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寶
(開灤股份范各莊礦業分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109)
構建和諧企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企業內外部環境、長期以來形成的文化和員工素質情況,煤礦企業建設和諧企業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堅持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和諧、以員工主導和諧、以穩定保證和諧的創建方向,明確原則,探索路徑,推進和諧企業創建目標的實現。
(1)堅持正確理解、把握內涵的原則。建設和諧煤礦,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其豐富的內涵。和諧煤礦不僅局限于治安綜合治理或安全生產方面,還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因此,煤礦建設和諧企業應該把促進企業經濟更加發展、政治更加穩定、文化更加繁榮、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員工生活更加安康作為總體目標,多措并舉,全力推進,使企業內部達到創建標準和目標,確保政治安穩、礦區安定、生產安全、群眾安康。
(2)堅持依靠員工、共建共享的原則。員工是企業的主體,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力軍。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員工,這是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體現。煤礦企業除了具有其他行業的共有特征外,還具有作業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安全壓力大、薪酬收入低、社會形象差等特點,構建和諧企業更應該堅定不移地走好群眾路線,關注民生,重視民生,改善民生,關心弱勢群體,切實解決員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福利問題,使企業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員工,持續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
(3)堅持突出重點、示范帶動的原則。建設和諧企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應立足企業實際,抓住關鍵環節,明確創建重點,解決當前影響和諧發展的突出問題,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創建。
(4)堅持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的原則。創建和諧企業不僅是領導者的重要任務,也是員工群眾的職責所在。要突出員工在創建和諧企業中的主體地位,將建設和諧企業作為企業價值實現的重要內容,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各專業、各部門、各基層單位協調聯動,形成推進和諧企業建設的合力。
(5)堅持注重發展、體現實效的原則。把創建工作重點放在解決影響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上,使創建活動看得見、摸得著、可參與。從實際出發,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矛盾,群策群力,共謀發展,使創建工作成為推動企業發展,實現共建共享的重要載體。
(1)落實安全生產方針,嚴細安全管理,確保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的第一需求就是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人是建設和諧企業的主體,建設和諧企業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因此,煤礦建設和諧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科學發展觀要求,切實將安全生產擺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壓倒一切”的位置來認識和對待,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生產第二”理念不動搖,時刻做到咬住“安全”不放松。要通過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創新安全教育方式方法、深化安全教育管理長效機制建設等,強化本質安全型思想培育,使不斷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成為企業全體員工的共識。要通過不斷強化員工規范行為養成訓練、加強作業行為監督、規范崗前危害辨識,進一步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能,使員工成為本質型安全人。要通過大力推廣使用本質型安全設備、實施安全標識管理,為員工全力打造安全硬環境。要不斷探索更有利于安全的制度保障體系,完善安全管理機制,努力打造企業長治久安的銅墻鐵壁。要把保障員工安全健康作為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標,積極構建全員健康保障體系,改善員工生產生活質量,促進員工身體健康。要把全員健康保障體系建設納入企業總體規劃,同步考慮,同步安排,同步考核,同步獎懲,設立專項資金、列入預算,不斷加大軟硬件投入力度,為全員安全健康保障體系的構建與運行提供可靠的財力、物力保證。要從確保員工以良好狀態上崗作業的角度出發,積極構建由醫院、地面保健站、井下急救站、班組急救員組成的全面覆蓋、上下聯動、相互支撐的四級保健網絡。要從轉變員工職業安全健康觀念、培養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入手,通過開展安全健康知識講座,為員工配發安全健康保健書籍,創建安全健康文化長廊,引導員工樹立科學、正確的安全健康觀,超前防范保健康。
(2)落實科學發展觀,最大限度提高經濟效益,滿足廣大員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一個企業只有不斷追求發展,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才能不斷滿足廣大員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也才能為建設和諧企業提供物質保障。煤炭生產企業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必須建立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之上,要以全面實施戰略管理為依托,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堅持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建立健全創新責任體系,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加速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推進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生產力,持續加強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建設,推動企業盡快實現采掘裝備現代化、原煤生產集約化、巷道支護錨網化、生產布局最優化、提升系統自動化、井巷運輸標準化、調度指揮智能化、安全監控數字化。要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經濟的導向,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取消高耗能設備,消除污染源,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優勢,利用好礦井的廢水、廢氣、廢渣,創新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努力打造“安全、高效、低耗、環保”的現代化新型企業,逐步實現由“以量的增長為主”的外延式發展向“以質的增長為主”的內涵式發展轉變,進而提升生產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要堅持以精細化為目標,理順企業內部管理流程,強化崗位責任制落實,推行以“精細化管理、定單化生產、市場化運作”為主要內容的市場化精細管理模式,不斷提高企業管理績效和創利能力,為構建和諧企業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要積極探索企業內部新型物資供應與管控模式,取消內部庫房,實施內部物流管理,推進物資代儲代銷,實現物資管理網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成本。
