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義舜 (司法部法制宣傳司司長 北京 100020) ■文
認真落實 “六五”普法規劃 努力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Earnestly Implementing the Sixth Five-year Plan of Popularizing Legal Knowledge and Making Efforts to Serv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肖義舜 (司法部法制宣傳司司長 北京 100020) ■文
“六五”普法已在全國全面啟動。做好新形勢下的普法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 (2011-2015年)〉的通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認真落實全國政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第七次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扎實推進依法治理,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制精神,為維護社會科學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法制宣傳教育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工作,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從1985年至今,黨中央、國務院已經連續轉發了六個五年普法規劃,全國人大常委會也相應作出了六個決議,這在某一專項工作中比較少見,足見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對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視程度。黨的十五、十六、十七大報告,國家的近幾個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都對普法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對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今年2月10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題聽取了吳愛英部長代表中宣部、司法部所作關于“五五”普法工作情況和第六個五年普法規劃制定情況的匯報,胡錦濤總書記和各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都作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五五”普法取得的顯著成效,原則同意制定實施“六五”普法規劃。3月,中央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 (2011-2015年)〉的通知》,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5月20、21日,經中央批準,中宣部、司法部在北京召開第七次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總結“五五”普法,布署“六五”普法,周永康同志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講話充分肯定了“五五”普法取得的成績,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重大意義,對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出明確要求,為進一步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吳愛英部長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新形勢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全面總結了“五五”普法的成績和成功經驗,對“六五”普法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中宣部申維辰副部長也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我們要充分認識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深入發展。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對法制宣傳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服務和保障“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當前,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進程中還會產生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良好的法治環境。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法制宣傳教育應當發揮職能作用,大力宣傳與經濟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全社會更好地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依法調節各種利益關系、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衛國家經濟安全,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新成就對法制宣傳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同時,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法制宣傳教育既是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法制建設的重要舉措。要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進一步堅定法治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夯實思想基礎。要通過法制宣傳教育,使憲法和國家基本法律知識得到廣泛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環境。要通過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體公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依法辦事,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新任務對法制宣傳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按照中央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將加快推進,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將不斷提高。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法制發揮著規范、引導和保障的重要作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按照創新和加強社會管理的要求,切實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他們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辦事,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人民群眾獲取法律知識的新期待對法制宣傳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滿足人民群眾在物質文化生活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提供了條件和保障。同時,人民群眾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監督意識日益增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越來越高。人民群眾需要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依法參與各種經濟社會活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適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加大普法力度,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引導人民群眾依法有序參與經濟社會活動,依法表達利益訴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總之,貫徹落實“六五”普法規劃,繼續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實施“十二五”規劃、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我們要切實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努力開創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六五”普法規劃對“六五”普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步驟方法以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全面落實。
“六五”普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按照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堅持法制宣傳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相結合、與社會主義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依法治理,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六五”普法的原則和目標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堅持分類指導、注重實效,堅持學用結合、普治并舉,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通過深入扎實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深入宣傳憲法,廣泛傳播法律知識,進一步堅定法治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推動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環境。
