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震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 100053)
2011 年,中央發出首個以水利為主題的1號文件,中央首次召開水利工作會議,新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有力地推進了水土保持事業的發展,同時為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寬廣的工作舞臺,各地搶抓機遇,扎實工作,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取得了新突破、新進展、新成效。
一是制定總體方案,推進全國宣傳貫徹新法。新法頒布后,水利部即時制定方案,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學習宣傳貫徹新〈水土保持法〉的通知》,全面部署新法宣傳貫徹活動。各地積極行動,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貫活動。據統計,共印發宣傳品15萬份,組織演出70余場(次),制作專題宣傳片10余部,舉辦座談會600余次。水利部組織了新法知識競賽,全國11.4萬多人踴躍參賽。海委群發宣傳短信,陜西、廣西和深圳等地分別舉辦了新法專題音樂會或文藝晚會,北京、湖南、陜西等地開展知識競賽。這些活動豐富多彩,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領導重視,會議推動。2011年3月1日,水利部召開了學習貫徹新水土保持法視頻動員會議。陳雷部長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要求水利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新法,著力落實新法的各項規定。全國共設立分會場1 100個,約3.5萬人參加了會議。會后,各地及時貫徹視頻會精神,掀起了學習貫徹新法的高潮。
三是編寫新法釋義,完善宣貫材料。新法通過后,水保司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和國務院法制辦,及時編寫了新法釋義。釋義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國共印刷發行7萬多冊,成為新法宣貫的重要工具書。
四是開展培訓,學習新法。水保司組織編寫新法學習材料10多種,組織開展了大規模培訓工作,推進新法宣傳貫徹。在2011年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議上,邀請全國人大法工委經濟法室黃建初主任對新法進行了解讀。4月舉辦了新法學習班,對流域機構和省級水土保持局(處)長以及業務骨干180人進行了培訓。據統計,全國已舉辦各類新法培訓班520余期,培訓人員1.5萬余人。
五是媒體宣傳,擴大影響。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新聞媒體集中報道新法,“兩會”期間在《中國政協報》組織了宣傳專版,在《中國水利報》全文刊登新法,開辟了水土保持法重點制度解讀專欄,及時報道新法宣貫工作。據統計,全國各類媒體發表新法宣傳報道3 800多條、發表文章500多篇,在省級以上電視臺播放新聞120多條,舉國上下形成了濃厚的新法宣傳貫徹氛圍。
一是新聞報道。《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全年共發布水保新聞130多條,在人民網、新浪網等網站發布水保新聞60多條,水利網年報道水保新聞90多條,中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網新增新聞3 722條、圖片3 695幅、專題13個,平均日訪問量達2 000多人次,累計訪問量達100多萬人次。
二是專題報道。《經濟日報》刊發劉寧副部長《對話》欄目采訪專題。《中國水利報》刊發專版和專題,深度報道水土保持。《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等集中宣傳報道首個“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內蒙古準格爾旗。黃河水利委員會策劃了“保護母親河,我們在行動——‘萬里走黃河’大型考察采訪活動”,全國30多家媒體記者全程采訪報道。湖北省組織開展了以“水土保持·造福荊楚”為主題的系列新聞采訪。
三是專題節目。水利部與中央電視臺七頻道聯合制作播出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電視專題片,國家農發辦及各項目省均組織了觀看,反響良好。北京市組織百名中小學校長到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參觀考察,錄制了《保護生命之水,建設綠色北京》專題片在電視臺播放。
2011 年,各地緊緊抓住新法頒布實施的機遇,積極推進水土保持進黨委(校)、進人大、進政府和進政協的“四進”活動,發揮高位推動作用,成效顯著。
中組部再次與水利部共同舉辦了水土保持專題研究班,調訓地方黨政領導,來自全國16個省(區、市)的部分市、縣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市長、副縣長,部分省水利廳負責同志共33人參加了培訓。廣東惠州、東莞等地舉辦了領導干部新水土保持法講座,聽眾達1 000多人。寧夏構建水土保持國策宣傳進自治區黨校的長效機制,在自治區黨校春季培訓班上繼續開設水土保持專題;固原市黨校將水土保持國策宣傳列入2011年市黨校教學培訓內容,對440名基層干部開展了水土保持教育培訓。福建寧化縣在縣科級干部進修班首次開設水土保持知識及法律法規講座,各部門42名副科級以上干部接受了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湖北興山縣在縣“兩會”期間,把新水土保持法單行本發放到兩會代表手中,在縣電視臺播放了新水土保持法全文,并在縣黨校開設了水土保持課程。
各地積極開展青少年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發揮小手拉大手、學校連家庭、家庭連社會的輻射作用,全國中小學生有800多萬人次接受了水保科普教育。
一是與教育部聯合開展了“全國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創建工作。在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的基礎上,對全國22個省(區、市)申報的66個教育基地進行初評,對其中符合條件的25個進行了現場評定,與教育部聯合命名了首批24個全國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各地充分發揮教育基地的作用,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社會實踐教育。
二是繼續推進水土保持進課堂。福建、北京、黑龍江、青海、山東、四川、湖北等地,積極推進學校水土保持教育,從娃娃抓起。青海省在西寧市黃河路小學和祿家寨等學校開展了水土保持知識講座,在中小學生中普及水土保持基礎知識。湖北省在秭歸縣實驗中學舉行了“湖北省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試點啟動儀式”,向學生贈送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科普教育讀本》,開展水土保持科普教學。哈爾濱市積極開展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暨“水土保持杯”德育實踐活動,全市1 550余所中小學、6 500余名教師參與,授課13 200多課時,受教育學生達26萬余人,全市水土保持教育基點校由31所擴大到69所。浙江安吉縣編輯出版了《安吉縣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小學讀本》,并納入全縣小學課程教育體系,將其內容以10分值放入小學五年級《科學》課期末考試,已有11 000名小學生接受了教育。通過水土保持進校園、進課堂活動,中小學生愛護水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明顯提高。