(3)落實中央工作部署,扎實推進企業和諧文化建設。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文化改革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重要部署、重要舉措,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建設和諧煤礦必須以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深化文化建設。要通過健全制度、設置溝通場所等,建立起操作員工與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平臺,規范操作員工和管理人員的行為和言行,開展換位思考和自我反思,著力打造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環境。要本著既符合上級規定和煤礦安全生產實際,又充分考慮員工承受能力的原則,科學建立制度體系;要堅持適度超前、全員培訓的原則,做好制度與政策的宣傳,為制度的貫徹落實奠定基礎;要堅持及時跟進的方針,注重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及時做好違反制度受處罰人員的思想疏導工作,消除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著力打造人與制度的和諧環境。要通過引進先進設備,改進施工工藝,創新管理方法,逐步優化和改善員工的生產和生活環境,著力打造人與環境的和諧環境。要以“隊伍素質好、工作技能高、安全質量優、生產任務超、工資效益佳、互幫互助強、快樂工作常”為目標,加強班組內部建設,營造團結干工作、共同促和諧的濃厚氛圍,全力打造人與班組的和諧環境。
(4)落實依靠方針,讓員工成為和諧企業建設與成果共享的主體。建設和諧企業既要把維護員工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又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依靠方針,通過不斷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員工參與和諧企業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以尊重人的價值為導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建設和諧企業的強大合力,唱響以民主管理促進和諧發展的主旋律,營造“集思廣益謀發展、群策群力促和諧”的良好氛圍,使員工真正成為建設和諧企業的主力軍。要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方向,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健全完善有利于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盡其才的激勵機制。要堅持以德治企,通過廣泛開展“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和“三德三觀”教育,全力打造具有現代工業文明品格的煤礦員工隊伍,進一步提升煤礦員工隊伍文明層次和文化品位,不斷提升煤礦企業形象和美譽度。要時刻將員工的冷暖安危掛心間,在努力提升企業創效能力的同時,穩步提高員工的福利水平,積極推進暖心聚力工程,特別是加大對弱勢員工群體的救助力度,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落實人本理念,促進員工心理健康。員工是企業和諧建設的主體,只有多措并舉,促進員工內心和諧,才能為和諧企業建設提供支撐和保證。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員工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呈多元化、復雜化發展趨勢,部分員工心理失衡所導致的情緒失穩、性格偏激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和諧企業建設。因此,促進員工內心和諧至關重要。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構筑員工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及時消除各種應激因素對員工心理和行為方式及安全生產的不良影響。要著眼保證員工心理健康,開展“我工作、我快樂”心理健康主題教育,不斷加強心理幫扶陣地建設,開設E A P工作室、員工傾訴室、員工情緒宣泄室等場所,以完備的硬件設施促進員工心理健康。要堅持“傾聽是一種關懷、是一種體貼、是一種理解”的觀念,本著方便員工的原則,設置員工傾訴室,安排心理專家接待員工傾訴,消除員工心理憂慮。要著眼促進員工及時釋放心理壓力,防止積郁成疾,設置專門供員工進行情緒宣泄的宣泄室,引導員工采取正當的渠道,及時釋放心理壓力,保證“輕裝”上崗。要著眼為員工提供多維度、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務,設立員工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心理醫生,為員工提供個性化指導。要實施E A P員工心理幫扶,對患有心理疾病的員工進行干預治療,發現員工隱藏在內心的問題,進而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疏解,幫助員工解決心理、情緒方面的各類問題,減輕員工的心理壓力,維護員工的心理健康。要堅持以文“化”人,在地面車間廠房、井口罐籠、井下主要行人、候車地點等處設置背景音樂,讓員工在優美動聽的背景音樂中舒心工作。要進一步暢通員工表達訴求、釋放情緒的渠道,積極創建特色群眾工作室和信訪接待室,實現群眾工作與員工之間的“零距離”接觸,使員工情緒保持在一種可控狀態。
(6)落實科學的穩定觀,為企業發展營造穩定的環境?,F階段既是人民群眾享受實惠最多的時期,也是各種新問題、新矛盾凸顯的時期。維護社會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工作,是企業應盡的社會之責和自身發展之需。從企業內部來講,要多措并舉,營造和諧的內部環境。要加強企業民主政治建設,暢通民主管理渠道,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員工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使員工成為企業真正意義上的主人。要從解決員工思想問題入手,改進和完善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引導員工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企業發展進程,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要加強企業內部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網絡體系,嚴厲打擊破壞公私財物、擾亂企業正常生產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要建立健全監督決策機制,調動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要加強重大決策監督,企業的重大決策正確與否同員工的利益息息相關,對黨群干群關系影響很大,企業必須建立能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監督決策機制。要以涉及員工利益的人事任免、資金投入、效益工資分配、廢舊物資讓售、委外工程、物資采購、員工福利待遇、業務招待費的安排使用等重大事項和員工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重點,全面推行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工作,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組織監督與法律監督、紀檢部門監督與員工監督相結合,建立起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權力運行公開透明的監督約束機制。要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從規范工資分配入手,建立和完善工資支付信用制度、工資支付辦法、工資支付報告等制度,設立最低工資標準,加大工資分配調節力度,建立規范的員工工資增長機制。要建立工資薪酬分配集體協商機制,工會代表員工與企業經營者依法進行平等協商,勞資雙方共同參與、共同決定,確保企業勞動關系和諧。要堅持物質激勵、精神激勵以及政治激勵相結合,通過多種激勵手段,正確引導、提高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鼓舞其工作熱情、促使員工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風硬、技術精、業務熟的員工隊伍,形成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從企業外部來講,要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加強溝通協調,努力構建和諧的區域關系。要在建立正常經濟往來關系的基礎上,以區域和諧為基本目標導向,以充分發揮區域性組織的溝通聯動作用為媒介,加強同區域內政府、社區、企業、社會團體等的溝通協調,全力打造和諧區域,為企業發展贏得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