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蔡薇
信息管稅助力西湖龍井品牌提升
□ 文/蔡薇
當前,西湖龍井茶市場存在多種銷售主體與銷售模式,稅收政策的落實涉及毛茶、精制茶的鑒別以及自產、收購、經銷等多個環節,受到市場價格、專業技術知識信息不對稱與征管力量的制約,在實際稅收征管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茶葉來源與產量監管困難。由于經營主體與方式多樣化,銷售主體中自產與收購經銷并存;即使同一銷售主體銷售的茶葉也有自產與購銷并存的現象,如專業合作社一方面統一銷售本社社員茶葉,另一方面也存在購銷本社社員以外茶葉的現象。實際銷售情況復雜,給日常稅源管理帶來難度。同時,受氣候變化、生產管理影響,每年的西湖龍井茶實際產量并不穩定;有限的稅收征管資源,難以掌握眾多農戶中分戶的實際產量與茶葉外購情況。
——收購憑證管理亟待規范。根據現行政策,外購經銷商在向農戶收購茶葉時自行開具收購憑證,一般納稅人按收購價格的13%進行增值稅抵扣。而自產農戶數量多,分布散,多為現金交易,往往收購憑證上的銷售方名稱、身份證號碼、地址、品名、數量、單價等未能完整填寫,稅務機關難以實地核查確定其收購業務的真實性。此外,茶葉收購季節性明顯,受產量收成、市場品牌營銷因素的影響,收購價格不穩定,波動性較大,要對其收購價格實現有效監控需要外部信息支持。
——稅收優惠政策難以準確落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農業產品注釋范圍》的相關規定,農戶銷售自產毛茶免征增值稅,但在實際征管中,不可能現場跟蹤監控,稅務部門較難區分自產茶葉與非自產茶葉,應稅銷售額與免稅銷售額主要以自行申報為主,稅務部門進行后續管理。
為有效解決征管難點,加強第三方信息的運用,加大部門間的合作交流,形成合力促進西湖龍井茶這一歷史品牌的傳承與發揚,推動市場的有序發展,使西湖龍井茶香遠飄海內外,筆者提出以下改進措施和建議:
——信息管稅,增值利用。建立與茶葉行業主管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機制,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從新啟用的茶葉原產地標識入手掌握統一包裝的發放數量與明細,建立各農戶土地面積、畝產數量和產品價格的信息庫。對各個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入社戶數、入社土地畝數、茶樹數量和資產情況一并納入信息庫管理;從合作社提供的農產品收購憑證與農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登記清冊》比對購進情況,監管“進”、“銷”兩個環節,防止茶葉收購、銷售等稅收違規違法行為;從制造茶葉盒、茶葉罐等外包裝的本地企業入手獲取購買方的相關信息。將企業申報的銷售情況與收購情況比對分析后反饋給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實現部門間的資源共享,信息增值利用。
——專業管理,規范市場。對茶葉行業實行稅收專業化管理,把握行業的共性與特點,按需服務,有效監管。主動上門走訪進行稅收輔導與政策宣傳,規范企業財務核算,建立進銷臺帳,準確劃分應稅、免稅收入。加大收購憑證監管力度,嚴控收購發票的領購、使用和繳銷。對抵扣憑證上確認的供貨人進行不定期回訪調查,核查交易真實性,及時了解行業變化趨勢,掌握分類收購價格。同時,嚴格執行浙江省國家稅務局有關規定,對農產品收購價款超限額的必須通過銀行結算貨款,減少現金交易防止帳外收入,堵塞征管漏洞,規范市場秩序。
——提升品牌,推動轉型。加大對行業龍頭企業的稅收扶持力度,推動行業轉型升級,逐步改變農戶個體生產銷售的落后局面,由龍頭企業負責統一收購,加工和銷售,形成規模效應,加大品牌影響力。鼓勵茶工藝創新研發投入,實現茶葉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大力宣傳西湖龍井茶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涵,將茶山、茶園、茶廠、茶店、茶館多點結合,形成銷售、餐飲、旅游、娛樂為線的產業鏈,培育新的稅源增長點。
杭州市西湖區國家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