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森 栗繼祖
(1.山西潞安集團華億五一煤業有限公司,山西省沁源縣,046500;2.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山西省太原市,030024;3.太原理工大學煤炭產業科學發展中心,山西省太原市,030024)
研究表明,在所有導致中國煤礦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的因素所占比率高達80%以上。由于人的因素是煤礦事故首要的致因因素,長期以來備受關注但并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因此,研究煤礦員工的心理問題,并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對于提高行為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對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煤礦事故具有重要價值。本文以五一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為基礎,通過篩查工人的心理問題,確定影響工人不安全行為的心理因素,采用心理干預方法,減少煤礦安全管理中由于員工心理問題導致的隱患。
五一煤礦對安全工作非常重視,建立了完善規范的運行及考核制度,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安全并不等于沒有風險,2010年五一煤礦安全管理部門共計查出安全隱患128項、違章行為57項,其中不少問題屬于多年來反復出現的。因此,傳統的監督、檢查、考核與處罰很難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探究深層次心理原因,并研究對策措施,才能最終實現安全目標。
調研階段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現場觀察了解煤礦井下作業關鍵程序,通過訪談搜集事故分析原因,根據事先確定的觀察要點,對工人在作業中的心理變化和行為進行觀察,分析員工不良心理行為特征。本文采用標準化心理量表、儀器為工具,對員工與安全相關的心理特征進行定量測定。在不同工種的人員中收集針對工人的安全心理和行為的評估信息,從多個視角對工人進行綜合心理問題評估,見表1。

表1 調研階段實施過程及結論
通過對五一煤礦各級管理人員的訪談,總結出26項易出事故者的心理原因;確定影響工人安全心理的因素包括個性、氣質、工作滿意度、班組氣氛和安全意識,確定了權重,構建了安全心理的特征模型。
從性格、工作滿意度、氣質類型、班組氣氛和安全意識5個方面,對工人進行安全心理測驗。對測試結果分析,篩查出具有不安全心理的個體,篩選出心理疏導對象,并在統計處理的基礎上分析易引發事故和不易引發事故兩個群體的特征,過程見圖1。

圖1 心理篩查流程
運用心理統計原理,在事故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對事故的相關因素作出分析,進行歸類比較,發現事故心理的發生規律,易引發事故及不易引發事故個體具有不同的群體特征,見表2。

表2 兩個群體的特征
在安全心理篩查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提高心理干預對象的安全意識,驗證心理干預方法的有效性,形成可有效檢驗心理干預方法的評價系統。
個體咨詢采用一對一模式,幫助工人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征和安全行為。通過安全心理行為訓練,讓參與者在情境訓練中去體驗心理上的變化,在訓練的過程中和結束后對員工進行認知上的調試,使員工養成良好的行為應對模式和認知模式,最終形成工作所需的安全心理素質。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與方法,包括影響安全的個性因素主題講座、情緒和壓力講座以及安全心理知識講座等。依靠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和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并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激發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心理干預過程見圖2。

圖2 心理干預過程
按照五一煤礦安全心理篩查與干預工作的總體要求,經過調研、篩查、分析后,明確了易引發事故和不易引發事故兩個群體及特征模型;針對易引發事故群體提出了心理學干預方法及效果評價體系;并對井下生產安全事故原因進行了初步診斷,為解決職工心理問題提供了依據。
研究過程中,通過對60名工人進行安全心理測驗,篩查出存在心理問題員工7名,五一煤礦據此進行了進一步的心理干預,通過個別心理輔導,減少員工心理問題。不過參加測試研究的人員僅是工人中的一部分,一線作業工人整體究竟還有多少易引發事故個體,值得關注。因此未來還需要篩查全部個體,并對有問題的員工進行干預。
將安全心理和心理健康狀況作為新員工上崗前評價標準之一,既起篩查和預防作用,又為崗位配置提供依據。一線作業工人多為農民輪換工,通過上崗前心理測驗,把住入口關,杜絕把事故隱患高發性格類型人群招聘到煤礦;同時,對于測驗合格作業工人,考慮性格、氣質,上下級搭配等因素,進行優化配置,減少隱患,提高工作效率,見圖3。

圖3 新工人上崗心理審核
通過對五一煤礦12起安全事故原因的研究,人的不安全心理是最主要事故因素。員工安全心理問題主要包括性格氣質、工作滿意度、基層隊組氣氛和安全意識4個維度,對于易引發事故群體的干預,從這4個方面展開,見表3。
實際管理中,即使解決了員工個人心理問題,如果作業環境不安全、管理措施有缺陷,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發生。對煤礦井下管理人員而言,他們的心理行為狀況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生產的安全性。如果隊干、班組長過分強調生產進度而忽視安全,一方面其對安全的錯誤認識會影響工人的行為,另一方面也把工人暴露在更加危險的生產環境中,產生隱患甚至事故的概率也就更大。因此也需要進行管理人員安全心理干預。
以“關注員工心理健康”為切入點,系統對員工開展心理教育、心理疏導和心理訓練,引導員工自我調節壓力,培養員工全新的生活觀、人際觀念。幫助員工保持穩定、健康、樂觀向上的情緒,增強員工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奉獻意識、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提升員工隊伍整體心理素質。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員工隊伍整體心理素質,也可以解決由于心理問題導致的各類隱患。

表3 不安全心理產生的原因及干預方法
(1)要提高安全心理問題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須提高研究手段的科學性、規范性。進行安全心理測試,掌握每個勞動者的個性心理特點,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本文提供了通過安全心理問卷、儀器篩查工人的心理問題,確定影響工人不安全行為的心理因素,采用心理干預方法解決員工心理問題的方法,對于多年來難以有效解決的人為心理隱患問題,提供了心理管理對策措施。
(2)由于煤礦員工的心理問題的復雜性,必須從多個視角對工人進行綜合心理問題評估,才能確定影響工人安全心理的因素。在安全心理篩查的基礎上,針對易引發事故及不易引發事故個體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心理干預,有助于提高心理干預方法的有效性。同時,要根據崗位的安全要求及勞動者個性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教育與訓練。特別要注意事故情境下的行為方式教育與訓練,提高他們在各種復雜情況下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的安全性。
(3)實施情況表明,工人上崗前篩查,可以減少不符合工作要求的人員上崗,源頭上減少人為隱患。根據工人的能力、氣質、性格等方面的特點,合理安排工作崗位、優化勞動組合,可以減少安全管理壓力,提高工作效率。運用個體咨詢方法有助于達到調整員工安全認知的目的。通過安全心理行為訓練,有助于員工最終形成工作所需的安全心理素質。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與方法,包括影響安全的個性因素主題講座、情緒和壓力調節講座、安全心理知識講座等,可以促進激發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因此,安全心理干預采用綜合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管理效果。
[1] 康立勛.煤礦工人安全行為規范[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7
[2] 栗繼祖.安全心理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業出版社,2007
[3] 栗繼祖.安全行為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 高紅森,栗繼祖.基于3 D和V I R T O O L S的煤礦安全行為模擬[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0(1)
[5] 栗繼祖,康立勛,周至立,楊建立.煤礦安全從業人員心理測評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3)
[6] 肖國清,陳寶智.人因失誤的機理及其可靠性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1(1)
[7] 王茜,栗繼祖.煤礦安全從業人員工作滿意感與應激水平、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2)
[8] 栗繼祖,張韶紅.煤礦安全人為事故預防關鍵技術[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8(6)
[9] 栗繼祖,于國強.煤礦事故應急預案及其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煤炭,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