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平
(浙江工業大學 體軍部,浙江 杭州 310014)
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中的若干問題探討
程麗平
(浙江工業大學 體軍部,浙江 杭州 310014)
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時代的要求和趨勢,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和必要性。在回顧總結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培訓進修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借助高等教育學和高校管理學理論探索專業化發展的價值與途徑。結論認為,在理念上要從被動地接受"培訓",轉變為教師主動謀求發展,強調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要規范管理,措施配套,有效地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參加進修;同時組織開發優質教育培訓資源,為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自主學習進修提供多樣化的形式和項目,逐步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不斷提升其專業化發展水平。
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師專業化是當今教學改革和研究的重大主題之一, 也是教師教育研究的核心課題[1]。正是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進程中,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得到確認,教師的工作作為重要的專業和職業得到確認。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背景下,對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實現體育課程的現代化,要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快速發展,需要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體育知識和嫻熟的運動技術,更要具備全新的現代體育觀念及更好地服務社會的能力。因此,促進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當前迫切解決的核心問題。為了建立起這項工作的長效機制,首先要明確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和價值,進而探索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結合國外先進的高校教師專業化理念構建終身學習體系。
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的專業訓練,習得體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體育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它的內涵主要包括:①體育課的教學能力。通過體育課的形式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傳遞正確體育鍛煉理念,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最基本的職能。②科學研究能力。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大學教師首先應該是研究者,他所面對的是成熟、獨立和精神己有所追求的年輕人。大學教師要指導、激勵學生刻苦鉆研,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優良的教師。只有這樣的研究者才能帶領學生接觸真正的求知過程乃至于科學的精神[2]?!斌w育作為一種教學實踐活動,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比如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身心的影響、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活動的組織、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創新等。不難看出,科學研究能力的發展是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③社會服務能力。隨著大眾體育的蓬勃開展,社會大眾對體育參與的熱情日益高漲。在這些發展過程中,衍生了出了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為社會服務的第三職能。社會服務能力即運用已掌握的體育專業學科知識和創造的科研成果,通過學術講座、鍛煉咨詢、競賽組織與裁判等形式,直接為社會大眾體育需求服務的能力。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公共體育教師的三個方面的專業能力不是一次性習得的,它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是一個持續不斷提升的過程,其必須伴隨著工作進程不斷得到加強。
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在其著作《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一書中的導言中說:“我們堅信,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4]”。所以說,教師專業化發展價值意義重大。
2.1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的根本保障
據統計,我國有近2 000萬的在校大學生,高校承擔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等學校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成長成才放在首位。教育部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5]。其對高校體育課程的性質給予了方向性的說明,其主要功能就是根據自己獨有的學科特征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的大學生做出自己的貢獻。那么,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要有高水平的體育教學質量來提供保障。而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高低主要由教師來決定。一所學校體育設施再漂亮,器材再先進,但如果沒有高水平的公共體育教師隊伍,其體育教學質量也不會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也不會有很高的發展水平。以前常講“教師是教育質量的關鍵”,現在要把它改成這么一句話:“教師發展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為了跟上大學生體育教育的需求發展,就要讓老師不斷地進行專業化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其流程是教師專業發展→知識與理念的更新→課堂行為的變化→學生學習結果的改變[6]。
2.2專業化發展可以提高公共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
衡量一個職業的社會地位的因素主要包括經濟收入、職業聲望和權力。
首先,就目前發展現狀來看,與其它學科相比,公共體育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不高,在學校里處于中偏下收入水平。解決此問題的有效辦法就是推進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高公共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使公共體育教師職業朝著像醫生、律師一樣的成熟專業方向發展,獲得像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地位,公共體育教師的物質待遇、經濟收入或工資水平就會提高。另外,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升以后,可提高他們的市場競爭力,在業余時間通過服務社會做兼職的形式實現部分價值,提升收入水平。進而促使其更自覺地提升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水平,反過來更好地促進本職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其次,在傳統“重文輕武”的儒家文化影響下,與其它學科教師相比,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職業聲望普遍不高,自我價值難以實現,職業前景普遍“暗淡”。公共體育教師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自身不斷主動地學習,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人員,與其它職業在特性上差異化程度上進行“量變”的積累,逐漸達到成為得到社會承認的專業人員這一最終的發展結果和高度。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水平越高,越接近成熟專業的水平,公共體育教師的社會聲望就越高。提高公共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就是提高公共體育教師職業的聲望。
