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衛明 樓 寧
*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江西蘇區新聞事業研究”、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中央蘇區革命文化傳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紅星》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機關報,1931年12月11日創刊于江西瑞金,1935年8月3日因中國工農紅軍即將進入草地而停刊。
在創立最初,《紅星》報就把推動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自身的職責與定位之一。“他要是一個政治工作指導員,可以告訴同志們一些群眾工作,本身訓練工作的方法,可以告訴哪些做的不對,應當怎樣去做?!盵1]
為了達到“加強紅軍里的一切政治工作(黨的,戰斗員群眾的,地方工農的)”[2]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標,《紅星》著重做了幾方面的工作,包括介紹海內外的宣傳工作經驗,傳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傳達中央會議與文件精神,批評問題,介紹先進,傳播紅色詩歌等。
對于海內外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的介紹,《紅星》報主要有兩種介紹方法。
一是通過報道先進典型間接介紹經驗。如1932年1月5日的第5期第二版刊登了古顯斌投稿的《一個列寧室的參觀記》,介紹了某列寧室的布置情況。1933年10月15日新第11期第三版刊登了鐵生撰寫的《紅校野營演習中政治工作片斷》,分別介紹了演習中的地方工作、行軍中的政治工作、陣地中的政治工作、火線上的宣傳工作、反逃亡的斗爭、不要放走敵人一槍一彈等內容。
二是直接介紹經驗。例如,1933年10月22日新第12期[3]第四版刊登了《紅軍中之反宗教宣傳》。該文介紹了蘇聯共產黨十三次大會關于反宗教宣傳的決議,轉載了蘇聯紅軍總政治部關于反宗教宣傳的八條指示。這些指示,無疑是寶貴的海外經驗,值得中國工農紅軍借鑒。但專文介紹宣傳工作經驗的文章在《紅星》上并不多見。
作為中革軍委機關報,《紅星》特別重視傳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經常專門刊文介紹。這些方法文章并非泛泛而談,而是貼近紅軍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緊扣工作中暴露出來的現實問題,幾乎觸及紅軍思想政治工作的所有方面(列寧室、墻報、小組會、宣傳隊、晚會等),內容十分實用,都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例如,1931年12月11日創刊號第二版《黨的生活》欄目,刊登了稿件《小組會是怎樣開的,應當怎樣開?》。在文章中,作者石達首先講述了他在紅軍參加小組會的情形:
“我還問過許許多多戰斗員同志小組會有味道么,大多數說是沒有味道,有的還說‘怕開’?!?/p>
然后,作者分析了“為什么小組會沒有味道,和使戰斗員同志怕去開他”的原因:
“第一個就是討論的問題不合戰斗員的口味,不是太深,太大,就是太淺,大家都知道的。第二個就是討論題目,預先沒有使組員預先有準備,所以臨時都想不出道理……當然主要的原因,是政治水平低和階級基礎的薄,但這幾個原因是他的直接原因,并且小組會不健全,也不能使政治水平線提高的?!?/p>
接著,作者提出了改進小組會的兩個對策性方法:
“首先就是小組會的議事日程不要那樣呆板的規定,要只把所討論的問題寫上……
“議事日程要在小組一兩天前就要規定好,要預先通知各組員使每一個組員要有充分的準備……
“再就是小組會要實行指導員制……”
有意思的是,文章最后說道:“這一篇文章是只講小組會,還沒有講到小組的工作,關于小組的工作,下一期再講?!薄都t星》第2期上,“論文”欄目果然刊登了后續稿件《小組組長應當做些什么?》。
該欄目當期刊登的稿件《提高紅軍政治水平線》,則介紹了如何提高紅軍政治水平線的方法。此外,《紅星》還刊登了一些傳授或介紹思想政治工作和宣傳工作方法的文章。如第3期頭版頭條刊登了《列寧室的工作怎樣做?》,第4期第二版刊登了《怎樣向工人群眾做宣傳的工作》,第5期第二版刊登的《墻報工作應該怎樣做》,第7期第二版刊登了《對農民群眾要怎樣去做宣傳工作?》, 1933年9月17日新編第7期第四版,刊登了《獨出心裁的宣傳方法》。