“六五”普法的任務是:突出學習宣傳憲法;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國家基本法律;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學習宣傳促進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社會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繼續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主題活動;深入推進依法治理。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在目標追求上有了新發展。在以往提出的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二是在重點對象上有了新發展。在確定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民為重點對象的同時,特別強調要將領導干部和青少年作為重中之重。三是學習宣傳內容上有了新發展。強調要突出憲法學習宣傳;強調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調要深入學習宣傳反腐倡廉法律法規。四是在體制機制保障方面有了新發展。對領導工作機制要求更加明確;對制度建設和考評機制要求更加明確;對陣地建設等基層保障要求更加明確。
1、抓好重點內容的學習宣傳。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轉發的“六五”普法規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的要求,切實抓好以下內容的學習宣傳。
要突出學習宣傳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法教育要始終把學習宣傳憲法放在首位,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基本原則和基本內容,大力宣傳我國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大力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大力宣傳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和民族區域自治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大力宣傳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大力宣傳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生活的基本原則,使憲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進一步增強全體公民的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愛國意識、國家安全統一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在全社會牢固樹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觀念,牢固樹立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觀念,牢固樹立權利義務相統一的觀念,進一步形成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社會氛圍,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一體遵行。
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國家基本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學習宣傳擺上重要位置,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重要意義、基本經驗及其基本構成、基本特征,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法制保障,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決心和信心。要深入學習宣傳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法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規范、引導和保障作用。
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我們黨在法治建設領域的重大理論創新,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基礎。要切實加強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本質屬性和基本內容,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義,牢固樹立并自覺踐行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理念,切實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法治意識。要在全體公民中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要深入學習宣傳促進經濟發展法律法規。服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普法教育的重要任務。要緊緊圍繞“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突出服務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要大力加強促進經濟發展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深入學習宣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口環境資源、科技進步、農村改革發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和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要深入學習宣傳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法規。以人為本,服務群眾是法制宣傳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圍繞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學習宣傳與勞動就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與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抗災救災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與維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要大力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深入學習宣傳與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相關的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與信訪、投訴、調解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法律宣傳,引導公民依法按程序表達訴求,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要深入學習宣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法律法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黨中央全面把握國內外形勢、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要決策,法制宣傳教育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要大力宣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相關法律法規,維護社會政治大局穩定;深入學習宣傳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促進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深入學習宣傳信訪、投訴、調解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化解矛盾糾紛;深入學習宣傳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文藝、網絡電信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要大力加強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法律宣傳,引導公民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加強公正廉潔執法、公正司法教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要深入學習宣傳反腐倡廉法律法規。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是關系我們黨生死存亡的大事。預防和懲治腐敗,法治是關鍵,教育是基礎。“六五”普法,要圍繞建立教育、預防、懲治腐敗體系建設,大力加強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要以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為重點,加強公務員法、行政監察法、審計法和廉政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和黨紀條規的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反腐倡廉意識,提高廉潔自律的自覺性。
2、抓好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是“六五”普法的重點對象,領導干部和青少年是重中之重,要通過抓好重點對象普法,帶動和促進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一要結合實際,抓緊研究制定不同重點對象的學法用法指導意見。各種不同對象由于身份不同、承擔的職責不同等因素,對于法律知識的需求不同,學習法律的途徑和方式也不同。按照“六五”普法規劃部署,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將聯合有關部門,總結“五五”普法期間重點對象學法用法的經驗,抓緊研究制定各類重點對象學法用法指導性意見。各地各部門要在認真貫徹落實的同時,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地本部門的特點,健全完善不同重點對象的學法用法實施意見。
二要從不同對象的實際出發,明確不同對象學法的內容。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要重點加強憲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國家基本法律以及與崗位職責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對于青少年要重點加強憲法和相關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宣傳,培養他們從小樹立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對于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要重點加強誠信守法和依法經營管理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對于農民,要重點加強與農村基層社會管理、農業生產、土地使用以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
