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靜 李寶珍 李 英
1.山東省章丘市中醫醫院,2502002.山東省章丘市疾病控制中心
高血壓患者以眩暈為主要癥狀者約占70%,頭痛、心悸、失眠者約占40%~50%。中醫學主要將其歸屬于“眩暈”、“頭痛”等范疇。其病因主要是由于七情、虛損、飲食失節等因素的影響,使機體陰陽平衡失調。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高血壓病年老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瘀血阻滯現象,而且血瘀程度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雖其具體辨證因人而異,然而血瘀證的存在卻是各證候共同具有的。瘀血形成之后,又會進一步影響臟腑,導致臟腑的功能活動失調,氣血津液輸布失常,從而加重高血壓病的病情變化。可見,久病及血,血脈瘀阻是高血壓病病情發展的必然轉歸。
正常情況下,在脈管中流動的血液是由脾胃水谷之精微所生化。正如《靈樞·決氣》篇所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痹诓±砬闆r下,或由于陽氣虛損,鼓動無力;或由于肝氣郁結,疏泄不利;或由于寒性凝滯,經脈拘急;或由于跌撲外傷,脈絡受損,皆可導致血行不暢而形成瘀血。所謂瘀血,一是指血液運行不暢,有所停積;二是指血液成分或性質的異常變化引起運行不暢,有所停積;三是指由于脈絡的病變而造成的血行瘀滯不暢;四是指已離經脈而未排出體外的血液[1]。由于血的運行無處不到,故人身各處,舉凡臟腑經絡、頭面胸腹、四肢百骸均有血行瘀滯的可能。血瘀頭面則證見眩暈頭痛,如針刺;血瘀心脈則證見胸悶胸痛,連及后背;血瘀經脈則證見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現代醫家對瘀血阻滯與高血壓病的關系亦有調查研究。徐鳳芹[2]研究發現:高血壓病患者有血瘀者約占76.7%,且各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血瘀證,并以Ⅲ期高于Ⅱ期、Ⅱ期高于Ⅰ期為趨勢。李輝等[3]對303例高血壓病相關病證的臨床調查分析發現:肝陽上亢、肝腎陰虛、肝風痰濁、氣陰兩虛等證候中均伴有血瘀證存在,而在肝風痰濁、氣陰兩虛等證中血瘀證的病人大大多于非血瘀證者,兩者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高血壓病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形成瘀血內阻的基礎。雖其具體辨證因人而異,然而血瘀證的存在卻是各證候共同具有的。
1.血液流變學異常:血瘀證患者存在血液流變學的異常變化,血液處于“濃、黏、凝、聚”狀態,有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病患者存在血液流變學的異常。
2.血小板功能異常:血小板在高血壓病發病過程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許多研究證實,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變化,表現為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釋放反應增強。
3.凝血、纖溶功能失調: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是參與血小板黏集的重要輔助因子,在激活血小板之間作為橋梁與血小板膜上糖蛋白受體(GPIIb/IIIa)結合,將它們相互連接起來,從而促進血小板黏集和血栓形成。研究認為,上述纖溶及凝血指標可作為高血壓病從非血瘀型轉化為血瘀型的客觀佐證。
4.微循環障礙:微循環障礙被認為是血瘀證的基本病理改變之一,多項觀察顯示高血壓血瘀證患者大多伴有微循環障礙。
5.血管內皮損傷:高血壓病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后,不僅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下降,收縮功能增加,而且會釋放多種促凝物質,如組織因子、凝血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NP合成酶作用下由內皮細胞合成,通過舒張血管平滑肌細胞調控血壓。高血壓病患者大多存在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而血瘀證患者損傷較非血瘀證患者更為嚴重。
6.血流動力學的改變:研究顯示,血流動力學異常也是瘀血內阻導致高血壓病發生的機理之一。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辨證論治的同時,重視活血化瘀藥物在其治療中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臨床常選用的有丹參、赤芍及益母草等。
(1)丹參: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功能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養血安神。主要用于月經不調、血滯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積聚以及溫熱病熱入營血等證。