三是編制水土保持科普讀物。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編印了小學版水土保持科普讀物,并組織開編中學水土保持科普讀物。各地積極開編水土保持科普讀物或教材,為普及水土保持知識提供支撐。福建、哈爾濱和牡丹江等地編制了教材,北京、湖北、四川、甘肅、青海、深圳等地編制了科普讀物。
(2)噪聲譜的低估會導致先驗信噪比的過高估計,從而導致增益函數的過高估計,而在信噪比SNR<0 dB時,增益函數的過高估計,會嚴重降低語音的可懂度,而增益函數被低估時,語音可懂度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基于此,對維納濾波增益函數作出如下改進:
自2004年開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創建工作以來,各地開拓創新,積極創建,全國已命名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84個。科技園區發揮了綜合防治、示范輻射、宣傳教育、科研試驗、科技推廣、科普監測、產業開發、生態觀光等多種功能,為開展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搭建了平臺和橋梁。
一是開展創建工作。2011年3月,水利部在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議上命名了第三批18個水保科技示范園區。年內,組織開展了第四批水保科技示范園區的評定工作,并在2012年2月召開的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議上予以命名。河南和湖南等省開展了省級科技園區創建工作。河南已命名省級水土保持科技園16個;湖南省印發了《關于推進全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的通知》,對省級科技園區創建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建設和運營方面給予資金支持。
二是加強園區管理。探索建立評估和退出機制,提升園區建設標準,提高園區運行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作用發揮。2011年9月,水保司在遼寧鞍山市召開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座談會,交流了科技園建設與管理經驗,通報了第一批25個科技示范園中期評估結果。
三是組織開展交流學習。先后組織山西、河南、山東、安徽、四川等多個省的水土保持工作者到深圳、福建、北京、浙江、云南等地科技示范園進行考察學習,相互交流,促進全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發展。2011年,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共接待各地水土保持部門考察學習17批次,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全國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和新成效,探索并積累了成功經驗。一是做好頂層設計,有序持續推進。2008年以來,各地根據水利部印發的《全國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實施方案》,制定了宣教總體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有組織、有計劃地持續推進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二是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山西、遼寧、甘肅、深圳等地,安排落實經費,為宣傳工作提供資金保障。三是專人負責,責任到人。各地明確了宣傳工作分管領導和聯絡員,建立了中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網通訊員隊伍,有人管事,有人做事。四是建立機制,積極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網每季度公布各地報送信息情況。甘肅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宣傳責任落實到沿路相關縣。云南等省建立了獎勵水土保持新聞報道的制度。
以生態文明建設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新期待,繼續深化以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理念為主題的國策宣傳教育行動,全面普及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理念,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以水土保持宣傳教育“五個一”工程為載體,有計劃、有重點、分層次在全國組織開展深化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行動,強化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圍,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為水土保持改革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推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健康發展;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樹立一批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典型。一是樹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典型。以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創建活動為載體,樹立一批全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典型,大力開展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宣傳活動,全方位報道已命名的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推廣經驗,發揮其典型示范引導作用,帶動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又好又快發展。二是樹立水土保持先進典型。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與新聞宣傳等有關部門的合作,加大對水土保持先進單位與個人的宣傳力度,宣傳先進事跡,樹立各級各類水土保持模范,增強社會影響力,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第二,推出一批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力作。一是推出一批電視作品。分全國、流域和省等層次,分別制作水土保持電視宣傳片,加強社會宣傳;制作不同內容的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系列電視片,普及水土保持科普知識;制作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專題電視片,加強重點工程宣傳。二是推出一批新聞作品。集中宣傳資源,開展專題宣傳活動,強化集中宣傳,加強深度和廣度,推出系列宣傳精品。三是編制水土保持科普讀物。以國家和省為重點,編制全國和省級水土保持科普讀物(教材);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推動流域和市、縣級水土保持科普讀物(教材)編制工作,加大力度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
