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農 (安徽省馬鞍山市司法局局長 安徽馬鞍山 243011) ■文
解放思想 創新發展 努力實現司法行政工作全面進步
Emancipating the Mind,Carrying out Innovations and Development and Making Efforts to Realize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Judicial Administrative Work
洪學農 (安徽省馬鞍山市司法局局長 安徽馬鞍山 243011) ■文
在今年年初的安徽司法行政工作年會上,廳黨組指出:形勢要求我們要解放思想,創新發展。實踐證明,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改革的深度和發展速度。司法行政工作點多面廣、范圍大、條條框框相對較少,因而改革創新的空間大,特別是基層具體工作如何做效果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能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幾年,馬鞍山市的司法行政工作,基本上就是在運用這個思想與方法,加上執行堅韌,初步實現了“調整工作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突破難點難事,實現全面進步”的預期。
基層司法行政工作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以前有一個說法是“外面人看不清,里面人講不全”。2007年初,我們通過討論整理,列排為三類十項:一是社會安穩類,包括社區矯正、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人民調解、法律援助;二是社會管理 (服務)類,包括律師管理、公證服務管理、司法鑒定管理、司法考試統籌;三是社會建設類,包括法制宣傳工作、依法治理工作。根據中央司法體制改革方案,司法體系中的部分工作要轉移到司法行政系統。中央構建和諧社會的決定中對社區矯正、幫教安置、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律師公證、法制宣傳教育都有明確要求。新形勢下,司法行政的工作體系在調整,工作重心在下移。基層司法行政任務在加重,責任在加大,職能在加強。實踐中,我們已強烈感受到,社會安全類工作已是基層司法工作中的基本工作,是重中之重。這類工作使“司法行政”成為社會治理不可或缺之構成,也反映出司法行政機關作為政法機關的特質,也在證明著國家加強司法所建設的戰略價值。
社區矯正是刑罰執行工作,最能體現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特質。這幾年,我們一直將這項工作作為基層所工作結構調整的一個抓手,列排在先。社區矯正工作2007年在我市全面推開。根據司法部有關工作部署,我們規范運作,穩步推進,并結合實際需要,會同相關機構,出臺了一系列制度。
(一)建立分類管理制度。制定了《馬鞍山市社區服刑人員分等級管理分階段教育辦法》,根據社區服刑人員改造表現、犯罪類型、人身危險性、再犯罪可能性等差異,將其分為寬松、普通和嚴格管理三個等級,區別對待,因人施矯,動態調整;根據社區服刑人員心理、行為特點和需求變化,將教育矯正過程分為入矯、常規和解矯前教育三個階段,設定不同教育目標和方法,分段施矯。
(二)實行審前調查機制。出臺了《馬鞍山市刑事案件被告人審前調查實施辦法》。凡是法院裁判可能適用社區矯正之刑種或行刑方式的,先交由司法所了解被告人的犯罪背景、一貫表現以及家庭與生活等情況,進行風險評估,評估報告供裁判參考,同時也便于司法所盡早了解情況,增加工作主動性。
(三)規范獎懲兌現機制。出臺了《馬鞍山市社區服刑人員獎懲辦法》,明確公安、審判、檢察、司法行政機關各自職責、工作節點,清晰審批程序,兌現減刑、提前解矯、收監等獎懲措施,起到警示與示范作用,配合其他工作,實現矯正目標。
(四)打造科技監管機制。自主開發了集定位跟蹤、軌跡查詢、實時預警、信息提示、文檔管理和報表生成等多功能一體的社區矯正工作移動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社區矯正從“人防”到“人防技防相結合”的轉變。該系統在省廳信息化建設工作年會上展示,獲得一致好評。隨后,省廳對該系統進行了功能擴充,2010年已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推廣使用。在總結以往工作的基礎上,我們在全市開展了“社區矯正管理規范年”活動,對社區矯正工作流程進行了全面梳理和規范,提升社區矯正工作質量。
