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山西省興縣交樓申衛生院,033600)
闌尾炎是小兒急腹癥中最常見的疾病。我院2003~2009年共收治各種類型的闌尾炎425例,其中小兒急性闌尾炎65例,占闌尾炎病人總數的15%。65例小兒闌尾炎病人分布為13~15歲33例,8~12歲18例,3~7歲12例,3歲以下2例。
小兒闌尾炎發病率雖然較低,但并發癥較多,死亡率較高。就診時小兒患者已因闌尾穿孔而形成闌尾周圍膿腫或彌漫性腹膜炎。
小兒闌尾壁薄,血運易受到障礙,發生壞死也較快,所以穿孔率比成人高,但患兒年齡越小,其闌尾越短,穿孔的機會越小。
小兒的大網膜發育不全,不能起充分的保護作用,又因盲腸位于較高位置,因此炎性局限化的可能性較小,彌漫性腹膜炎的發病率高。
小兒的腹膜吸收率較強。一旦形成腹膜炎,中毒現象較嚴重,而機體的抵抗力較弱,易因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而致生理紊亂,故死亡率一般較高。
小兒急性闌尾炎在發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或腸炎等誘因。常以上述急性感染的癥狀開始,不一定以腹痛為最初癥狀。本組病例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12例,扁桃體炎3例,腸炎2例。
小兒急性闌尾炎病情發展較快且較重,早期即出現發熱反應和胃腸道癥狀。發熱往往可高達39℃~40℃,嘔吐頻繁,有時可出現持續性腹瀉,甚至形成腹膜炎后仍有腹瀉現象。本組病例均有發熱現象,體溫38℃~40℃,嘔吐者12例,腹瀉者3例。
小兒急性闌尾炎腹痛的初起部位和腹痛轉移史不如成人典型。且小兒闌尾炎的腹痛也不像成人那樣局限在右下腹,往往范圍較廣,且部位較高而靠近中線,這是因為小兒盲腸位置較高且轉移度較大的緣故。
小兒急性闌尾炎由于小兒腹肌較弱,故腹肌強直現象多不明顯,闌尾周圍炎或腹膜炎時常出現腹肌緊張。對年齡較大且能合作的患兒,闌尾炎診斷難以肯定,可行直腸指診,如在直腸右前方發現明顯觸痛,對闌尾炎的診斷有決定性的意義。
小兒急性闌尾炎可疑腹膜炎時可做腹腔穿刺,有稀薄膿液則可診斷為早期局部腹膜炎。如膿多且稠則診斷為彌漫性腹膜炎或闌尾周圍膿腫。
小兒急性闌尾炎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10~15)×109/L之間,超過20×109/L則有闌尾穿孔的可能。中性單核細胞0.85%~0.95%,尿、便常規檢查對闌尾炎的診斷意義不大,但對闌尾炎的鑒別診斷有意義。
一般根據患兒腹痛病史持續發作10h以上且以右下腹為著,結合小兒闌尾炎的診斷要點,小兒闌尾炎不難做出診斷。治療原則由于小兒的病情發展較快,且穿孔機會較多,死亡率一般較成人為高。故我院一般不主張用保守療法。除非患兒有特殊情況,小兒急性闌尾炎均采取手術治療,且越早手術患兒康復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