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從荒山連片到花果飄香,福建長汀——十年治荒,山河披綠》文章上作出重要批示:“請有關部門深入調研,提出繼續支持推進意見。”2012年1月8日,習近平副主席在中央七部門聯合調研組《關于支持福建省長汀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上再次批示:“同意中央七部門調查組關于支持福建長汀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長汀縣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經過十余年的艱辛努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保護建設取得成效,但仍面臨艱巨的任務。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上,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應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總結長汀經驗,推動全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2012年1月15日,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主持召開省委常務會議,傳達貫徹了習近平副主席的重要批示。會議強調:一要加大支持力度,科學安排資金,全面提升長汀水土保持工作水平;二要推廣“長汀經驗”,推動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更大成效;三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強化責任,完善機制,推動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化、責任化。會議要求全省各級部門要更加自覺地把生態保護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為目標任務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產業發展布局的重要因素,作為黨員創先爭優的重要內容,全面落實《福建生態省建設“十二五”規劃》,努力推動福建生態省建設取得新成績。
2012年1月17日,福建省政府召開第一次省長辦公會,專門就貫徹落實習近平副主席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的要求進行部署。會上,省長蘇樹林提出,要認真領會習近平副主席重要批示精神,進一步認識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意義,把治理水土流失納入“五大戰役”組織攻堅,搞好規劃,加強考核,加大投入,通力協作,綜合治理,加強監管,明確目標任務和治理標準,確保治理成果。
2012年1月29日,福建省委辦公室、省政府辦公室就貫徹落實習近平副主席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進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發出通知,做出全面布置,提出了具體要求。
2012年2月8日、14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門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副主席重要批示精神和福建省委常務會議、省長辦公會議精神,研究落實意見,對全面加快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開發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科教園建設和水土保持示范區建設等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泉州市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
多年來,資料不齊全、不完備一直是水土保持項目建設管理中的一個頑疾。為此,山西省根據國家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及有關規范性文件要求,結合不同部門、不同專業人員的檢查評估要求,按照“系統性、完整性、準確性、真實性”原則,分類歸檔、完善資料,從8 個方面對內業資料進行系統整編,簡稱“八大盒”,有效地提升了項目工程建管水平。一是基本文件資料盒:主要反映項目立項批復情況,包括市、縣水利與發改部門聯合上報文件,省級發改和水利部門的批復和計劃下達文件、變更報告和批復文件等。二是設計資料盒:主要反映項目前期工作及變更情況,包括實施方案(可研報告、初步設計)委托書、合同、實施方案及變更資料等。三是監理資料盒:主要反映監理單位的監理情況,包括監理委托書、合同、監理細則、監理日志、監理中發現的問題、監理月報、監理總結報告等。四是招投標資料盒:主要反映項目工程的招投標情況,包括招標備案文件、招標公告、招標文件、投標文件、中標通知書等。五是施工資料盒:主要反映施工單位的施工情況,包括施工合同、施工日志、材料檢驗單、施工大事記、會議紀要、歷次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整改情況、施工總結報告等,淤地壩工程必須附干容重測定表和隱蔽工程驗收單。六是建設管理資料盒:主要反映項目建設單位管理情況,包括項目建設管理機構成立文件、有關項目建設管理辦法或規定、有關問題協商解決記錄、工程建設前后影像宣傳資料、建設大事記等。七是財務資料盒:主要反映資金到位及撥付情況,包括中央資金、配套資金到位文件,支付憑證、財務決算、審計報告、審計問題整改意見、投勞折資備查資料等。八是竣工資料盒:主要反映項目實施、自驗、管護移交等情況,包括工程建設總結報告(附表、圖)、建設單位自驗報告、請驗報告、管護合同、移交合同等。