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是刑罰執行的后續工作,也是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項。近年來,我們轉變工作方法,以納入社會救助和就業幫扶工作體系為著力點,探索安置幫教工作的有效途徑,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開展調研,厘清安置幫教工作現狀。2007年始,我們對2002年以來全市刑釋解教人員重新違法犯罪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形成了基本數據,得出基本結論,提出工作意見,安置幫教工作隨即進入市綜治重點工作。其后,每年我們都繼續跟蹤調研,把握新近情況,刷新調研數據,完善基本結論,推動了政策出臺和機制建立。
(二)制定政策,規范安置幫教工作機制。2009年底,我市出臺了《馬鞍山市各級綜治委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關于進一步加強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并就政府進行組織、銜接管理、技能培訓、就業幫扶、就業安置、社會保障等作出具體規定。
(三)出臺措施,解決幫教對象就業困難。2007年,通過溝通,我市將刑釋解教人員以個體為單元納入全市最低社會保障體系。2010年9月,市社會保障局與我局聯發了《關于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將刑釋解教人員整體納入全市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體系,享受各項就業扶持政策。按照規定,刑釋解教人員到戶籍地司法所報到登記后,由司法所出具證明,到戶籍地社區 (村)勞動保障工作站辦理失業登記,獲得就業幫助與支持。刑釋解教人員就業安置在政策上與實際工作中都有實質進展。
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是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責構成。經濟發展、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矛盾凸現是不可避免的。除了矛盾量的增長外,矛盾領域和矛盾結構都在發生變化。專門領域和特定行業的矛盾糾紛開始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直接壓力。為有效化解這類矛盾糾紛,我市發展人民調解制度,建設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取得明顯成效。
2009年底,我市成立了全省首個道路交通事故賠償人民調解委員會。到2010年底,該調委會共受理糾紛965件,調解成功962件,調解成功率達99.7%,累計賠償金額達1069.65萬元。2010年4月1日,我市又成立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到2010年底,該調委會共接待醫療糾紛來訪60起,進入調解程序6起,調解處理4起,已提起訴訟1起,醫患雙方在調處中協商解決1起,累計患方要求賠償金額145萬元,實際賠付23萬元;其余54起通過釋疑解惑、說服疏導后息訪。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立全、副省長唐承沛先后到我市就專業調委會建設進行調研;法制日報、安徽日報等中央和省級媒體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
我市法律援助工作于2007年納入政府民生工程。2007年以來,已經三次調整法律援助范圍,法律援助對象人口已經達到全市人口的1/10。我們推行援助性調解 (調解式援助),創建示范法律援助工作站,推動律師事務所與區司法局結對,評選年度法律援助優秀案件,開展公眾法律教育等,持續創新與發展法律援助工作體制、機制。今年,全市將開展律師事務所先行受理承辦法律援助申請,事后再交法律援助機構復核并計發補助 (簡稱“先辦后核”)法援工作機制的試點工作。目前,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整體呈現出發展戰略清晰、各級領導重視、工作網絡健全、經費保障穩定、社會各界關心、困難群眾滿意的良性循環發展態勢。市司法局榮獲“第三屆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單位”、“全市民生工程組織實施工作優秀獎”;市法律援助中心獲“全市十佳政法單位”、“全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等稱號。
基于律師的職業特征,我們響亮提出“律師,注定要成為社會建設優質力量”,以此統一認識,并作為全市律師的行動指南,改善律師群體行為,推動律師形象出新。
