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麗 王興強 郭 彬
(山東省平陰縣中醫院,250400)
近年來,隨著回歸自然的興起,人類崇尚天然藥物的風氣越來越盛。而中成藥因其服用和攜帶方便,不良反應小,用途廣泛,治療效果獨特而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很多人對中成藥認識不夠,不能正確使用中成藥,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甚至發生不良反應。根據我院住院病歷用藥和門診處方用藥檢查中發現中成藥不合理用藥的原因主要存在:辨證不足、用法用量不當、配伍不當、濫用滋補性中成藥等。必須加強對中醫中藥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做到正確認識中成藥,合理使用中成藥。
1.辨證不足:辨病不準確,盲目按病名或癥狀用藥。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治療方法。臨床上使用中成藥需要辨證論治,分清陰陽、表里、寒熱、虛實、上中下三焦及因人、因時、因地選用,絕對不能只憑藥名使用。假若臨床掌握不當,不但影響療效,還會產生不良反應,如腎虛有腎陰虛和腎陽虛之分。六味地黃丸的主證是腎陰虛而出現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而對腎陽虛見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者不宜服用。腎陽虛者有時亦可出現腰膝酸軟無力的癥狀,但其全身或局部常有形寒肢冷的表現。所以同為腎虛應認真區別,不可混淆。中成藥的感冒藥按中醫理論分也有多種類型:治療風寒感冒的“感冒清熱顆粒”、“荊防感冒顆粒”等溫性藥物,治療風熱感冒的有“中聯強效”、“三九感冒靈顆粒”等寒涼藥物,秋季燥熱感冒選“桑菊感冒片”,冬季風熱感冒選“羚羊感冒片”,外感風寒偏頭痛的感冒選“川芎茶調顆粒”,邪在半表半里有用于少陽病證的“小柴胡顆粒”等等多種藥品。可臨床上常出現感冒用“強力銀翹片”、腎虛腰痛選“六味地黃丸”、咳嗽就用“急支糖漿”等現象。如若選用不當不僅耽誤患者的治療,還可能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
2.用法用量不當: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中成藥無毒副作用,不存在劑量大小,可以隨便吃或隨意加大劑量,這是錯誤的觀點。“是藥三分毒”,中成藥也是有不良反應的,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近年來,有關中成藥服用不當而引起中毒或其他不良反應的報道有所增加。如過量服用人參而引起的濫用人參綜合征,嚴重者可發生喪失人格感和精神錯亂;木通能導致腎衰;安宮牛黃丸引起汞毒性腎衰等。曾有因服用復方氨酚烷胺片(感康敏片)引起急性肝損害的報道。其實,中成藥的劑量要求很嚴格,劑量過小達不到治療效果,劑量過大則會引起嚴重的毒副作用。
3.含毒性藥品的不合理應用:由于臨床醫務人員技術水平上原因引起的治療方案選擇不合理、藥物使用不合理或藥品銷售行為不規范等一系列不合理用藥問題。如有些中成藥含有毒性成分,使用不當能給患者造成極大的損害。饒向榮報道17例與木通有關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中13例與長期服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有關,而且4例明顯惡化,因其中的關木通含有腎毒性成分馬兜鈴酸。因此在使用中成藥時要弄清其組方成分,對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藥更應注意,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
4.配伍不當:中成藥成分復雜,在與其他藥物尤其是西藥配伍應用時更應注意。如能合理聯用,可以增強療效,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如逍遙散與西藥催眠鎮靜藥聯用,既可提高對失眠癥的療效,又可逐漸擺脫對西藥的依賴性;配伍不當,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還會引起不良反應。如苦杏仁、枇杷葉及其中成藥與嗎啡、杜冷丁、磷酸可待因等麻醉、鎮靜、止咳藥合用,可導致患者呼吸衰竭。維C銀翹片與對乙酰氨基酚聯用,屬重復用藥,會導致乙酰氨基酚的劑量超大引發不良反應。因此在應用時應重視中成藥與西藥的合理搭配及協同用藥,如果中成藥與西藥合用最好相隔2~3h為宜。
5.濫用滋補性中成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保健藥品越來越為世人所重視,臨床部分醫生只圖簡單方便,甚至迎合部分患者心理,不予辨證,濫用滋補性中成藥;或由于醫藥營銷中的不正之風助長了不合理用藥導致了一些醫生濫用滋補性中成藥。
1.要加強對中醫中藥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的中醫理論水平;堅持辨證論治原則,根據病情需要制定治療方案,不能把中成藥使用范圍無限擴大,克服長期盲目服用,避免造成有毒成分在體內積蓄。注意中成藥不良反應和安全性,確保中成藥在臨床上的最好發揮。
2.要建立門診處方點評制度、臨床合理用藥監控制度等相關的管理辦法規范臨床用藥。建立公開通報或公示制度,并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院性合理用藥分析評價,對配伍用藥的合理性、用藥的適應證、用藥的時間及用量等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在醫療質量反饋會上通報。
3.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教育,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患者的利益。重點細抓中成藥的合理應用,密切關注藥品的銷售情況,嚴格查處藥品促銷。另外,各級衛生主管部門應嚴厲打擊醫藥營銷中的不正之風,對給、拿回扣的現象給予嚴肅查處。以避免濫用中成藥的現象。
4.結合臨床開展臨床中藥學工作,充分發揮藥師在中藥合理應用中的作用,培養和引進一批優秀的臨床中藥師深入臨床,運用藥學專業知識,協助臨床醫師進行臨床中藥學工作。從而提高藥物治療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療效。分析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藥處方,了解醫生使用中成藥的狀況,發現不合理與不合格處方,推廣用法得當的典型處方,提高醫藥人員的整體素質,保障臨床合理使用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