張志勇(山西省水利廳水土保持局)
2012年2月20日,臨湘市人民政府召開市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水土保持工作,市政府領導、相關部門及鄉鎮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上,臨湘市水土保持局就全市的水土保持工作作了專題匯報,引起了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龔衛國市長作了重要講話,要求全市上下齊抓共管,科學防治,保護好臨湘的生態環境。會議通過了市水土保持局提請市政府解決的“以政府名義印發三個文件、將水土保持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把水土保持審批作為開發建設項目前置條件”等方面的問題,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抓好全市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湖南省臨湘市水土保持局
“你們這里的丹參根粗體肥,我加點價,全部收購。”近日,重慶市合川某藥材公司負責人來到四川省鄰水縣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收購丹參,盡管比最初的預訂單價高了一倍,但是該藥材公司還是愿意購買。科技示范園業主甘元勝眉開眼笑地一邊數著一疊疊票子,一邊說道:“都是水保科技發力啊!承包這個水保園子,種植丹參,朋友們都勸我要慎重,但我相信科學、相信科技!”。
2010年11月,甘元勝退伍回到荊坪鄉,看到村民們在縣水土保持技術員的指導下揮鋤開挖排洪溝渠,持鏟砌筑土埂;運輸U 型槽的四輪車和運輸空心磚的騾子,往返不停……甘元勝就上前去打聽。該縣水務局水保辦的同志告訴他,這是正在建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工程完工后,將形成“水能蓄、旱能灌、澇能排、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的水土保持措施體系,達到保水、保土、保肥,農業生產效益將會大大增加。“這不就成了一塊寶地!承包下來發展產業!”甘元勝說出自己的打算。該縣也想通過業主的示范,使農業效益最大化,讓農民們看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于是,2011年1月甘元勝和姐姐甘元芬共同簽下合同,承包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
承包時科技示范園里面已經種上了新系臍橙幼苗,至少要等3年才有效益,只有“以短養長”,才能盡快收益。甘元勝經過考察決定套種藥材,并與合川某藥材公司聯系,藥材公司表示愿意提供丹參種子和回收藥材。甘元勝決定試種6.67 hm2丹參,另外6.67 hm2種植辣椒、榨菜等,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丹參的種植上,請來技術員幫助指導育苗,認真做好挖畦、施肥、鋪地膜、移苗、除草、追肥、殺蟲等每個環節,經常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看著長勢良好的丹參,甘元勝十分欣慰。然而,2011年8月突如其來的干旱卻令他措手不及。甘元勝立即組織人員抗旱。科技示范園就在荊坪水庫旁,園內建有蓄水池,溝渠相通,抽水方便。持續1 個多月的干旱令其他地方種植的作物都受到了很大影響,而甘元勝的丹參卻沒有受到損失,他種的丹參一株比其他地方的丹參重1 倍多!丹參的單價從預訂的3.2 元/kg 漲到了6.4元/kg,效益也跟著翻番了。“那時候我才真正認識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的作用”,甘元勝感慨到。
馮勝驊 呂清輝(四川省鄰水縣水務局)
2012年3月1日,在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1 周年之際,定西市水土保持局、定西市水土保持科研所、安定區水土保持局聯合在定西市城區人員密集的汽車站廣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宣傳紀念活動。在現場,3 個單位的150余名職工,向市民散發宣傳資料3 萬余份,同時還設立了新水土保持法宣傳咨詢臺,向市民講解新法的亮點和特點。
安定區將以這次宣傳活動為契機,面向領導、面向群眾、面向生產建設單位,通過散發宣傳資料、刷寫宣傳標語、制作專題片、舉辦專題講座、開展有獎征文活動等,大力開展新水土保持法進社區、進鄉村、進流域、進企業活動,在全區范圍內大力營造人人學習新法,全社會關心、支持和重視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良好氛圍。通過新法宣傳,推動全區在梯田建設、流域治理、預防監督、行業能力建設4 個方面實現重大突破,特別是在預防監督方面,要實現三大突破:一是全面落實封山禁牧政策,在全區范圍內杜絕放牧現象;二是全面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在地方公路建設項目和城市開發建設項目中搞好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三是與上級部門緊密配合,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中毀壞水土保持設施的違法行為。