最后,公共體育教師的權力不像行政權力或其他權力,它是一種專業性的權力。這種權力表現在公共體育教師教學活動中,是公共體育教師在學校中對學生、班級和課程等教育資源所具有的權力。這種權力使教師在學校和體育教學活動中獲得了相對于學校和教育行政管理權力的獨立性,形成了對于學校各種體育教育資源的使用和控制,以及對學生的影響。體育教學活動不同于其他教師的教學活動,常常處于一種復雜的室外環境中,不穩定的因素很多。因此,公共體育教師必須根據當時的教學情況,對整個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巧妙的構思與靈活的處理,這就要求公共體育教師富于更多的創造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公共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享有更多的自主權。另外,公共體育教師在體育科研、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都應享有一定的自主權,只有他們在教學改革中主動發現問題,并實施學術自主,才能更好地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
2.3專業化發展可大幅提升公共體育教師的科研水平
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主要工作職責包括三方面:人才培養(教學與訓練)、科學研究及社會體育服務。但就高校的發展需要看,學術研究是它的生命線,教師的學術研究有利于教師保持對學問的興趣;有利于教師克服對于教學的倦怠心理;有利于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咀嚼與消化[7]。就目前現狀來講,由于歷史和人們的認識原因,教師普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科學研究水平比較低,不能滿足高校對教師的科研評價要求。不少教師認為,只要掌握學科知識就可以做教師,甚至可以做一個好教師,是否具備教學科研水平則無關緊要。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職能的深刻變化,沒有反思的教學,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要求了。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新形勢下教師提高素質、發展能力、謀求自我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是公共體育教師從經驗勞動向科學勞動的轉換。專業化教育為公共體育教師參與學術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這里有最優秀的導師、最豐富的資料和更難得的學術氛圍。實踐證明,教師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現實問題,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教育教學質量就將隨之提高,使體育教育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使教學工作具有開拓性。
為保證和促進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尤其是教學、科研必備的專業知識的持續增長、更新,必須推動高校公共體育教師不斷學習,在職進修和培訓是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要途徑。
3.1多層次、多種類的培訓形式和培訓項目
在20多年的實踐中,結合高校公共體育教師隊伍的實際,堅持從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需要出發,我國成功探索了多種培訓形式和項目。根據不同進修對象可分為以下4種形式:
3.1.1 新任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崗前培訓。由省培訓中心組織,集中對新上崗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學習高等教育學、心理學、高等教育法規、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課程.課程結束后進行結業考試,只有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崗。通過崗前培訓,使公共體育教師能盡快的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3.1.2 助教、講師培訓。其一,舉辦助教進修班,學習多門課程,以調整知識結構。其二,舉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和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進修班,提高專業素養,成為合格、成熟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師。
4.1.3 骨干教師培訓。在有國家重點學科或重大研究基地的重點大學舉辦高級研討班;根據緊缺學科發展和骨干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安排到國外去訪學、進修;組織骨干教師為國內訪問學者到重點大學的博士學位點,在博士生導師的指導下進修。
3.1.4 專項提升。舉辦短期培訓班或學科進修項目,組織體育運動某領域的專家(高級教練、高級裁判及學術精英等)以專題的形式針對不同老師的不同需求開展專項培訓,促進一線教師的教學技能、訓練水平、裁判水平及學術科研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3.2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
跨入新世紀,我國加快了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和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的步伐,其中師資水平的差距是主要的制約因素。雖然在1978年我國就建立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制度和體系,但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學位提高的速度仍然緩慢。2004年,全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只有15%,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只有0.5%, 明顯缺乏具有先進教學理念和創新精神的高層次人才。為盡快扭轉這種局面,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將體育學調整為一級學科下轄4個二級學科,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進入歷史發展最快時期,不論是招生人數、在學人數、招生單位數量,還是畢業生人數、學科點數量,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06年,“全國共有185個體育學碩士學位授予點,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主要有122所,招生體育學碩士研究生3 473人[8]?!备邔哟蝿撛煨匀瞬庞媱澋膶嵭校粌H促進了高校體育教學領域的頂尖人才和優秀團隊的成長,也對推進人才強校的戰略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3.3構建多元化、個性化的終身學習型體系
3.3.1 堅持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自我發展,尊重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自主性??v觀國外,很少用“高校教師培訓”,而表述為“教師發展”(faculty development),強調所有高校教師都應該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發展職業能力的職責[9]。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創造必要的條件,為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發展提供服務。應該說目前還處于需要大批提高學歷、學位的階段,這種系統化的組織行為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好的做法要堅持下去。但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念上,應該確立和宣傳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自我發展。只有當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尤其是所有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師自身樹立起發展的觀念,教師培訓的主動性、有效性才會得以真正的實現。
