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去附近一條街吃飯,發現兩旁排檔突然不見了平時熱鬧的景象,只有一些城管執法人員來來往往。一打聽,原來是該街道為了迎接衛生城市達標驗收活動,臨時取消了餐館的排檔。過了幾天,筆者再次來到該街道,這里又恢復了往日的喧囂。顯而易見,檢查團走了。筆者不禁感嘆,這種應付檢查的行為就像“作秀”,效果也不會好。
由此聯想到石化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理應經得起各級部門的檢查,如果連起碼的檢查都不能過關,就說明日常安全管理是存在問題的。所以,如果平時不注重抓安全,特別是抓安全工作的細微之處,勢必會臨時抱佛腳,把應付安全檢查當成“刮風”。一陣風來,就動。風過,即止。這樣只會增加安全風險,造成安全隱患不能及時發現和消除。
安全工作做得好,經得起檢查,當然是件好事,但從長遠來看,經得起不檢查才是安全工作的更高標準和境界。企業的安全工作事關員工個人的生命安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小題大做”,要改變工作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在安全工作上提倡經得起不檢查!
要經得起不檢查,首先,要增強“我要安全”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主動去做與被動去抓,結果自然大相徑庭。如果上級領導或主管部門不檢查,沒有外來的督促和壓力,責任心不強的人就容易缺乏動力,不會主動去抓安全。必須摒棄這種無責任心、消極應付的態度。其次,必須意識到搞好安全生產最重要、最終的受益者還是我們自己。即使沒有上級檢查也要踏踏實實、時時刻刻地自覺按標準和要求把安全工作做好、做到位。最后,在安全工作日常自查中必須注意查找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及時消除。有一著名的安全理論——“海恩法則”,講的就是每一重大事故后面,一定有29次小事故,300次未遂先兆或事故苗頭,1000個事故隱患。可見,隱患排查治理是日常安全工作最多最大量的工作。有研究表明,預防性投入遠小于事后開支,前后投入比為1∶5,甚至為1∶10。對此,整治隱患必須做到“六落實”,即項目落實、標準落實、措施落實、經費落實、時限落實、責任人落實。消除了安全隱患,才能讓安全工作真正經得起不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