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煒爾
作為國有背景的外貿流通企業要提高贏利水平,存在以下三種基本路徑:選擇合適的流通商品,增加流通速度和降低融資成本。在流通商品和流通速度一定的基礎上,研究如何降低融資成本,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多年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的經驗,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運用金融工具增加國際貿易業務的贏利點:
充分利用國資背景的獨特地位,將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等。作為一個國有外貿流通企業,由于國資背景能夠增強企業信譽度和可靠性,因此,可以把它當作一種無形資產。利用銀行系統在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對有國資背景的外貿流通企業的信任度,以及外貿企業多年來在合作企業中建立的良好的信譽,將國有企業的無形資產轉化為有效資產,為供應鏈金融服務。
利用外貿企業的獨特地位,利用國內國外兩市場的資金。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而現實中國際貿易業務中的商品流動已帶來了境外資金,滲透到國內金融市場。應有效利用國有外貿企業的獨特的地位,通過商品流通,將商品交易作為一個載體,將國外的較低成本的資金引入,降低我們的貿易成本,增加贏利點。此外,國有外貿企業應該利用貿易融資來降低資金成本或緩解資金緊張情況,通過銀行提供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境外貿易融資業務,或利用國外代理行提供的融資額度和融資條件,延長信用證項下付款期限。
通過外幣與外幣的互換,鎖定人民幣與融入外幣的匯率。外貿企業通過自營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銷售和承接國內企業進口委托代理兩種形式,都為外貿企業利用國內國外兩個資產市場進行匯率和利率對比創造了機會,企業根據自身未來一段時間對現金流以及融資成本可以做出規劃,并根據銀行或金融監管部目前所提供的金融產品,來實現規劃目標——增加贏利點。
作為一個即有內貿和外貿的業務運作的外貿流通企業,在商品流通中借助金融工具降低融資成本顯得更為重要和復雜。降低融資成本,對于不同市場采用不同的策略。
國內市場:內銷業務及國內采購業務通常可以使用國內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等方式。通過合作,銀行與企業達到雙贏,企業節約了財務成本,增加收益;銀行也通過不同產品的運用得到利潤。在國內貿易中,企業特別要充分利用銀行承兌匯票來平衡資金成本。由于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被定位為低風險業務,且具有審批手續相對簡單、快捷、資金周轉速度快等優勢,因此,它成為銀行授信業務的有效補充及調劑手段。作為國資外貿流通企業,在與國內渠道商或生產商發生交易時,如果現金有限時,在我方對賣方支付時要充分利用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證,作為支付手段,盡量避免使用現金。當現金充分時,在我方對買方收款時收取銀行承兌匯票,以持票的形式,賺取資金增值。
國際市場:由于國際貿易使用的外幣通常為美元、歐元和日元,所以如何選擇融入這三種貨幣,如何把握人民幣與這三種匯率的關系顯得非常重要。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將國內本幣與國外貨幣的融資成本進行比較,除比較這兩個貨幣的利率之外,更要把握人民幣與其他國外貨幣的匯率變動的趨勢來選定融入的貨幣。在人民幣與美元貨幣的比較中,不能僅僅盯住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由于人民幣是盯住一籃子貨幣,外貿企業可以通過使用跨國公司提供的相關貨幣互換金融工具,通過美元與其他主流貨幣的交易來降低美元貶值的風險。在人民幣與非美元貨幣的比較中,由于非美元貨幣中,歐元、日元是主要的結算幣種,但這兩個幣種近年來匯率變動較大,因此在非美元貨幣的融資中我們要采用穩健的方法,利用融資的時限,跟相應時限的外匯遠期結售匯相結合來鎖定融資成本。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在以往的業務中存在的模式,是以多項業務持續連接在各個項目自成體現的運作中以接力的形式以較低的融資成本給整個企業提高了大量的現金流,增加了贏利點。由此可見,如果我們能選擇合適的商品或合作對象,以商品為載體,可以充分發揮和挖掘國有外貿公司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潛能,為企業新增規模和贏利找到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