康 楠 魏若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水土保持局)
2012年3月1日,在新水土保持法實施1 周年之際,合水縣水土保持局精心組織,創新宣傳模式,突出重點,利用有效方式積極宣傳新水土保持法,增強全社會的水土資源保護意識,為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縣城商貿中心繁華地段設立宣傳點,懸掛宣傳標語和橫幅,通過廣播向群眾宣講新水土保持法,向群眾散發宣傳資料近1 000 份。聯合移動、電信、聯通3 家通信部門,借助人工服務臺通過手機短信向全縣手機用戶發送新水土保持法宣傳短信。組織人力將公路沿線、流域地段、項目建設駐地的老的宣傳標語進行了刷新、更換,體現了新水土保持法的時代特征。向縣直部門派送新水土保持法宣傳手冊300 份,增強干部職工對新水土保持法的認知和了解,使其關心、支持水土保持工作。向全縣中小學生發放圖文并茂、寓教于樂的水土保持科普知識讀本和新水土保持法宣傳手冊2 000 份,讓他們學習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科學知識,增強保護水土資源的責任意識。此外,實施“執法宣傳紅盾”計劃,利用1 個月時間對全縣境內的生產建設項目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執法檢查,督促企業貫徹落實好新水土保持法,編報水土保持方案,在檢查過程中,對發現存在水土流失風險點和危險源的5 戶企業及時進行了警示,并下發了整改通知書。
高紅平(甘肅省合水縣水土保持局)
為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識,在新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1 周年之際,易縣以3月份水土保持法宣傳月為契機,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多措并舉,再掀水土保持法宣傳新高潮。第一,以電視為平臺,做到電視上有“影”。一是由縣電視臺把新法頒布實施1年來全縣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新成效,于3月1日在新聞節目中播出,在新聞節目后的黃金時段播出水土保持公益廣告2 條。二是錄制宣傳貫徹新法的訪談節目1 期,在《今日易州》欄目播出。三是將新法主要條款制作成20 條字幕,24 小時滾動播出15 天。第二,以宣傳車為平臺,做到廣播里有“聲”。出動宣傳車,把新水土保持法內容錄音后,利用1 個月時間,在縣城,各鄉、鎮、村及生產建設單位反復播放。第三,以無線通信網絡為平臺,做到手機上有“信”。利用移動、聯通等平臺,把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義、新法的重要條款制作成手機短信,向縣委、縣政府各部門,各鄉(鎮)、村領導和生產建設單位負責人群發。計劃發送2萬條,僅3月1日當天就發送2 000 多條。第四,以縣城街道為平臺,做到街面上有“字”。在縣城街道和縣水土保持局辦公樓,懸掛新水土保持法宣傳標語32 條,著力烘托新法宣傳氛圍。通過采取靈活多樣的宣傳形式,達到了新法宣傳面向領導、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建設單位全覆蓋,提高了水土保持的社會影響力,增加了水土保持的公眾認知度。
杜書軍(河北省易縣水土保持局)
興國縣自1983年列入全國八片重點治理區以來,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業耕作措施相結合,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路線,曾創造出5 種治理水土流失的好模式,為興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從2003年起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近10年來,興國縣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探索治理方法,創新治理模式,呈現出5 個新亮點:一是油茶林水平溝整地。改過去穴狀或機械撩壕整地法為等高水平溝整地,種植點施基肥回填熟土種植油茶,回填長度為每節水平溝長度的1/3。其余2/3 不回填(用于攔蓄徑流泥沙),待油茶林長至豐產期后逐年清山,減輕對山地植被和小氣候的破壞。二是竹節溝加密放淺技術。采取面寬0.5m、底寬0.3 m、深0.4 m 的規格,間隔為2.5~3 m。較原來(寬深均為1 m,間隔4~5 m)的竹節水平溝開挖更省成本,更能減少棄土。三是創建水土保持示范園。建設了黃金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和含田水土保持生態示范園,發揮其在科研、培訓、生態旅游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四是注重民生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在項目區內加強了山塘、谷坊、攔沙壩、蓄水池、沉沙池等工程建設,既能達到攔蓄徑流泥沙的目的,又能改善農村生產條件、保障群眾人居安全,讓群眾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得到更多的實惠。五是做好治理成果移交。把小流域水土保持林、經果林、山塘、攔沙壩等治理成果移交至受益村、農戶,簽訂成果移交書和管護合同,明確責權利關系,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謝運源(江西省興國縣水土保持局)
