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占彬
大腸癌(結腸癌和直腸癌)系我國高發惡性腫瘤。據文獻報道,結直腸癌發病率近年來有升高趨勢,且半數患者手術后5年發生復發和轉移[1]。故對晚期結直腸癌的綜合治療是臨床研究的熱點。自2008年4月~2010年4月,筆者采用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氟脲苷和亞葉酸治療轉移性大腸癌35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35例患者均經結腸鏡或手術病理組織學確診。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齡38~76歲,中位年齡62歲。原發病變部位:結腸癌24例,直腸癌11例。轉移部位:腹盆腔種植轉移 16例,肝轉移 10例,肺轉移6例,骨轉移3例。初治19例,復治16例。所有復治者未經草酸鉑治療,既往治療結束至少1個月以上。所有患者體質狀況(KPS)評分大于70分,預計生存期大于 3個月,有可觀察病灶,化療前行三大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胸片、腹CT檢查,無明顯化療禁忌證。
1.2.1 治療方法
復方苦參注射液(山西振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 Z14021231,商品名:巖舒注射液)30ml/次(每支5ml,成份:苦參、白土嶺,輔料為氫氧化鈉)靜脈滴注,1次/天,連用5d;氟脲嘧啶脫氧核苷500mg/d,第1天至第5d靜脈滴入;甲酰四氫葉酸200mg/d,第1天至第5d在氟脲嘧啶脫氧核苷之前2h靜脈滴入。化療中給予 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5-HT3)昂丹司瓊預防惡心和嘔吐,同時給予對癥支持治療。每3周為1個周期,至少治療2個周期。
1.2.2 療效及毒性反應評價標準
按WHO抗腫瘤藥物客觀療效標準評價療效,完全緩解(CR):腫瘤經過 2個周期治療后腫瘤完全消失并維持4周。部分緩解(PR):腫瘤經過2個周期治療后腫瘤測量2個垂直最大徑之和縮小達到50%或以上,并維持 4周。穩定(SD):腫瘤縮小不足 50%或增大不超過 25%并維持 4周。進展(PD):經過治療后腫瘤繼續增大超過 25%。總緩解率(RR)以CR+PR計算。療效評價一般
每化療2周期進行1次。多臟器轉移的患者總體療效按單臟器最差療效評價。不良反應按WHO推薦抗癌藥物常見不良反應分級標準評價。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應用KPS評分。
等級計數資料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全組35例患者中無CR病例。PR13例,SD11例,PD11例。總緩解者13例(37.1%),患者受益率(PR+SD)68.6%。腫瘤緩解至進展時間(TTP)為3~10個月,中位緩解時間9.3個月。初治患者19例中,PR8例(42.1%),SD6例(31.5%),PD5例(26.4%),總緩解率42.1%。復治患者16例中,PR5例(31.3%),SD5例(31.3%),PD6例(37.5%),總緩解率31.3%。初治患者的療效較復治患者的療效好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c=0.5980,P >0.05)。
患者男,62歲。因結腸癌伴結腸多發息肉,行全結腸切除及脾切除。術后2年左上腹復發10cm×8cm大小腫物,行化療2個周期后,腫物縮小至4cm×3cm大小并維持6周,療效達PR。患者又接受3個周期的化療,生存 8個月后死于腫瘤進展合并多臟器衰竭。
全組35例患者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和神經毒性等。其中白細胞降低14例,惡心21例,嘔吐14例,腹瀉9例,末梢神經炎8例,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6例,脫發2例。上述不良反應多為Ⅰ~Ⅱ級,少數Ⅲ級、Ⅳ級。所有不良反應經對癥治療均可恢復,無因不良反應中止化療或致死情況。
近年來,大腸癌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發達國家發病率明顯升高。我國1993年腫瘤死亡統計表明,和1973年比較大腸癌普查在常見腫瘤中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20年間農村增高8.51%,城市增高31.95%[2]。臨床就診的結直腸癌患者近半數出現轉移或復發。因此,以化學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是治療晚期大腸癌的重要方法。復方苦參注射液是采用我國傳統中藥物苦參+白土嶺為主要原料,輔以氫氧化鈉。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散結止痛,主要用于癌腫疼痛、出血。復方苦參注射液作用機理:①復方苦參注射液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周期。抑制腫瘤細胞進入S期,從而使細胞在G1期堆積,又可促進G2期細胞進入M期。②復方苦參注射液抑制腫瘤作用靶點。③抑制腫瘤轉移。復方苦參注射液對腫瘤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可明顯抑制CD44、CD49黏附因子的表達,還可以減輕內皮細胞的通透性,維護內皮細胞的完整,阻斷腫瘤細胞與基質的黏附,從而減少了腫瘤轉移的形成。④抑制腫瘤復方苦參注射液可降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和ALT水平及小鼠對脂多糖LPS致死毒性的敏感性,并可在體外抑制脂多糖LPS誘導的經丙酸桿菌PA預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釋放TNF。本組收治的結直腸患者,根治切除率低,經腹探查后常因腫瘤侵及鄰近器官只能進行姑息性切除,或行結腸造口術,效果差。本研究應用氟脲嘧啶脫氧核苷替代氟脲嘧啶,使37.1%的患者獲得部分緩解且臨床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不良反應小。同時在治療前后應用5-HT3受體拮抗劑預防惡心嘔吐,聯合保肝和抑酸等支持治療,有效地緩解了藥物的不良反應[3],使患者完成了多個周期的化療,值得臨床應用。
[1]王華慶,郝希山,王殿昌.腹部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6-77.
[2]李連弟.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 20年變化趨勢和近期預測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1997,19(1):3-9.
[3]B leiberg H.Oxaliplatin (L-OHP) a new real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BrJCancer,1998,77(Supple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