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空
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起草的 《特殊和稀缺煤類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已完成征求意見稿。隨著近日征求意見的結束,預計實施稀缺煤種的保護性開發不久將提上日程。在征求意見稿首批公布的特殊和稀缺煤類礦區范圍中,山西以西山、汾西、霍州、霍東、離柳、鄉寧、晉城、陽泉和潞安等9個礦區高居全國省 (區)榜首,黑龍江、山東、河南、新疆等省 (區)緊隨其后,內蒙古的烏海和包頭礦區也位列其中。征求意見稿指出,國家對特殊和稀缺煤類實施生產總量控制。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資源儲量、市場供需、利用方向等,安排本地區煤炭企業特殊和稀缺煤類的產量。稀缺煤種的開發建設標準明顯 “高出一籌”。根據征求意見稿,特殊和稀缺煤類優先采用露天開采,礦區均衡生產服務年限不得低于 《煤炭工業礦區總體規劃規范》規定的1.2倍,礦井設計服務年限不得低于 《煤炭工業礦井涉及規范》規定的1.2倍。生產能力方面,新建大中型特殊和稀缺煤類礦井投產后10年內,原則上不得通過改擴建、技術改造 (產業升級)、資源整合 (兼并重組)和生產能力核定等方式提高生產能力。并且,在特殊和稀缺煤類礦區范圍內不得建設公用工程或者其他工程,確需建設的,要經煤礦企業同意,報省級以上煤炭行業管理部門批準,并依法對壓占資源及其他損失予以補償。即便在未設礦業權的礦區范圍內,也須報省級以上煤炭行業管理部門批準。在生產管理上,征求意見稿對稀缺煤種的生產企業也提出了提高資源回收率、禁止超能力生產、加大復采或開采邊角殘煤和極薄煤層等一系列要求。為避免亂采濫挖、吃肥丟瘦、采厚棄薄等現象重現,征求意見稿針對產量和回采率做了重點設計。要求生產企業對采區回采率進行考核,并制定獎懲制度。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定期對生產企業煤炭產量、回采率、開采技術等進行考核。對達到規定要求且考核優秀的企業,國家發改委在項目核準、資金補助等方面將給予優先安排。未達到回采率標準的企業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達不到的將吊銷煤炭生產許可證。不過,具體的采區回采率標準并未直接寫入規定。在加工利用上,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求特殊和稀缺煤類全部洗選,經洗選加工的優質特殊和稀缺煤類優先用于冶金、化工、材料等行業,限制直接燃燒。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日前聯合組織會議,研究落實2012年國家煤炭應急儲備任務。此次會議確定2012年國家煤炭應急儲備總量維持2011年的500萬t儲備規模。同期,第二批國家煤炭應急儲備點的申報、評估工作也在進行。據悉,納入初審論證的第二批儲備點有5家,分別是開灤曹妃甸動力煤儲配公司、國投曹妃甸港口公司、神華巴蜀電力公司、神華 (福建)能源公司以及山東日照港集團。我國煤炭運輸呈現 “北煤南運”和 “西煤東送”的格局,煤炭鐵路長距離運輸運力不足。這一格局決定我國必須建立完善的煤炭儲備體系以應對突發事件、提高煤炭應急保障水平。目前,國家煤炭應急儲備仍以國家主導,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負責項目、資金、鐵路運力審批,全程參與儲備項目建設。根據 《國家煤炭應急儲備管理暫行辦法》,對儲備點新建、改擴建所需資金,可從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中安排投資補助。中央財政對國家煤炭應急儲備貸款或占用資金給予利息補貼,對場地占用費和保管費給予定額補貼。同期,為構建電煤供應保障體系,地方省政府也在加大省級儲備基地建設,已對外公布規劃的有山東省和甘肅省。山東省計劃到2015年,建成6~8個區位優勢較強的省級煤炭應急儲備基地,煤炭應急儲備規模達到600萬t以上。甘肅省決定在全省建設14個電煤應急儲備物流中心。2012年爭取建成3個,煤炭應急儲備規模達到200萬t/a左右;2015年建成10個以上,煤炭應急儲備規模達到500萬t/a以上。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內部人士表示,控制總量將是未來煤化工項目發展的一個原則,并稱《煤化工 “十二五”規劃》將很快發布。上述內部人士指出,控制總量是一個原則,但不會具體提出擬批準項目的數量。將來會根據具體項目的水資源供應能力、環境承載能力、技術路線等進行評估,并提交相關部門審批,最后才能確定項目數量。