為了積極推動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著力改善城區人居環境,恢復和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推動宜居城市建設的進程,定南縣充分利用新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為此,縣委、縣政府出臺了水土保持方案前置審批制度、護坡復綠保證金治理制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制度和水土保持違法責任追究制度等五項制度,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保駕護航。同時,結合本縣實際,提出實施城市水土保持要做到環山避水、山下排水、坡上植草、坡下擋土、棄土清運和路旁植樹。目前,該縣建設了湖濱花園、紫云山莊、迎賓館等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區,完成了東江源前程、錦繡、客家等大道邊坡復綠工作,通過示范,推動了各生產建設項目的水土流失治理。
白林儒(江西省定南縣水土保持局)
馬關是山洪災害多發縣,主要災害以溪河洪水和滑坡、泥石流為主,特別是在降雨集中的6—8月,極易造成各類山洪災害的發生。為了確保山洪災害危險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縣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抽調相關人員,組成工作組,于近期深入13 個鄉(鎮)147 個處于危險區的村寨,積極組織開展山洪災害危險區人員基礎信息登記工作,并以各鄉(鎮)上報的《山洪災害應急方案》涉及的村寨為單位,統一編號,要求每戶填報一張《危險區人員基礎信息表》。基礎信息主要涉及戶主姓名、家庭人數、房屋類別及家庭成員、災害威脅基本情況等內容。通過基礎信息登記,為今后的山洪災害危險區人員造冊、立卷歸檔、發放危險卡作好準備,也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同時做到心中有數,為下一階段防汛期間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張冬梅(云南省馬關縣水務局)
為了進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宣傳報道工作,增強水土保持和農村能源環保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日前,興國縣水土保持局制定了宣傳信息報道工作考核辦法。即“圍繞一個主題采取四條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水土保持法律、法規、政策和成效,宣傳水土保持戰線上的典型事跡和先進人物。“一個主題”:以正面宣傳、弘揚主旋律、體現時代精神為主題,圍繞新水土保持法、綜合治理、監督執法、農村能源四大重點工作和縣委、縣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等方面進行宣傳報道,做到宣傳有方向。“四條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任務。成立宣傳報道信息組,做到有專人抓,要求報道組成員要按時按要求保質保量完成信息的采集、編報。二是明確投稿原則及基本要求。投稿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投稿人成稿后需按稿件內容經分管領導審核后再報局主要領導審核把關,審核同意后,方可投稿。三是建立獎懲機制。實行每月一考核、每季一通報、半年一調度,年終一考核,并對被報刊、電臺、網站等錄用的稿件實行獎勵。四是為宣傳人員提供必要的經費以及器械設備等。
(江西省興國縣水土保持局吳朝華)
2012年1月8日,邵陽縣委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山水園林生態縣城”,具體把縣城劃分為“春之花、夏之蔭、秋之色、冬之韻、五彩繽紛”五個綠化區,采取三大措施,力爭通過5年的建設,使縣城呈現“綠樹成林、綠蔭環抱、綠色滿城”的生態景觀:一是大力開展芙夷河及資水治理,綠化美化河堤山岡,營造“清水夾岸垂柳”的秀美風光。二是大力開發縣城新區江邊水系清淤疏浚,引羅城、馬腦口水庫活水入城、繞城而行,與芙夷河相融,構筑山水相連、水城共生的水生態景觀。三是大力實施縣城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重點修好縣城3 000 m 防洪大堤,突出抓好城區周邊山頭和沿河、沿路綠化,使縣城形成“山在路中,城在山中,依山傍水,山映水中”的大生態、大綠化格局。四是圍繞“山水園林生態縣城”建設目標,加快推進縣城建設步伐。新區擴容以芙夷新地建設為中心,重點推進”一中心兩廣場兩工程五條路”建設;舊城區改造以實施資江沿河風光帶及沿江風光帶建設為龍頭,完善基礎設施,突出綠色基調和“茶都”主題,推進生態園林建設;實行包山頭、包區域、包綠化、包管護、包資金“五包”機制,推動縣城綠化建設。把茶文化、茶景觀、茶生態、茶建筑融入到縣城建設中,建成獨具茶特色的“山水園林生態縣城”。
黃元發 周海波(湖南省邵陽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