(2)赤芍:苦、微寒,歸肝經。功能清熱涼血,祛瘀止痛。主要用于溫熱病熱在血分,身熱、發斑疹,血滯經閉、痛經以及跌打損傷、瘀滯腫痛等證。
(3)益母草:辛、苦、微寒,歸心、肝、膀胱經。功能活血祛瘀,利尿消腫。主要用于婦女血脈阻滯之月經不調、經行不暢,閉經,產后瘀阻腹痛、惡露不盡以及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小便不利、水腫等證。
(1)丹參:含脂溶性的二萜類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還含黃酮類、三萜類、甾醇等其他成分。其藥理作用有:①對冠狀動脈的作用:丹參注射液給麻醉犬或貓靜脈滴注,冠脈血流量明顯增加,冠脈阻力明顯下降,但心肌耗氧量有所增加。②對血壓的影響:丹參給麻醉兔靜脈注射,可使肺動脈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降低。③對微循環障礙的作用:丹參及丹參素具有改善微循環障礙,從而改善細胞缺血缺氧所致代謝障礙的作用。④對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丹參注射液對實驗性脂肪栓塞綜合征有一定的防治作用。⑤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丹參注射液對冠心病及慢性氣管炎病人血液流變學有明顯的改善作用。⑥對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響:丹參注射液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黏性降低,對抗血栓形成及凝血,也有促進纖維蛋白原溶解的作用。丹參素可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與釋放。⑦對纖溶血栓形成的作用:丹參注射液有抗凝和促纖溶作用。丹參能明顯延長大鼠特異性血栓形成時間和纖維蛋白血栓形成時間,血栓干重與濕重也均明顯減輕,但血栓長度延長。
(2)赤芍:含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等成分。其藥理作用有:①對心血管系統作用:赤芍注射液或芍藥苷靜脈注射對垂體后葉素誘發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②對血液系統的影響: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801、802對ADP和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明顯的量效關系。赤芍有效成分d-兒茶精對高脂高膽固醇喂養大鼠血小板聚集時間、血小板血栓形成時間有顯著延長作用,并升高血小板內c AMP。赤芍精有抗高脂、高膽固醇引起的血栓形成作用。赤芍801靜脈滴注可抑制TXB2、PGA2合成及AA代謝。赤芍煎劑能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縮短凝血酶時間。赤芍提取物可明顯延長大鼠血漿凝固時間,通過激活纖溶酶原變成纖溶酶使已凝固的纖維蛋白溶解,還顯著抑制尿激酶對纖溶酶原的激活。
(3)益母草:含益母草堿、水蘇堿、前西班牙夏羅草酮、西班牙夏羅草酮等成分。其藥理作用有:①對子宮的作用:益母草制劑對兔、貓、犬、豚鼠、小鼠等多種動物的離體子宮均呈興奮作用,與垂體后葉素相似,但作用較弱。益母草的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對離體及在位子宮均有顯著的興奮作用。②對循環系統作用:益母草對Isop(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有改善或恢復缺血性心電圖、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微循環、減慢心率等作用。③對血液凝集的影響:益母草的活血化瘀作用機制主要是對抗血小板聚集性和降低血小板含量,抑制血栓形成,以及阻止血液凝固,促進纖溶作用。
綜上所述,瘀血阻滯是高血壓病的重要病機,重視活血化瘀藥物在高血壓病治療中的應用,適當選用丹參、赤芍及益母草等藥物,可以起到改善血液流變學,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及抗凝等作用,從而提高了高血壓病血瘀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為高血壓病的辨證論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方藥中.實用中醫內科學.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6.
[2]徐鳳芹.高血壓中西醫治療.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218-219.
[3]李輝,徐貴成,劉坤.高血壓相關病證的臨床調查分析.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雜志,2003,1(3):142-144.
[4]田代華.實用中藥詞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