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文謹
(中國設備管理協會,北京 100824)
最近以來,國內各種重大事故頻發,造成人員傷亡、生產中斷、資產損失,社會影響巨大。其中,有設備事故,也有其他方面的事故,但包括了設備問題的內容,必須引起極大的重視。每次事故的發生,后面反映著大量的管理方面的問題,更應引起注意。
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把事故災難分為: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及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在國務院頒發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交通企業設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規定了設備事故的分級,并明確了發生設備事故必須查清原因,按照事故性質嚴肅處理。
根據上述精神,近年及最近發生的電梯事故、大型油罐火災、大噸位門吊傾倒等事故均應為重大的設備事故。同時,還有些其他類別的事故也有設備的因素或原因在內。溫家寶總理在溫州談7.23高鐵事故時曾三次談到設備,也足以說明設備及設備管理的重要性。在分析這些事故時,都可以看到事故背后的管理因素。從對這些事故的分析來看,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設備的前期管理不到位甚至未管;另一個是操作、維護及修理方面的漏洞。這兩方面在《條例》中均有明確的規定,而發生事故的企業是對此放松或貫徹不力。下面根據媒體對事故報道的情況就這兩方面的問題從《條例》的規定和發生事故的情況入手,做一些簡要的比較和分析。
《條例》總則第四條規定“企業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對設備進行綜合管理,保證設備完好……”。在此說明“對設備進行綜合管理”的一項主要含義是指要對設備進行一生管理。《條例》第三章第十二條規定“企業必須做好設備的規劃、選型、購置及安裝調試等工作。企業購置重要生產設備,應當進行技術經濟論證……應當由企業設備管理機構或設備管理人員提出有關設備的可靠性和有利于設備維修等要求。”對照一下最近的事故情況。某石化廠發生機械密封泄漏引起大火后認為是油泵選型不當,這正是沒有按《條例》 的規定去辦,或設備前后半生管理脫節,因而發生事故。最近在同省又有一個大型國企發生同樣由于機械密封泄漏引起的大火,影響甚大。再看自動電梯事故,這是社會上影響很大的事故。企業所選的型號正是1年前發生過同類事故的設備。說明缺少調研和了解,現在全部停用。在安裝環節對地腳螺栓如何處理是基本的一項,但無人提起,只推給制造廠。再有是可靠性問題,像如此重載的電梯可靠性是很重要的,《條例》中已明確提出了要求,但未見結果。如果能認真學習和貫徹《條例》這些問題應該得到解決,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在高鐵追尾撞車事故上,信號系統在設計、制造、調試、驗收中存在多少問題,有待進一步調查,但可以說明前期管理存在較多問題。對這種高速的運輸系統,可靠性要求極高,在投產前的工作中必須保證其安全。因為沒有對《條例》的深入貫徹,對事物規律缺乏尊重和掌握,從而帶來了嚴重的后果。
《條例》第四章第十六條規定:“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設備的操作、使用、維護規程和崗位責任制。設備的操作和維護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設備操作使用和維護規程。”對照最近的事故情況。如某油庫發生的大火是在油輪向油庫卸油時發生的。操作人員有的是非油庫人員,卸油操作規程是否清楚,崗位責任是否清楚,是否有操作許可證件、是否有現場總負責人,如果嚴格執行了《條例》的規定,就不會起火。同時由于設計上沒有電源和閥門的冗余(即備用)使大火中閥門無法關閉更帶來火勢擴大。另外,地鐵的自動電梯,日常管理如何,這種自動運行、無人操作的設備,尤其是負荷很大,并涉及到很多人的安全時,更應該十分注意,也更需要維修人員的更多照料。在運行期間要隨時有人值守,運行一個班次要檢查情況并記錄。設備在運轉就要產生磨損,這是自然規律,磨損需要補償,這是正常的。只有逐個班次的檢查處理,隨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才能正常運行。像這種高負荷運行的設備必須隨時有人看管,才能正常運行,誰也不能預料運行中何時會有哪些情況發生,發生情況前應有征兆,引起注意,及時處理。沒有一臺設備平時沒人管,10多天才有人來做保養還能夠正常運行的,尤其這種高負荷的設備,用戶自己不管,而采取一包了之的做法,正是這類電梯故障多發的主要原因。以上這些表明在運行中應該進行正常的維修工作。維修工作由兩部分組成,即維護和修理。維護是日常的,每日進行的,含檢查、清洗、潤滑、調整及緊固等內容,有些是定期的,如油箱的清洗潤滑、一些部件的檢查等。但日常維護最主要的是日常的檢查處理。沒有人能夠保證維護后10天或半個月內不會發生任何問題。另一個問題是維修單位和人員資質的情況。還有非常重要的是承包的工作是定期維修,還是保證運行時間正常運行即所謂的全包。全包即隨時有人在現場保證運行處理問題;而只包定期修理則運行管理部門必須有人負責日常的管理。如何按照《條例》的精神把設備管理好、維修好,提高完好水平,避免事故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只從設備前半生管理和日常維護方面提出了問題,實際工作中問題是多方面的。
《條例》是在總結了我國設備管理多年的經驗,當時也借鑒了國際上的一些主要的理論和經驗而出臺的,多年的經驗證明貫徹好《條例》對企業的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全國很多設備管理優秀企業,他們的優秀事跡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認真貫徹好《條例》。應該說,當時推動這一工作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現在由于政府職能的轉變,以及企業的發展,某些內容需要修改,但主要精神仍應貫徹。尤其現在主要由企業自己來管理,更應把貫徹《條例》,使企業能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放在重要位置來抓,而不是只看到當前短期利益,而把設備管理和維修當做一項花錢的項目,想盡辦法少花錢。實際上設備管理和維修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不是可有可無的,或是推出去就可以的事情,更不是能有人來服務就萬事大吉。實際上維修是生產的一部分,不是服務項目。應在目前這些事故的教訓中得到啟發,進一步的宣傳和貫徹《條例》,對一些企業,尤其是企業集團更應舉辦《條例》的講座和培訓班推動這一工作的開展。同時主管部門應積極主動的修改好《條例》,使其發揮更大的效果,加強設備管理與維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