三要根據不同對象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對領導干部,要廣泛組織開展理論中心組學法、領導干部法制講座、學法檔案、領導干部學法用法考試考核等活動,把法制教育納入領導干部理論學習規劃,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公務員培訓機構教學課程,推進領導干部法制教育規范化、制度化。對公務員,要健全完善公務員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制度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開展公務員依法辦事情況考核評比,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對青少年,要在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時,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學法活動,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習法律,運用法律。對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要積極開展法制培訓和考試考核,要加強對事業單位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管理人員的法制培訓,提高他們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對農民,要加強農村“兩委”干部、農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訓,廣泛組織開展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調動他們學法用法積極性,增強學法用法熱情,不斷提高他們依法表達訴求、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
四要結合不同對象學法用法要求,加強監督檢查和考試考核。要認真總結“五五”普法經驗,健全完善重點對象學法用法考核指標體系,健全完善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考試考核制度,增強考試考核的針對性,強化對考核結果的使用,提高學法用法實際效果。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確定具有本地區本部門特點的重點對象。如農民工流出和流入大省要把流動人口納入重點對象范圍,少數民族地區要把宗教教職人員作為重點對象,等等。
3、抓好重點活動的組織開展。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是擴大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影響,增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效果,推進各項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途徑,要認真總結“五五”普法期間開展主題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經驗,繼續深化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
一是深入推進“法律六進”活動。要創新思路,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法律六進”的方法和途徑,各地各部門要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和部門的特點,從實際出發,認真總結“五五”普法期間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的成功經驗,深入推進“法律六進”主題活動,增強法制宣傳教育實際效果。要在擴大覆蓋面上下功夫。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行業和不同人群的實際,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村村通、互聯網、移動通信、法律圖書和法制文藝節目下鄉等便捷有效的方式和途徑,進一步推動普法向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各方面延伸,大力加強偏遠鄉村、新建社區、學校、企業和單位以及非公企業、新社會組織等法制宣傳,加強城鄉接合部、集貿市場、流動人口聚居區等法制宣傳,努力消除普法死角盲區,實現法制宣傳教育全覆蓋。要在提高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對于機關,要著眼于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結合學習型機關建設,重點進行與履行職責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對于鄉村,要著眼于提高農民法制觀念,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進行基本法律知識教育和依法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利意識培育;對于社區,要著眼于提高社區自治和服務能力,結合和諧社區建設,重點進行社區管理和基層民主自治方面的法律知識宣傳;對于學校,要著眼于培養青少年法律素養和道德情操,結合公民意識教育,重點進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律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律知識教育;對于企業,要著眼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依法經營管理能力,結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重點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企業管理以及職工勞動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宣傳;對于單位,要著眼于促進單位管理規范化、法治化,結合推進社會管理法治化,重點開展與單位事務和單位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學習宣傳。要在加強工作指導上下功夫。堅持分類指導,根據地區、部門、行業和單位的特點,制定完善每一進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方法,分類建立“法律六進”示范點,完善“法律六進”推進制度,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完善工作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監督、檢查和考核,形成長效機制,確保“法律六進”取得實際效果。
二是進一步深化各項“法治創建”活動。要進一步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化各種法治創建活動,通過法治實踐,鞏固法制宣傳教育成果,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深化法治城市、法治縣 (市、區)創建活動,認真總結各地開展依法治市、依法治縣 (市、區)活動經驗,明確創建工作目標,健全制度,細化措施,建立完善考核評估體系,加強督促檢查,推進創建活動的健康發展。要把法治創建活動與“文明城市”、“平安建設”等相結合,不斷豐富創建活動內容。要深入開展行業依法治理。立足部門職能和行業特點,圍繞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社會管理薄弱環節,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房屋拆遷、環境保護等專項治理和執法檢查活動,深入開展依法行政示范單位創建活動,不斷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開展基層法治創建活動。認真總結“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經驗,建立完善創建標準,加強監督檢查,提高創建水平。要積極推進“民主法治示范社區”、“誠信守法企業”、“依法辦事示范單位”等基層法治創建活動,豐富內容,努力增強可操作性和實際效果。
三是深入開展法治文化創建活動。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六五”普法規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六五”普法的一項重要創新。各地要把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納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整體布局,放在“六五”普法的重要位置,研究好、籌劃好、落實好。要關注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文化需要,從滿足人民群眾學法守法用法的需求出發,研究把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基本內涵;要努力拓展法制宣傳教育與群眾文化生活相結合的深度和廣度,堅持人民群眾在法治文化建設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重提高法治文化活動的參與性,鼓勵、支持、引導群眾開展法治文化活動,從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中汲取智慧,推進工作;要努力激發全社會法治文化創作活力,在增加法治文化產品數量的同時,打造融思想性與藝術性于一體的法治文化精品;要不斷探索開發法治文化產品新形式,充分運用詩詞、曲藝、書法、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形式,創作鮮活的法治文化藝術形象,在全社會推廣和傳播法治文化產品。各地要結合實際,分層次建設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適合城鄉居民需要的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或示范基地,引領法治文化建設不斷深入推進。
四是組織開展好“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和各專項法制宣傳主題活動。要發揮“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的品牌效應,進一步深化內容,豐富形式,拓寬渠道,努力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不斷增強活動的效果。要積極圍繞黨和國家各個階段的重大部署,以及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抓好單項法制宣傳主題活動的設計和推進,以主題活動為有效載體貫穿全年工作,進一步發揮法制宣傳教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要積極利用各種專項法律頒布實施紀念日,繼續組織開展好各專項法律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活動,不斷擴大影響,增效宣傳效果。
