+野木瓜針劑4ml+2%利多卡因0.5ml,于病變部位的椎弓根部或相應脊神經孔注射為主。方法:患者俯臥位,選擇相應病變節段的椎旁痛點皮膚常規消毒,將配制藥液20ml分別注射于上述椎旁兩側椎弓根部,每點推注10ml,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牽引:采用自動牽引床進行牽引,使患者仰臥于牽引床上,固定好胸帶、骨盆帶,然后置于牽引狀態,牽引重量為體重的30%~50%,逐漸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次牽引30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一般常規治療:臥硬板床休息,日常活動中戴腰圍保護。
4.中藥治療:辨證分型內服中藥。腎陰虛型140例,治法:滋陰補腎,強筋壯骨;處方: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牛膝、龜板、桑寄生、續斷、女貞子、旱蓮草等。腎陽虛型130例,治法:補腎壯陽,溫經通絡;處方:杜仲、菟絲子、牛膝、肉桂、淫羊藿、狗脊、巴戟天、山藥等。加減法:氣血虛者加黃芪、黨參、當歸、川芎、白芍;血瘀者加乳香、沒藥、赤芍、元胡等。
療效標準:優:腰腿疼痛癥狀消失,不影響正常工作,直腿抬高試驗陰性;良:腰腿疼痛明顯減輕,可勝任正常工作,直腿抬高試驗>75°;好轉:腰腿疼痛減輕50%以上,可從事一般工作,直腿抬高試驗<75°;無效:腰腿疼痛未減輕或加重,直腿抬高試驗較治療前無改善。
結果:本組270例,經4~6個月隨訪。優134例,良75例,好轉51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6.30%,優良率77.4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硬膜囊受壓變形,局部緊張粘連、水腫、炎性病變而致腰腿疼痛、單下肢或雙下肢疼痛麻木、感覺減退等一系列癥候群。治療需要全方位著手,應用活血祛瘀中藥在病變椎旁及神經根部注射,使藥物透達病變部位,注射液配方中各中藥成分均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達到“以通為用,通則不痛”之目的。同時配方中葡萄糖可被肌肉組織細胞直接吸收利用,利于受損細胞組織的修復;另一方面,注射時液體壓力可使粘連的神經根松解分離,消除刺激,使神經根炎癥消退,疼痛緩解。牽引可使肌肉松弛,恢復腰椎的正常生理曲線,后縱韌帶張力改變,黃韌帶拉松,椎管內壓力降低,有助于椎間盤周圍靜脈、淋巴回流,使突出物與神經根、硬脊膜之間發生變位,促進椎間盤回納,從而減輕對神經組織的卡壓。但對于急性炎癥水腫期、病程長、粘連緊密及年齡大(超過70歲以上),則慎用牽引。臥硬板床休息可去除體重對腰椎間盤的壓力,有利于椎間盤的營養和靜脈回流,去除水腫,加速炎癥消退,使損傷的纖維環得以修復。根據中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原理配合內服中藥治療,使氣血調暢、經絡疏通,則腰腿疼痛癥狀得以消退。從而達到治病求本,標本兼顧,消除病因,達到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