由上可知,為了向紅軍指戰員傳授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紅星》刊登了大量相關文章,可謂不遺余力、不惜篇幅。
作為紅軍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動者,《紅星》對全軍性的政治工作會議予以及時的報道,全面傳達有關會議和文件的精神。例如,1934年2月7日至12日,紅軍全國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瑞金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各軍團、軍、軍區、軍分區、學校、醫院、兵站和各地赤少隊、地方武裝等團以上政治工作領導干部及部分基層政治工作干部共258人。《紅星》對這個重要會議進行了詳細報道。
1934年2月11日出版的《紅星》第28期,刊登了《全國政治工作會議上 王主任的開幕詞》《全國政治工作會議紀要 幾天會議的經過》(第一版)、《朱主席致詞》《周副主席致詞》(第二版)。
1934年2月18日出版的《紅星》第29期,用了罕見的8個版面:第一版,《在全國政治工作會議上 賀副主任的閉幕詞》《全國政治工作會議閉幕 接連幾天的經過》;第二版,《紅軍政治工作會議》(署名賀昌);第三版,《一切政治工作為著前線上的勝利——怎樣用政治工作來提高紅軍戰斗力,保障上級命令的絕對執行與提倡和發揚新的戰術 周副主席的演說詞》;第四版,《周副主席的演說詞》(續);第五版、第六版,《戰時政治工作報告大綱》(署名李卓然);第七版,《戰時政治工作報告大綱》(續)、《袁國平同志的發言》;第八版,《朱主席的演說》《紅軍中團與青年工作 少共中央代表凱豐同志的演說》。
1934年3月20日出版的《紅星副刊》第6期的第1~34頁(32開本),刊登了《戰時政治工作報告——李卓然同志在全國政治工作會議上的報告》完整全文。
此外,1933年9月10日《紅星》新第6期第四版刊登了總政治部的訓令,提醒“加緊紅軍反帝宣傳與反帝工作”。
既有毫不客氣的批評、曝光,又有實實在在的建議,是《紅星》批評性報道或言論的共同特點,也是《紅星》推動紅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方式。
第6期第二版《宣傳隊問題》欄目刊登的《怎樣整頓宣傳隊》(十二軍政治部宣傳科員劉心鏡投稿),披露、批評了宣傳隊領域存在的種種問題:
“現在一般的宣傳員,不但是不為士兵群眾所信仰欽敬,反為一般士兵群眾所輕視厭惡。
駐軍的時候,他們除了到外面寫寫標題,做做群眾工作外,對于士兵群眾的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以及各種鼓動工作,他們就一點也不過問。
一般宣傳員質量的差,政治工作部門對于宣傳員訓練和指導的不夠。
在戰斗部隊中不能充任戰斗員,稍微識字的分子,就把他送到宣傳隊里,把宣傳隊當作紅軍的收容所,這是根本忽視了宣傳隊的重要,無形地破壞了宣傳鼓動工作?!?/p>
報道先進典型人物、先進集體的光榮事跡,借以樹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標桿,是《紅星》報推動紅軍思想政治工作的另一種手段。
第8期第三版刊登了《烏江戰爭中光榮的模范》,介紹了10位紅軍指戰員的光榮事跡和豪言壯語。第9期第三版刊登了羅榮桓的報道《瑞京野營演習 政治工作會議的成功 武陽區是“那么溫”》。第22期第三版刊登了《鞏固紅軍的模范》,介紹了一團、五團的成績及工作經驗。
以音樂和詩歌的魅力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好的煽動性和滲透力,《紅星》的領導者和工作人員深諳此道。
《紅星》創刊號和第2、7、8期,都在一版版心之外的左邊,刊登了有關征稿的《本刊啟事》。其中,創刊號的《本刊啟事》是這樣寫的:
“希望各個同志都來投稿……投稿條件如下:凡是關于各軍和地方武裝的工作情形(本身訓練工作,群眾工作黨的工作,戰斗員生活等)的消息,文章,革命的故事,歌曲,笑話等,都可以投稿。”
《紅星》先后開設了《紅軍歌曲》《紅軍詩歌》《詩歌》《紅軍歌謠》等詩歌類欄目,專門刊登紅色詩歌(歌謠、歌曲)。例如,第5期第二版《紅軍歌曲》欄目刊登了歌詞《快當紅軍去》(作者靄氏)。
注釋:
[1][2]引自《紅星》報1931年12月11日創刊號第一版刊載的《見面的話》,中央檔案館《紅星》新印本.1982年11月
[3]《紅星》前后共出129期,經歷3次???,兩次重新出報、重編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