我們認真貫徹新修訂的《律師法》,通過換屆,市律協班子全部由執業律師組成,推動市律協依法全面履行職責,加強以律師事務所為基本單元的自我管理。全市12個所有2個所進入全省律師事務所綜合實力排名前十。經過全市公選,華冶律師事務所榮獲全市“十佳道德集體”,律師形象出新結成碩果。最近,市律師協會又獲全市首屆“馬鞍山慈善獎——慈善工作優秀單位”稱號。近三個年度,全省律師工作綜合考評中,我市兩次排名首位。
近年來,我們以司法考試考區考務為基點,向后延伸工作。(1)每年舉辦隆重的法律職業資格證書“頒證典禮”,邀請市領導和檢、法單位負責人頒證,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后來;(2)建立取得法律職業資格人員基本信息庫;(3)每年向司法機關、仲裁機構等發送獲得法律職業資格的人員信息,對尚未從事法律職業人員推薦就業,已經推薦8人從事法務工作。通過這些舉措擴大了司法考試在司法界和社會上的影響,也得到了各界好評。
近年來,我們以落實法定責任為推動力,努力建立黨委領導、政府實施、各部門齊抓共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了各盡其責、講法用法、依法治理的局面。
(一)建立大普法工作格局。在全市依法治市工作會議上依法明確提出,法律法規的宣傳,實際上是各個國家機構行使職能、依法辦事、有效工作的組成部分。行政執法單位和司法機關,既是法律法規的“實施主體”,也是法律法規當然的“宣傳主體”。不執行法律是失職,不宣傳應該執行的法律是缺位。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這幾年,我們全力調整工作格局,既講求自力執行,更注重統籌與監督。每年,由各單位申報本年度重點宣傳法律,跟之以檢查執行情況,推動形成大普法的觀念、大普法的格局。
(二)開展成員單位履職督查。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從2009年起,每年在全市組織開展依法治市成員單位履職情況督查。每年的督查活動是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揮組織、指導、督促、檢查職能的重要舉措,對建設“法治馬鞍山”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從普法走向依法治理。2008年,我市出臺了“法治馬鞍山”建設意見,將整個工作分為六個板塊,即法治理念教育與法律知識宣傳、科學立法 (規)、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安排由相應黨政綜合機構抓總,力求形成符合實際需要的可持續的工作體制,力求有效推動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建設。
這幾年,我們堅持系統的開放性,注重提升隊伍的執行力,培養全系統“開放、發展、責任、行動”的行為意識。(1)抓教育培訓提升業務素質。每年都舉辦司法行政業務培訓班,根據基層需求設置課目。堅持對培訓課目進行評估,不斷提高培訓質量。3年來,共培訓干部1112人次,培訓覆蓋面達100%,提升了全系統干部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2)抓團隊競比提升心理素質。統籌全系統積極參加各項競比活動。2007年,我局第一次組隊在馬鞍山市九運會成年組廣播體操比賽中,以小博大,榮獲二等獎;2009年,組隊參加市直機關紅歌大賽,進入決賽;2010年,組隊參加市直機關第四屆運動會,52人次參加全部10個項目的比賽,男子籃球經過艱苦角逐獲得好成績。參與這些大型競比活動并取得成績,是全系統開放、成長的有效方法,也凝結出全系統勇于任事、堅韌合作的集體心態。(3)抓重點工作項目提升能力素質。對重點工作實施項目管理,責任到人,嚴明時間節點和質量標準。司法所建設、信息化建設、人民調解百日會戰、雙百日維穩攻堅等等,均取得了好的成效。我局連續幾年在省廳綜合考評中列前,連續三年在市政府目標考核中獲優秀等次,取得突破。
結語:我們這幾年的工作成果,主要來自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的戰略統籌,來自上級的關懷支持,來自于創新實踐。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也非常適用于指導我們司法行政工作發展。把握規律,改革創新,是各項事業不斷進步發展的核心動力。在我們這個不斷變革發展的時代,所有工作都處在一個動態環境中,要發展,僅有維持是不夠的,需要的是不斷調整系統活動的內容和目標,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通過創新和與實際有效的結合來實現目標。只有解放思想,創新發展,加上堅持不懈,才能積小為大,由量而質,實現全面進步。
(責任編輯 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