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甲
相對于宏觀層面,目前縣區一級經濟預警體系建設較為滯后。由于經濟長期增長的因素日趨復雜、經濟短期波動的因子日益多元,經濟運行的可預見性降低、經濟突變的可應對性減弱,單純依靠“拍腦袋”已很難對復雜的經濟發展趨勢作出準確的預測預警。作為縣域經濟的調控主體,縣級政府有必要建立以現代經濟預警理論為指導、以經濟數據科學統計為基礎、以專業經濟預測人才及技術為保障、以立足縣域為特色的經濟預警體系。
凡事預則立,依據現有信息,通過科學的方法,對縣域經濟的發展趨勢、波動幅度進行預判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從推動縣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角度,由于縣域行政級別與經濟職責的不對稱性,縣級政府有必要獨立建立預警體系;從確保縣域社會和諧穩定的角度,由于縣域經濟“民本性”與“弱質性”共存,縣級政府也必須高度重視縣域經濟預警工作。
在目前的縣域經濟管理體制下和縣域經濟運行的現實環境中,建立縣級經濟預警體系的條件已經初步具備。一是縣級政府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經濟統計系統。安吉縣現已形成以政府綜合統計與部門分類統計兩線并行、縣鄉村三級聯動、國家調查隊與縣級統計局密切協作的統計體系,保證了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統計資料的有序搜集、科學整理和定期發布。更為重要的是,縣級政府與經濟主體互動頻繁,縣級統計系統可以直接面對統計調查對象,在統計調查中,便于全面、準確、及時地了解被調查對象(如企業),這就為開展縣域經濟的預測與預警提供了鮮活的統計資料和堅實的數據支撐。
二是縣級政府已開展了初步的經濟預警工作。經濟預警工作對縣級政府并不陌生,諸如:頭腦風暴預測法、經驗判斷預測法、專家會議法、主觀概率預測法等定性預測方法在不同的范圍、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如安吉縣政府組織發經、商務、統計、外貿、人行、農辦、科技等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部門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并建立了安吉縣經濟監測預警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各有關部門結合工作需要,利用現有條件,開展了一些定向預測,如安吉縣發經委建立了價格預警體系、縣商務局建立了外貿出口預警體系、縣氣象局建立了氣象災害預警體系、縣環保局建立了環境監測預警系統等。這些預警預測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圍內發揮了重要作用。
縣域經濟運行與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既有共同的屬性,又有各自的特點。在縣級經濟預警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既要借鑒目前宏觀經濟預警中較為成熟的數量經濟預警模型,又要結合縣域經濟管理特點將傳統的“經驗預測”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做到“土洋結合”、定性預警與定量預測并用。筆者結合安吉縣實際認為縣級經濟預警體系至少包括以下三個系統:
——經濟數據集成匯總系統。在現有政府統計體系的基礎上,整合各部門及縣鄉村三級統計力量,構建以統計部門為主體、以各相關經濟部門為輔助、以鄉村兩級為觸角、縣內重點企業為基點的“大統計”格局。在此基礎上,改進統計方法,逐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監測設備,建立經濟數據監測網絡和縣域經濟預警數據庫,實現對主要經濟信息實時監測、全面匯總、科學集成、及時發布,為經濟預測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經濟運行分析預測系統。在現有價格、環境、氣象等專項預警工作的基礎上,整合部門預警力量,設立全縣經濟預測與預警中心,與縣級經濟主管部門(如發經委)合署辦公,具體負責經濟運行信號的識別、分析、研判和經濟走勢的預測預警。經濟預測與預警中心作為“經濟運行分析預測系統”的中樞,在與“經濟數據集成匯總系統”兼容對接的基礎上,按照“明確預警目標、確定先行指標、篩選重點企業、建立預警模型、修正預測結果、發布預測成果”六個步驟開展縣域經濟的預警預測工作。
——經濟警情應對決策系統。在安吉縣經濟監測預警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基礎上,成立全縣經濟警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全縣經濟預警及應對工作。該小組作為“經濟警情應對決策系統”的主體,在經濟指標異常變動時,應及時研判警情,分級報警,并對經濟運行履行監督、控制和糾錯職能。同時,為輔助經濟警情應對決策工作,應及時總結經濟警情應對的經驗和教訓,制定應對經濟警情的各類預案,形成“全縣經濟警情對策庫”,在特別狀態時提出建議供縣委、縣政府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