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麗 孫 芳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哈爾濱150036)
中風(腦血管意外)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在所有疾病中,其致殘率高居第一。中風一旦發病,再發率很高,再次中風的患者預后更差。因此,健康教育在預防中風患者再發方面顯得特別重要。在開展健康教育時,運用中醫整體和現代護理觀,把滿足患者需要作為護理工作的重點。
患者入院后由專業護士熱情接待患者,介紹病區環境、住院須知、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各項規章制度等,使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消除因陌生帶來的緊張不安心理,促進護患關系。
1.心理護理:做好心理護理是疾病恢復的基礎和保證,護士通過對患者的表情、行為、態度的觀察,或通過與患者家屬的交流,了解他們不同的心理狀態,根據患者年齡、文化修養、教育程度、家庭背景,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疾病的病因、治療、護理,消除其思想顧慮,使其積極參與康復護理。
2.口腔、皮膚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及時消除口腔內痰液、分泌物等。每日2次口腔護理。講解口腔護理的重要性,對疾病及大小便失禁者應按時翻身拍背、按摩受壓部位等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保持皮膚清潔,預防發生褥瘡及墜積性肺炎。
3.飲食護理:加強營養。飲水嗆咳的患者進食、飲水的速度要慢,注意力集中,頭偏向健側。進食以半流質食物為宜,吞咽困難、嗆咳嚴重的患者不能自行進食,可鼻飼以保證機體的需要,同時教會家屬鼻飼的方法及流食的溫度、間隔時間、每次鼻飼量及鼻飼營養液的配量。
辨證施食:①肝陽上亢證給予清肝瀉火的芹菜粥。做法:新鮮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砂鍋內,加水如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溫熱服食。注意應現煮現吃,不宜久放。②風痰瘀阻證給予瀉熱滌痰蘿卜汁。做法:白蘿卜絞汁飲服,每次30ml,日服3次。或將蘿卜汁拌在粥內食用。③腎精虧虛證給予益腎通絡枸杞歸芪大棗瘦肉湯。做法:枸杞子15g,當歸10g,黃芪30g,大棗10枚,豬瘦肉100g。共燉湯,加食鹽適量調味,食肉喝湯。
4.防治便秘: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便秘的原因及保持大便通暢的必要性,盡可能保持每天1次大便,讓患者多喝水,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鼓勵患者多運動,必要時口服緩瀉劑,或開塞露保留灌腸等。
5.防止泌尿系感染: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為預防尿路感染盡可能不留置導尿管,男性用尿壺接尿或男性集尿器,女性患者定時用便盆接取,或及時更換尿布,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500 ml左右,以起機械沖洗作用,每天進行會陰護理1~2次。
保持肢體處于良肢位為主,良肢位的保持應貫穿康復護理的全過程,逐漸讓患者適應和習慣良肢位,防止足下垂或足內翻等并發癥的發生。向患者解釋早期肢體功能鍛煉的必要性,腦梗死患者發病后24h,腦出血患者發病后48h,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即可進行肢體功能鍛煉。病情穩定后即開始早期訓練。
2.臥位的指導:①仰臥位:患者頭枕在枕頭上,軀干平展,在患側肩胛下放一軟枕,使肩上抬,肘部伸直,腕關節背伸,手指伸開。在患側臀部至大腿下放一長枕,防止患側髖關節外旋,患側下肢伸展,膝下放一軟枕,使膝關節屈曲,保持踝中立位。②健側臥位:頭枕于枕頭上,患側上肢盡可能前伸,胸前抱一軟枕,患側下肢墊一長枕,保持屈髖、屈膝,足部應墊在枕頭上,健側肢體在床上取舒適的姿勢,可輕度伸髖屈膝,健側臥位有利于患側的血液循環,可減輕患側肢體的痙攣,預防患肢的浮腫。③患側臥位:頭應稍前伸,軀干后傾,用枕頭穩固支撐后背,患側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開,患側下肢髖關節伸展,微屈膝。
3.平衡訓練:①坐位平衡訓練:患者取坐位,護士站在前方,用雙手誘導患者向前方屈曲軀干,然后再恢復原位。②起立動作訓練:患者取坐位,護士的雙膝抵住患側膝部加以保護,一手托住患者患手的肘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讓患者的健手搭在自己的肩上扶起患者站起。
4.主動、被動訓練:被動訓練時,先拍患側肌肉使其放松,然后自上肢的肩、肘、腕、指各關節做外展、內收、握拳松拳,下肢髖、膝、踝、趾各關節外展、內收、前伸等各個不同方向活動,每關節訓練5~10次,每日2~3遍。主動訓練指導患者以健側上下肢帶動患側上下肢的活動和移動,每日交替訓練4次。
5.日常生活訓練:把日用品放在患者易拿到的地方,指導患者盡可能用患肢握湯勺進食或用筷子夾菜。練習穿脫衣服,做到生活能夠自理。
6.有語言障礙的患者應盡早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囑患者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激動。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低鹽低脂飲食,忌煙酒,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繼續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定時復查,掌握復查時間及如何自查(是否感覺頭暈、頭痛、手足麻木等)。急性腦血管病死亡率及致殘率高,并發癥多。多數患者及家屬缺乏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因此,筆者對腦血管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掌握自我保健知識。
總之,護士給予患者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是預防中風的再發和促進疾病康復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在整體護理中,責任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在一起,能較多地給患者提供實際幫助,護士運用溝通技巧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其需要和存在的顧慮,按照健康教育計劃指導患者掌握疾病知識,為患者提供正確的幫助,達到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