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目前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仍在蔓延,我國經濟步入增速下行通道。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內石油石化行業經營形勢相當嚴峻,油品、化工產品的需求增幅下降,產能過剩,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整個行業出現了增速和效益雙下滑的局面。中國石化也不例外,上半年利潤同比下降了30%以上。面對嚴峻挑戰,集團公司8月初召開領導干部座談會,提出了立足長遠抓當前,強基固本練內功,千方百計穩增長保效益的要求。
面對嚴峻形勢,穩增長保效益已成為下半年的突出任務。現在各企業都在大力開展優化經營、挖潛增效活動。中國石化作為國企排頭兵,既要有效應對目前危機保證效益,更要為建設世界一流蓄勢聚力,傅成玉董事長強調要“立足長遠抓當前,強基固本練內功”,其主旨正在于此。如果偏離了這個宗旨,拆東墻補西墻,急功近利式的挖潛增效,只會給企業長遠發展帶來危害。挖潛增效的措施有千條萬條,最核心的一條是要練內功,提升內在實力。所以,我們的眼光不能只盯在短期措施上,而要把著力點放在練內功上。只要內功練好了,內在實力增強了,效益就自然上來了。
練內功就是要眼睛向內,通過提升企業的內在素質和能力來提高競爭力,推動企業發展。為此,必須迅速轉變發展觀念,由過去粗放擴張的外延式發展轉變為精細提質的內涵式發展,把發展的目標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必須盡快改變盲目上項目、鋪攤子、擴大規模、向外擴張的發展習慣,從追求量的擴張轉到追求質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經受住經濟危機的考驗,確保效益和發展兩不誤。
管理是必須不斷錘煉的基本功。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強弱取決于其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高低,中國石化在《財富》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但“大而不強”十分明顯,在管理上與世界一流能源巨頭差距較大。上半年成本的上升和利潤的大幅下滑,也表明我們急需在提升管理上下工夫。集團公司黨組最近著力推出鎮海煉化和李安喜兩個先進典型,就是要推動各企業苦練管理內功,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以應對目前挑戰。面對當前穩增長保效益的壓力,當務之急是要推進精細管理,把各項降本增效措施落實到位。鎮海煉化和李安喜是中國石化在管理上的標桿和旗幟,鎮海煉化以管理嚴謹規范精細著稱,李安喜則以敢抓善管聞名。各企業要認真對標這兩大標桿,深入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苦練管理基本功。
結構調整是必須練好的決勝之功。對于當今能源企業,豐富的資源、高端化的產品和綠色低碳的生產是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這三方面反映的正是一個企業的內在實力。與國際能源巨頭相比,中國石化上游資源少,主要生產通用的中低端產品,綠色低碳生產優勢不突出,業務競爭力不強,這是進軍世界一流的制約因素之一。加快戰略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不僅是建設世界一流公司的決定因素,而且是提高企業效益的根本途徑。集團公司在結構調整上已經作了明確的戰略部署,如加大海外資源獲取力度,加快天然氣、頁巖氣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大力發展煤化工、氣化工和精細化工,加快推進清潔生產和綠色低碳發展等。各單位應加快落實這些戰略部署,推進中國石化向高端化、綠色低碳化方向發展,建立新的競爭優勢,從根本上提高競爭力。
創新是必須苦練的核心內功。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流的企業必須具有引領潮流的超強創新力。從科技、生產和經營管理的創新來看,中國石化的創新能力在國內無疑處于領先地位,但放眼世界,中國石化在許多方面需要學習和借鑒。大力提高創新能力,實現從行業跟隨者到行業引領者的超越,是中國石化建設世界一流的必修課。為此,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盡快提高科技創新力;不斷深化改革,破除影響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每個員工的創造力;積極擴大開放,大膽創新對外合作機制,在與國際一流企業的合作共贏中迅速提高創新能力。
功到自然成。經營企業和練功夫一樣,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躁。只有腳踏實地、聚精會神、堅持不懈地練好內功,內在實力才會進一步提升。只要有了實力,即使市場形勢再嚴峻,我們也能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