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東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關于煤炭資源型企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幾點思考
李永東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著眼國家及世界經濟產業體系大格局,結合煤炭企業實際,對煤炭資源型企業調結構轉方式進行思考,提出:調整資源開發布局和生產方式,由單區域消耗、粗放開采向全球化整合、高效綠色開采轉變;改變煤炭屬性,由資源采掘業向原料加工制造業轉變;調整產業層次,向第三產業現代服務業升級;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支撐,促進各產業高端化發展。
資源企業 結構調整 發展方式
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煤炭企業結構調整要放到我國經濟轉型和世界經濟體系的大格局中,根據資源型企業的特點,外合大勢,內應優勢,順勢而為。有分析認為,世界經濟體系按照產業分工和利益分配呈4級金字塔型,處在利益最底層即塔基的“低級國家”,提供原材料、礦產等;“次低級國家”接收低級國家的原材料和發達國家的技術與管理,靠廉價的人力,生產低端產品,20世紀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和現在的中國,大體上處于這個層位;再上一層是次高級國家也即發達國家,掌握著資本優勢,提供核心技術、管理,生產高端產品;處于利益塔頂的是高級國家,就是現在的美國,以貨幣為介質,構建和管理世界經濟體系。我國從次低級國家晉升到發達國家,必需而且也正在進行經濟轉型,即從低級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到高級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這種大背景下,一個資源型企業,如果眼睛只盯著資源,產業始終處于“塔基”,不把產業結構調整向價值鏈高端發展,是不適合經濟發展要求的。不過,根據我國國情,煤炭資源企業調結構轉方式,不等于是完全推倒重建,而應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升級、改造和轉變。
未來我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從現在的約70%有所下降,但根據國情,煤炭主體地位在未來很長一個時期仍然不會改變,將保持在60%以上。“十二五”末,中國煤炭產量絕對值預計超過37億t以上,比2011年35.2億t高出2億t以上。這一方面預示了我國煤炭資源需求未來很長時段內仍呈增長趨勢;另一方面,在我國經濟轉型進入關鍵歷史時期,煤炭工業經濟增長,不再是大小煤礦遍地開花,不惜資源和環境代價的無序、粗放增長,而是資源和環境更趨高度約束條件下高技術、低成本、安全、高效的優化增長,是市場經濟和宏觀調控日臻完善條件下優勝劣汰、充分競爭的增長。作為資源型企業,要立足我國煤炭資源賦存條件,適應國家梯度開發戰略、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走出去”戰略,更要適應我國煤炭工業大型化、集約化、清潔化、低碳化的發展要求,著眼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主動調整開發布局和生產方式。
順應國家“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煤炭經濟地理西移的發展形勢,開灤集團實施“內挖外擴”煤炭戰略,在對老區精采細收、保護性開采,提高資源回收率和延長開采年限的同時,重點加快西進外出“走出去”步伐,在我國西部及國外整合資源。開灤集團公司先后在山西、內蒙古、新疆以及加拿大等,共整合煤炭資源量超過200億t,相當于十幾個唐山老礦區的剩余可采儲量,大大增強了煤炭產業發展后勁。整合資源過程中,高標準建設高產高效礦井,并注重兼并重組、擴能改造地方煤礦,提高機械化程度和單產水平,堅持安全生產,追求科學產能。礦區生產過程中,圍繞廢氣、礦井水和廢棄物綜合利用3個主攻方向,形成了礦井水處理利用、礦井水余熱回收利用、煤矸石生產建材和發電、瓦斯抽采發電、塌陷地生態環境治理5條產業鏈,不斷推進綠色開采,建設環境友好型礦區。資源開發布局和開采方式的調整促進了煤炭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而煤炭產業升級也為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效的掩護。
從產業鏈角度分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就是通過延伸產業鏈來實現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越長,表明加工程度越深。通過對原材料的初級加工、深加工、精加工這一系列的技術經濟活動,產成品的價值和價格也不斷增加。產業鏈條的延伸,正是對深層次增加值的不斷挖掘,進而推動產業價值鏈由低利潤區向高利潤區發展,最終實現產品價值的升值和產業結構的優化。
煤炭從礦山采掘,是資源屬性,送進工廠加工是原料屬性。生產屬性變了,所在產業價值鏈層位提高了,正常情況下所帶來的利益價值就增加了。采掘企業終究逃不出資源枯竭停產的宿命,但加工企業,自己沒有原料可以從別的企業進,國內沒有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如不考慮其他因素是可以實現持續發展的。開灤集團公司從石油替代品能源安全戰略的角度出發,按照煤焦化、煤氣化以及未來適時開展煤制油的產業鏈延伸模式,發展煤化工產業,推行煤炭深加工。通過走大型化、基地化、園區化、低碳化、循環發展的科學發展路徑,已建成3個煤化工園區,沿著新能源、新材料的方向,形成了能源類、合成類和精細化工類三大產品體系,現在煤能加工出32種化工產品,預計“十二五”末可生產出72種到93種。2010年度中國化工500強企業中,開灤煤化工公司名列第25位。
世界企業500強的前50強是當前或今后相當長時期世界經濟的主流。以2011年世界500強為例,前50強中,服務行業有22家,占居首位,其中20家來自美歐發達國家。可見,美歐國家的服務業非常發達,而且在世界范圍內,服務業大有潛力。相比而言,我國的服務業還欠發達。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要深化專業化分工,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要面向城鄉居民生活,豐富服務產品類型,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我國加快經濟轉型,特別是后金融危機時代,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改變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外需的過度依賴。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科學發展的迫切需要。開灤集團公司立足企業實際,堅持產業鏈延伸模式,選擇發展了以下產業:
(1)利用區位優勢和大量存量資產,把現代物流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構建了供應鏈管理、戰略儲備體系、市場交易“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型物流新模式,突出發展煤路港市航一體化煤炭物流,并積極拓展其他物流板塊,成長迅速。在2010年度全國物流百強企業中,開灤國際物流公司以河北省首名企業、全國煤炭系統首名企業,位列第五位。
