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2011年以來,新聞出版總署在集中開展的報刊記者站專項治理中查明,個別報刊出版單位未能嚴格規范新聞采編秩序,將版面或記者站承包給文化廣告類公司,有些報刊記者站聘用社會人員從事經營及發行活動,甚至以負面報道相要挾對基層單位和群眾敲詐勒索,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新聞出版總署近日通報了對《中國城市經濟》等6家報刊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情況。
2010~2011年,中國城市經濟雜志社與多家文化及廣告類公司簽訂協議,出租雜志社名稱收取管理費,并允許廣告公司工作人員持雜志社工作證、新聞采訪證及介紹信外出采訪。2011年5月,廣告公司工作人員徐成、李萬軍涉嫌敲詐企業現金2萬元被刑事拘留。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對該雜志處以吊銷期刊出版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2007年4月,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成立廣告類公司中國質量萬里行市場調查中心黑龍江中心,由黑龍江記者站站長于衍峰兼任該中心負責人。2009年2月,黑龍江記者站對某公司承建的工程進行采訪調查,但未公開報道調查情況,隨后,該中心收取上述公司承建工程的發包方90萬元費用。該社山東記者站擅自聘用工作人員違規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廣告類公司主任張某參與記者站管理工作,并違規從事新聞采訪活動。此外,該社成立廣告類公司中國質量萬里行江蘇市場調查中心,主任陸某對外以江蘇記者站站長的名義開展工作,并在多個城市設立工作站,違規從事新聞采編活動。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對該社處以警告處罰,撤銷黑龍江記者站、山東記者站,取締江蘇市場調查中心非法設立的記者站,并處3萬元罰款,吊銷于衍峰新聞記者證。
2008年11月,《中國食品》雜志將食品版轉讓給廣告公司負責人魏某,由其全權負責該版的經營、采編工作。雜志社還任命武漢某傳媒公司彭某負責籌建湖北省記者站,同時委托彭某在湖北省開展“中國食品湖北特刊”的組稿、編輯工作,擅自在武漢組建中國食品雜志社湖北采編中心,并違規從事新聞采訪活動。此外,雜志社與多家廣告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他們在北京、河北、黑龍江等地成立采編中心。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給予中國食品雜志社警告、罰款3萬元、停業整頓3個月的行政處罰,并取締該社未經批準設立的駐各地采編中心。
2010年1月,中國技術市場報社聘用侯某為北京記者站副站長,侯某于同年4月投資成立文化傳媒類企業,該文化傳媒企業與中國技術市場報社北京記者站在同一地點辦公。該報社北京記者站在開展新聞采訪的同時,還承擔發行、技術服務等經營業務。此外,報社擅自成立中國技術市場報北京編輯部。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給予該報社警告、撤銷北京記者站、罰款3萬元的行政處罰,并取締未經批準設立的中國技術市場報北京編輯部。
2009年~2011年5月,企業黨建參考報社聘用朱某為新聞采編人員,未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卻向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為其申領了新聞記者證。該社非法成立企業黨建參考報河南記者站,對外開展采訪、發行活動;未在山東、浙江、遼寧、黑龍江、湖南等省設立記者站,卻以派駐記者在當地駐留等形式違規從事新聞采編活動。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給予該社警告、罰款3萬元的行政處罰,取締其非法設立的河南記者站,同時責令糾正違規行為。
山東法制報社擅自設立《山東法制報魯西南周刊》濟寧辦事處,并將辦事處承包給個人,收取25萬元管理費,辦事處還設立微山通聯處、金鄉工作站,收取管理費,違規招聘記者、編輯以及廣告經營人員從事《山東法制報魯西南周刊》的采編、出版、印刷、發行和廣告經營。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及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部門對山東法制報社處以警告、罰款18萬元的行政處罰,取締濟寧辦事處,沒收用于采編、出版的工具設備,同時沒收濟寧辦事處向報社上交的管理費25萬元,責成主管單位立即撤銷該報社在青島、壽光等地違規設立的其他分支機構。
通報還要求報刊主管單位加強對報刊出版單位導向、人員、資產的管理; 實承擔起管導向、管資產、管班子的責任;對所管報刊記者站、經營部門、采編人員進行集中檢查清理。
據悉,新聞出版總署已設立全國統一的新聞從業不良行為舉報電話:12390,010-65212870,010-65212787,歡迎各界群眾舉報或提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