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斌邢宏軍
FIB和D2聚體在妊娠高血壓子癇前期的變化分析
翟斌1邢宏軍2
目的探討孕婦滿27周時,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檢測FIB和D-二聚體值的變化以發現早發型子癇前期病例,同時反映與該病的嚴重程度。方法用普利生半自動血凝儀檢測FIB值,試劑盒由美國太平洋試劑廠生產。血漿D-二聚體抗原測定用膠乳凝集試驗法,結果在發生妊娠性子癇的前期D-二聚體的陽性表達率與FIB的表達相比差異顯著(P<0.05),顯示D-二聚體與FIB和D-二聚體兩者均異常者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D-二聚體檢測可望成為最適當的體現與凝血異常相伴隨的早發型子癇前期的初始篩選指標。
FIB D-二聚體;妊娠性高血壓子癇
2010年3月~2011年5月對在我院進行圍產期檢查的妊娠滿27周到35周的婦女156例,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絕緣酸鈉抗凝,用普利生半自動血凝儀檢測FIB值,試劑盒由美國太平洋試劑廠生產。血漿D-二聚體抗原測定用膠乳凝集試驗法,進行每月兩次的FIB和D-二聚體檢測,
在整個妊娠過程中FIB值隨妊娠期的增長而有不同程度的增高,D-二聚體也有不同的變化,但在21例發生妊娠高血壓子癇的病例中在28周時D-二聚體的值為陽性(0.5μg/ml~32μg/ml)血漿FIB值6.453±2.223g/l,未發生妊娠高血壓子癇的FIB值為44.253±0.853g/l,D-二聚體為陰性的106例,D-二聚體為陽性的為29例,D-二聚體值為(0.5ug/ml--1ug/ml),兩兩行卡方檢驗,顯示D-二聚體的陽性表達率與FIB的表達相比差異顯著(P<0.05),而D-二聚體與FIB和D-二聚體兩者均異常者無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在發生妊娠高血壓子癇的病例的孕婦在28周時D2聚體的結果逐漸升高。
D二聚體是纖溶酶溶解后的交聯纖維蛋白凝塊,纖維蛋白單體經活化因子XIII交聯后,經纖溶酶水解后產生的一種特異性的降解產物。D2聚體的產成反映了機體纖溶系統和凝血的激活。在各種生理性高凝狀態以及血栓性疾病時均有升高,是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發展變化、療效和預后的有用指標。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時,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功能明顯增多,而抗凝血因子如纖溶酶、抗凝血酶Ⅲ、纖溶酶原和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則活性降低,以及纖溶酶原活性抑制因子、纖維結合蛋白的增高,都可以使機體凝血狀態與纖溶平衡失調,致使妊娠期高血壓病的產生。從血液物理化學到血液流變學檢測,如纖維蛋白原、血漿粘度。說明妊高癥患者發生了血液的濃縮,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的明顯增高是導致紅細胞聚集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從血小板數的變化到血小板的活化,說明正常妊娠時,血小板梢有減少,在妊高癥特別是重度妊高癥病例中,血小板明顯減少,甚至有出血傾向,說明機體處于一種高凝狀態,D-D聚體必將升高。
妊娠期高血壓婦女凝血功能的異常程度高于正常妊娠婦女,與病理性高凝狀態的改變相符。妊高癥可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基底膜,導致細胞溶解,從而使血管內皮通透性增加,血管收縮,對血液流動產生很大的阻力,使血液的流動發生變化,進而使紅細胞壓積和血液粘度增高;當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到血小板的相互作用,激活凝血過程,使纖維蛋白原增高;當機體失去大量白蛋白,使纖維蛋白原相對的增高,導致血漿粘度的增加。或當胎盤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大量的破壞絨毛滋養葉細胞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經過肺循環時滋養葉細胞被溶解而釋放出大量的組織凝血活酶,激活凝血系統導致血栓的形成。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使機體處于一種高凝狀態,D-D聚體升高。凝血系統被激活后可繼發激活纖溶系統,大量的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使纖維蛋白迅速降解為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纖溶酶和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均有很強的抗凝作用,可使血液凝固性進一步的降低。以上生理和病理變化,綜合分析形成妊高癥時易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一些疾病發展的病理基礎,而在發生妊娠高血壓子癇時在妊娠28周開始D-D聚體及FIB這些變化就已形成。
綜上所述,為了盡量的減少妊娠期高血壓子癇的發生,在妊娠28周開始進行D-二聚體和FIB的檢測并進行分析十分的重要。
1內蒙古包頭市第八醫院 內蒙古包頭014000
2內蒙古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