法制宣傳教育是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六五”普法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各地、各部門和行業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強化各種基礎保障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一)要進一步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要按照“六五”普法規劃要求,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互相配合、齊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法制宣傳教育擺上重要工作議程,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黨委和政府目標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一同籌劃部署,研究解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大問題;要建立健全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完善領導小組各項工作制度;要加強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辦公室建設,充實力量,強化職能,督促普法辦切實履行職責,開展工作。各級政府要把法制宣傳教育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相關經費,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各級人大要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監督檢查,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監督指導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各部門各行業既要各負其責,又要相互配合,形成宣傳教育的整體合力。各類媒體要承擔法制宣傳教育的職責,加大公益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承擔同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與黨委宣傳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及時主動向領導小組請示匯報工作,積極爭取黨委、人大、政府的支持,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認真做好組織、協調、指導、檢查工作。各部門和行業普法辦公室,要把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要定期向部門領導匯報工作情況,爭取領導的指導和支持。
(二)要著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制度和評估體系建設。制度建設是管長遠、管根本的工作。要善于在總結“五五”普法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把成熟的經驗和做法,上升為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推動工作,促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六五”普法期間,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將要制定和出臺多項規范性文件,逐步建立配套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度。一是與有關部門協調,根據形勢任務發展需要和“六五”普法規劃新要求,分別制定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學法用法指導意見,推進重點對象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二是研究制定“法律六進”活動考評體系,以加強對活動的考核和評估,推進“法律六進”活動不斷深化。三是進一步健全法治城市、法治縣 (市、區)創建活動考評制度,完善和研究制定“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等基層法治創建考評標準。四是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規劃中期督導和檢查驗收考核評估辦法,使“六五”普法工作考核更加量化、更有可操作性、更加科學。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六五”普法規劃部署和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工作要求,從實際出發進一步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和考核評估機制,要認真借鑒一些地方開展地方立法、建立健全考核評估指標體系、定期開展法治指標測評等經驗,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指導、檢查、督察機制和表彰激勵機制,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要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制宣傳教育隊伍,是實現“六五”普法目標任務的重要保障。經過多年努力,普法教育已基本形成了由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普法講師團、法制宣傳志愿者和法制新聞工作者組成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隊伍,為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專兼職隊伍的整體素質。一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各地、各部門普法辦公室和從事普法工作的同志是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主導力量,承擔著組織、指導、協調和檢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任。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配齊配強普法部門工作人員,加強骨干力量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業務指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二是加強各級普法講師團隊伍建設。普法講師團是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骨干力量,各地各部門要及時健全充實各級講師團,組織開展好培訓和相互間的經驗交流,加強對普法講師團工作的指導,完善工作制度和協調機制,推進講師團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志愿者隊伍建設。法制宣傳教育志愿者是近年來日趨壯大的社會力量。要廣泛發動,吸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不斷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要暢通志愿者服務渠道,為志愿者服務提供便捷途徑和基本的工作條件;要加強組織和指導,建立健全法制宣傳志愿者管理制度,逐步規范志愿者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工作途徑和工作紀律。要有計劃進行培訓,提高志愿人員的法律素質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能力。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新聞工作者隊伍建設。法制新聞工作者隊伍是一支十分活躍的有生力量,要協調有關新聞主管部門加強指導和規范,通過理論學習、業務培訓、工作交流等途徑,大力提高法制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鼓勵法制新聞工作者深入社會,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及時把握社會和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法制新聞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要加強陣地建設。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必須高度重視陣地建設,陣地是法制宣傳教育重要載體和平臺。多年來,在陣地建設方面,各地各部門探索出了許多有效辦法,從黑板報、宣傳欄到法治長廊、法治公園、法治廣場,從標語、橫幅到戶外廣告、電子顯示屏,從廣播電視到網絡、移動傳媒,形式不斷創新,影響不斷擴大,效果不斷提高。“六五”普法期間,要繼續進一步加大陣地建設力度,使法制宣傳教育陣地融入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要繼續鞏固和發展傳統的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在普法中的作用,辦好各類專欄、專刊和法制宣傳教育專題節目。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加強普法網站建設,推動政府網及門戶網站加大法制宣傳力度。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場所法制宣傳教育設施,大力加強法治公園、法治廣場、法治長廊等普法園地建設,不斷拓寬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充分發揮城市、鄉村公共文化場所如圖書館、文化場館的作用,使其成為傳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陣地。“六五”普法期間,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將通過推選,在全國建立一批法制宣傳教育示范陣地,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各地各部門也要建立不同類型的法制宣傳教育示范陣地,并通過授牌等方式,使其成為宣傳法律的有效載體。
(五)要加強工作研究和指導。加強工作研究,是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要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立足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新發展,立足人民群眾新期待,深入研究法制宣傳教育在促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法制宣傳教育內在發展規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改進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深入研究推進重點對象、“法律六進”、法治創建等工作的新方法新舉措,等等,為法制宣傳教育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理論支撐。要加強工作指導,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不斷推進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注重發現和培養典型,及時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加強工作督促檢查,加強工作交流,不斷提高工作指導水平。
(責任編輯 趙海鷗)
注:這是吳愛英同志 2011年 6月 24日在司法部直屬機關先進黨支部 (黨總支)、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