(2)激活礦山遺跡、工業遺產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培育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以國土資源部批準建設的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為龍頭,先期發揮社會效益,打造品牌;后期加大文化創意、地產、商業綜合開發,提升經濟效益,力求打造世界一流產業文化園區。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先后榮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河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等多項榮譽稱號。
(3)產融結合,正在進入金融服務業。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國500強前20名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在發展金融產業,利潤率非常高。經國家銀監會批準,開灤集團成立和運營了開灤集團財務公司,搭建了金融產業發展的平臺。在此基礎上,加強銀企合作,開發金融產品,引進戰略投資,提高金融服務能力。促進產融貿結合,培育物流金融。
(4)培育發展健康產業。適應消費結構升級,整合林業資源,發展綠色生態養殖業和休閑服務業。著眼于老齡化社會產生的各種需求,研究建設老年養護服務業。盤活醫療資源,發展保健康復療養服務業。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剛要指出,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近年來,隨著工業基礎的持續加強和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展,我國已逐漸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中國制造”的輝煌令人自豪,但有些核心技術“空心化”,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條中仍處于較低端位置。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更加警示我們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要扎實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要生產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新產品,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實現這個轉變,核心在于科技創新。從當下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國際市場需求收縮,我國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提高,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對企業形成巨大壓力。這就要求企業建立新的技術和生產體系,以生產效率的提高抵消和對沖成本上升壓力。要健全創新驅動機制,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儲備,提升創新能力,重點突破制約產業價值鏈提升的關鍵環節。
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發達國家靠輸出核心技術分享大額利益,但為其從事技術研發的人員大部分卻來自于不發達國家,原因在于發達國家掌握著資本優勢。技術研發靠的是雄厚的資本保障下的高端人才和先進平臺的共同作用。開灤集團公司按照“資金+人才+平臺”的發展模式,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基礎產業技術創新投入不低于營業收入的2%,煤化工產業占到3%~5%,3年來投入35億多元,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與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進行戰略合作,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2008年以來,開灤集團引進煤炭開采、煤化工、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各類人才4000余名。建立了開灤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煤化工研發中心、煤炭開采技術研究中心、省市重點專業實驗室等。組織科技人員立項攻關,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了煤礦深部開采技術、“三下”壓煤和薄煤層開采技術、煤化工高端產品項目研發等重點科技攻關項目892項,申報國家專利12項,有2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Reflections on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mode transformation in coal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s
Li Yongdong
(Kailuan(Group)Co.,Ltd.,Tangshan,Hebei 063000,China)
Focusing on the pattern of national and world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system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ies of coal enterprises,the author has some reflections on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mode transformation in coal resource enterprises.He proposes:to adjust the resource development layout and production mode,and transfer the single-region consumption and extensive exploitation into globalized integration and efficient green mining;to change coal properties,and transform resource extracting industry into raw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to adjust the industry level,and upgrade it to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and to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important support for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mode transformation to promote high-end oriented developments of various industries.
resource enterprise,structure adjustment,mode of development
TD-9
A
李永東(1973-),男,漢族,內蒙古集寧人,高級經濟師,工程碩士學位,在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戰略政策研究室從事戰略政策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 張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