第三,搭建一批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平臺。一是建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繼續推進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現每個省(區、市)3~5個、全國100個的目標;進一步加強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與管理,強化退出機制,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省級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分類管理,優化布局。二是建設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以每個省(區、市)最少1~2個、全國60個為目標,聯合教育部繼續推進全國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加強教育基地的建設管理,強化教育基地的評估激勵機制,提升質量和服務水平;積極推動省、市級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為更多的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服務。三是完善水土保持網站。繼續推動全國、流域和省級水土保持網站建設,積極推動市、縣級水土保持網站(網頁)建設,擴大信息量,加快更新,提高信息質量。
第五,建立一支水土保持宣傳教育隊伍。一是管理隊伍。以流域和省級宣傳教育管理人員為主,開展系列培訓,提高工作水平,逐步建立一支過硬的宣傳教育管理隊伍。二是通訊員隊伍。分級選拔、培養建立宣傳教育通訊員隊伍。加強通訊員培訓,提高水土保持宣傳工作水平。三是講解員隊伍。以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和全國中小學水土保持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為重點,逐步建立講解員隊伍,加強講解詞設計和培訓,實行分類講解。四是志愿者隊伍。以大學生、中小學教師和熱愛水土保持工作的義工為重點,建立水土保持志愿者隊伍,宣傳水土保持的公益性、社會性,推動水土保持宣傳教育。五是新聞工作者隊伍。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宣傳和聯系,建立一支熟悉水土保持工作、熱愛水土保持工作、主動宣傳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聞工作者隊伍,創造水土保持宣傳工作的良好條件。
各地要進一步提高對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的認識,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深入推進。首先要落實領導責任制,把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列入各級水土保持部門重要工作議程和年度工作重點,主要領導親自謀劃,精心策劃。其次要明確人員、明確任務、明確重點、明確責任,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重點突出。第三要充分調動基層的積極性,發揮基層人多面廣的優勢,點面結合,全面推進水保宣傳教育工作。
開展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要做好頂層設計,有序推進。各地要根據水利部下發的方案,制定深化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行動實施方案,統籌規劃好近幾年宣教工作總體安排,做好整體策劃,有組織、有計劃地穩步推進。要把“五個一”工程的內容層層分解,逐年落實,每年都要有新進展、新成果。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查漏補缺,明確重點,持續推進,實現“五個一”工程總體目標。
開展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發揮各方面資源和力量。一是加強與新聞宣傳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其指導和支持,主動配合其制定相應計劃與方案;二是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協作,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的作用,利用主流媒體覆蓋面廣、受眾多、公信力強的優勢,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三是整合宣傳資源,統籌考慮報、刊、網絡、出版、音像、展覽等各種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媒體的水利宣傳主陣地、主渠道和主窗口作用,形成各種宣傳工具的合力作用,提升宣傳效果;四是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先進的宣傳手段,創新宣傳形式,拓展宣傳領域,努力使新興媒體成為宣傳工作的前沿陣地和有效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
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是水土保持法賦予各級水土保持部門的重要職責,各地要切實加強對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視,積極落實經費,不斷加大投入,保障工作的正常開展。要多渠道籌措資金,推進宣傳教育工作。一要向財政等有關部門申請專項宣傳教育經費,爭取經費經常化。二要按規定在水土保持補償費中列支宣傳教育工作經費。三是各地要在行業管理經費中安排宣傳教育專項經費。四要利用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的配套經費,進行重點工程宣傳。另外,要積極動員社會力量、生產建設部門、水土保持相關單位開展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形成全社會宣傳水土保持的大好局面。
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是水土保持工作的軟實力,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要建立靈活多樣的聯動機制和獎勵機制,提升宣傳工作地位,發揮宣傳工作作用。一要把宣傳教育工作考評結果作為安排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和項目經費的重要依據。二要把宣傳教育作為水土保持設施(工程)驗收的重要條件。三要把宣傳教育作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評定的條件。四要把宣傳教育作為水土保持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