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莉 倪思玲
子宮內膜病變是婦科常見病變,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陰道不規則流血。隨著宮腔鏡在臨床中不斷應用,其對宮頸病變的診斷更直觀、更準確。本文回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宮腔鏡對子宮內膜病變進行診斷的70例患者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由于宮頸病變而就診的70例患者,年齡為21~67歲,平均年齡為43歲。7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陰道不規則出血,2例患者血性白帶。所有患者均沒有急慢性婦科炎癥及重要器官和全身系統疾病史。
1.2 宮腔鏡檢查適應癥及禁忌癥 適應癥:①陰道不規則出血;②子宮診斷為畸形;③超聲提示患者為宮腔占位;④節育器嵌頓;⑤患者絕經后發生出血;⑥不孕癥。禁忌癥:①浸潤性宮頸癌;②生殖道結核未經抗癆者;③患有嚴重血液系統疾病及內科疾患者;④宮腔內過度狹小或宮頸過硬、難以擴張者;⑤近期子宮穿孔;⑥多量子宮出血;⑦盆腔感染;⑧要求繼續妊娠者。
1.3 方法 患者在進行手術前給予其相應的常規檢查,包括心電圖、肝功能、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陰道不規則出血,但出血量相對較少,體溫為37.2℃的患者給予其相關檢查,但是若患者患有生殖道急性炎癥,則需要將其炎癥有效控制后方可給予檢查。在進行手術前患者需要將膀胱排空,給予膀胱截石位,對外陰陰道及宮頸進行常規消毒,應用宮腔鏡,在宮頸2點、8點處用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將宮口擴至6.5號,詳細檢查宮頸管、子宮內膜前后壁及兩側輸卵管開口處,對于有懷疑病變的可交由病理科檢查。
2.1 宮腔鏡檢查結果 通過檢查,本組患者中有35例患者為宮腔息肉,7例患者為宮腔炎癥,15例患者為子宮內膜增厚,6例患者為子宮肌瘤,2例患者為宮腔殘留,2例為子宮肌瘤,1例為節育器嵌頓,1例為宮頸病變,1例不詳。
2.2 病理診斷與宮腔鏡檢查宮腔內病變結果 病理診斷結果:26例患者為子宮內膜息肉,2例為分泌期子宮內膜,15例為子宮內膜單純增生,1例為子宮內膜復雜性增生,3例為子宮平滑肌瘤,3例為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2例為子宮內膜虹膜樣變,1例為乳頭狀纖維瘤,1例為子宮內膜炎,2例為老年性子宮內膜,14例為正常子宮內膜。
宮腔鏡檢查宮腔內病變結果:17例正常,2例子宮內膜癌,26例內膜息肉,2例宮內異物,8例內膜病變,6例黏膜下肌瘤,1例宮頸病變,1例節育器異常。
通過宮腔鏡診斷異常的患者與病理診斷結果分析:65例患者為宮內鏡異常,34例子宮內膜息肉,2例子宮內膜癌,4例不典型增生,14例單純性增生;病理診斷62例,15例單純性增生,26例子宮內膜息肉,1例子宮內膜癌,3例不典型增生。
對子宮內膜生理及病理改變通過直視進行診斷檢查的方法截至目前僅有宮腔鏡檢查。通過該診斷方法能夠有效的觀察宮腔內病灶的色澤、形狀、血管分布以及覆蓋子宮內膜與周圍正常結構之間存在的差異,同時采用該方法與其他輔助檢查結合,其診斷率精確且迅速。據有關研究發現,宮腔鏡對子宮內膜息肉的確診率最高,其能夠定位活檢,從而進一步避免了刮宮的盲目性。對于宮腔內異常病變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檢查,其檢出率僅有28.9%,而通過宮腔鏡檢查則能夠將其檢出率提高到70%,在本組資料中對70例患者進行宮腔鏡檢查,術前后病理檢查符合率高達94%。造成患者發生不規則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為宮內病變。而通過宮腔鏡能夠檢查在直視下對宮頸管、內膜厚薄、子宮腔形態、輸卵管開口、宮頸內口的情況得到更加清晰明了的觀察,并且宮腔鏡還能夠有效的對出血的病變進行觀察,從而能夠進一步增進醫生對異常陰道出血情況的了解,準確明了的知道宮內病變的部位、大小、性質以及界限。
綜上所述,在臨床對子宮異常出血的檢查中由于宮腔鏡具有高準確性以及患者對其具有良好的接受性而成為首選檢查方法,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
[1] 童劍倩,王玉東.宮腔內檢查對宮腔內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3):217-218.
[2] 胡超峰,何納新.宮腔內檢查對官腔內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3):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