原則上鼓勵水資源豐富,離煤炭資源較近和高技術含量、資源利用率較高的項目。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秘書長趙家廉表示,對煤化工項目實行總量控制是必然的。因為目前項目太多,但不會采取數量限制的方式。趙家廉和上述內部人士均指出,預計將通過具體項目審批和環評等手段控制煤化工項目。趙家廉認為,目前煤化工都逐漸走向精細化工的路徑,轉化的化工產品附加值高,但受限于資源限制,國家進行適度控制。他還透露,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關系密切,規劃則更加偏重化工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建設和在建的煤化工項目有近70個。煤化工項目投資巨大,在經濟蕭條的影響下,當前市場前景并不佳,但是仍有各個行業的企業利用自有優勢進入煤化工行業。
國土資源部日前出臺 《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 《規范》),旨在統一地質勘查單位的質量管理標準,切實發揮質量管理體系在地勘單位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整體提高地勘單位科學管理水平,確保地質工作質量。《規范》對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基本要求、組織機構和職責、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設施管理、工作環境管理、立項、投標及合同管理、實物采購管理、外包管理、項目實施過程的質量管理、項目質量檢查與驗收、質量管理活動的評價與改進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規范》定位為地質勘查行業標準,是對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規范》對已經和未按GB/T19001-2008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單位都有完善和規范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為GB/T19001-2008標準的認證提供行業標準,更為各級地質勘查主管部門提供了檢查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規范》出臺后,地質勘查單位應當分析本單位原有的質量管理現狀,對照 《規范》要求,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并不斷改進和完善,使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如期實現。國土資源部將組織修訂 《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擬將GB/T19001-2008和 《規范》共同作為地勘單位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審核依據。
日前,《江西省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已經江西省政府同意下發。《江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總體規劃》將于2012年底前完成并報送國家備案,簽訂企業兼并重組協議工作最遲于2014年底前完成,新企業的證照變更或重新核發最遲于2015年底前完成。兼并重組后的新企業可享有優先安排技術改造資金、優先申報和爭取國家煤礦扶持項目等優先權。通過兼并重組,江西省煤礦企業數量將明顯減少,生產規模將明顯擴大,全省原煤產量穩定在3000萬t/a左右。通過兼并重組,江西省煤礦企業數量將明顯減少,生產規模將明顯擴大,企業所屬各生產礦井核定生產能力和在建礦井設計生產能力之和將不低于30萬t/a,但如果2個以上縣 (市、區)內所有煤礦兼并重組成為同一個企業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可降低為20萬t/a,逐步形成一批生產規模為60萬t/a以上的骨干煤礦企業。按照工作步驟,礦區兼并重組規劃方案在2012年9月底前報送相關部門備案。礦區兼并重組規劃方案主要內容包括:礦區煤炭資源狀況;礦區內現有煤炭企業及所屬各生產礦井、在建礦井(含改擴建礦井和在建新井)的名稱、生產規模、煤炭產量、職工人數等基本情況;明確兼并重組主體企業和被兼并重組煤礦企業;明確兼并重組后煤礦企業的名稱,以及所屬各生產礦井、在建礦井的名稱、生產規模;明確各煤礦企業完成兼并重組的時間表。此外,在各產煤設區 (市)制定的礦區兼并重組規劃方案基礎上,江西省將組織制定 《江西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總體規劃》,經審定后連同各礦區兼并重組規劃方案報送國家有關部門備案,此項工作將于2012年12月底前完成。