3.3.2 規范管理,措施配套,形成有效激勵高校公共體育教師主動參加進修培訓的機制。在國外的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等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上都非常注重機制的完善與建設[10]。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發展不只是在職培訓,它包括聘任、續聘、培訓、晉升、任職待遇以及解聘、辭退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的組合,銜接了聘用、使用、培訓三個過程。我國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培養及管理上的多頭管理和政策措施上不配套的情況,影響了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如何把各個環節的制度更好地組合起來,作為一個系統來調整,真正形成能起實效的激勵機制,是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借鑒和努力探討的。
3.3.3 堅持靈活、多樣、個性化的培訓進修方式。從主要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由政府或大學統一組織的在職培訓并不多,一般的做法是提供條件,讓高校教師自我選擇適合的方式和途徑進修,提高業務水平[10]。一是在經費上給以保證。通過不同的渠道,爭取到研究經費,可用研究經費購買進修的資料,參加學術研討會等。二是在休假時間上,不同國家都會規定連續工作幾年后會有半年不等的帶薪學術假,讓高校教師出國或到其他大學進修、著書、開展研究等。三是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培訓內容上,注重與高校公共體育教師職業發展相關的能力培養,尤其要包括教學能力、訓練能力、研究能力及社會服務能力的培訓內容。另外,要集中優質教育培訓資源,設置高水平多元化的培訓平臺,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如網絡視頻、電子圖書文獻等),讓所有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可以隨時、隨處學習進修。只要形成良好的機制,提供相應的經費、時間和適宜的機會,即使少作或不作統一的培訓組織安排,發揮高校公共體育教師自我的積極性,采取個性化的進修方式,其效果將會更好,從而逐步形成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終身的學習型體系。
4.1 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在整個公共體育教師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的專業訓練,習得公共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體育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高校體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
4.2 高校公共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價值主要體現三方面,一是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質量;二是可以提升教師的職業聲望和幸福感;三是可以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
4.3 多種形式進修和培訓是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構建教師終身學習型體系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趨勢。
[1] 周作宇,李慶豐.教師學習經驗與專業化成長[J].教育科學研究,2007,18(5):18-22.
[2]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三聯出版社,1991(6):162-171.
[3] 龔正偉,李麗英.中國公共體育教師教育的歷史、挑戰與未來[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77-81.
[4] 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0):3.
[5]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OE/OL]: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05/info1505.htm
[6] David Clarke Hilary Hollingsworth Elaborating a mod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2(18):947-967.
[7] 陳錫章.永恒的主題----高校公共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55-78.
[8] 黃漢升.新中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體育科學,2007(9):3-22.
[9] 謝安邦.師范教育論[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7:35-41.
[10] 周欣.高等學校師資管理[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78-85.
ExploringSomeProblemsaboutSpecializationDevelopmentforP.E.TeachersinColleges
CHENG Li-ping
(P.E.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for P.E. teachers is the time request and the tendency. At first, this article analyzes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P.E teacher connot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n the basis of review about the college P.E teacher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we explore the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values and approaches by aid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theory. The conclusion believes that the concept must transforms from “training”, namely by the external government or organizations and agencies execution stipulation training, to “the teacher develops” (faculty development), which respects the teacher independency.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sector should standardize management and design supporting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motivate teache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develop high quality education training and provides multi-channel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orms and project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gradually build a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課題(1685SS12078)
2011-11-14
程麗平(1979-),女,安徽安慶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1004-3624(2012)02-0071-03
G8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