從河南省發改委獲悉,《河南省 “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規劃》)已經河南省政府同意,并下發各地組織實施。《規劃》確定,“十二五”時期河南省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不突破2.9億t標準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分別為77.5%、10%、7%和5.5%。分類目標是:全省一次能源供應能力達3.03億t標準煤左右,省內生產能力穩定在1.8億t標準煤以上,自給率為59.4%。全省全社會用電量約為3850億kWh,發電裝機容量達7200萬kW以上。非化石能源利用量達到1600萬t標準煤,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50億kWh;力爭建成綠色能源示范縣12個。根據預測,2015年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2.9~3.03億t標準煤,為了確保供應,河南省將在提升省內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基礎上,積極利用省外能源資源,加強煤炭、電力、油氣等能源輸送基礎設施建設,如加快推進長治至兗州、運城至三門峽、晉豫魯等鐵路建設,增加省外煤炭調入量,以建立多渠道共同保障、多元化互為補充的能源供應體系。在推進核電項目規劃建設方面,河南省將在 “十二五”期間爭取開工建設南陽百萬千瓦級核電一期工程。“十二五”期間,河南省還將加強民生能源工程建設,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能需要。如,在全省實施 “氣化河南”工程,推進中石油集團 “西氣東輸”三線、四線和中石化集團新粵浙線、新魯線等國家主干線河南段建設,配套完善各地支線管網和城市儲氣設施,建設中原油田和葉縣地下儲氣庫,新增天然氣供氣量80億m3/a以上,力爭使95%以上縣 (市)城區及部分鄉鎮用上管道燃氣等。在新能源供應方面,將實施電動汽車標準化充 (換)電站、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力爭到2015年,建成電動汽車充 (換)電站220座、充電樁77800個。
從貴州省政府獲悉,從2012年4月份開始,貴州省新申辦煤炭批發經營的企業儲煤場地需達到3000m2,并且擁有獨立產權或3年以上正規租賃合同或國土部門出具的相關證明;新申辦煤炭零售的企業注冊資本金應不低于500萬元,儲煤場地達到1500m2。據介紹,貴州還將嚴格經營量考核,煤炭批發經營企業的年度最低經營量 (不含洗選加工企業)為:2012年6萬t、2013年10萬t、2014年15萬t、2015年20萬t。零售企業年度最低經營量為:2012年1萬t,之后每年遞增1萬t,到2015年需達到4萬t。貴州省明確,到 “十二五”末,煤炭經營企業總數控制在1000家以內。其中,煤炭批發企業600家、煤炭零售企業150家、民用型煤加工企業250家。同時,全面推進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物流園區建設,到2015年末,基本建成以電子交易、物流配送為主的煤炭經營網絡。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積極探索煤炭銷售新模式,建立了煤炭產品網上銷售競價平臺——新礦電子商務網,根據市場行情不定期地發布集團權屬各礦(公司)的煤炭產品信息,在網上市場交易的同時組織進行網絡競價拍賣。平臺自上線開通7個月以來,網絡簽單3753筆,成功網銷煤炭538.23萬t,占到總銷量的35.16%。其中,發布競價信息131筆,成交42筆,成交量7.8萬t,新增加利潤86.33萬元。新礦集團切實為客戶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滿足客戶對新礦集團煤炭產品的需求。他們貼近市場定煤價,提前4~6天在銷售平臺會發布企業煤種競價公告,拍賣產品品種、質量指標、支付方式、起拍價、供煤期限等各項內容詳細具體。客戶上網瀏覽并進行網上競標,系統自動評標:同煤種,價格說話;同價格,以投標時間和購買批量確定中標者。
(責任編輯 宋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