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唐 毅
醫院病理科承擔著醫療、教學和科研任務,對臨床科室及實習生尤為重要,病理科人員的素質和數量是保證質量的基本條件,為加強醫院病理科的質量管理,提高病理診斷水平,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促進臨床工作,應做到如下內容。
根據“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發揮管理者的作用,全面參與,系統管理,根據醫療質量管理規范并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病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如標本接受、取材、制片、診斷、會診、資料管理免疫組化、特染等建立相應制度和質控措施。負責人根據評價表對每個工作室進行月評、季評和年評,通過全科小組討論,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技術含量和業務水平。
2.1.1 及時對標本進行固定,縮短標本細菌、病毒的存活期,及時控制傳播。固定標本的液體濃度要適合,時間要充足,固定液一定要超過標本,對一些較大的或袋裝的標本,一定要剖開。
2.1.2 標本的回收,在處理病理穿刺液、體液涂片后剩余標本時,一定要將剩余的標本倒入盛有消毒液的污物桶;需要再次回收的容器,應浸泡在消毒液中,次日再取出沖凈高壓滅菌。
2.2.1 認真核對 標本有采集時間,標本送到病理科的時間、標本固定時間的記錄,時間精確到分鐘。病理醫師取材時應與病理技師逐個認真核對,送檢標本是否有患者姓名和住院號,與申請單位上的所列姓名、住院號、標本名稱及數量是否一致。仔細觀察描述大體標本,切取標本應做到準確、全面、數量足夠。取材時要特別注意勿將細小標本不慎沖走或丟棄。應將小標本的塊數寫在取材記錄單上并寫在塑料包埋盒上。從病理科接受標本至病理醫師發出報告,確保申請單所列病例與相關檢材為同一患者。
2.2.2 隔離 病理醫師切取標本時,應穿好普通隔離衣、褲,戴好工作帽和乳膠手套。隔離衣每周更換2~3次,乳膠手套使用后均應消毒處理。
2.2.3 消毒 用較深的容器盛裝高效消毒液,每次切取病理標本后的工具均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液定期配換,保持足夠的消毒殺菌力。
2.2.4 滅菌 標本取材室應該裝備低噪音的強勁抽風設施,每天定時抽換室內空氣,減少空氣污染,此外,在每天切取病理標本后,應對標本取材室進行1次沖洗、消毒,認真清洗操作臺,夜間用紫外燈照射。
2.2.5 清洗 標本取材完畢后病理醫師應用高效消毒液浸泡雙手10~15min,再用肥皂反復清洗。
2.3 控制院內感染 工作場所分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加強病理室的通風,每周做1~2次的室內全面清潔,消毒工作,診斷室和技術室都應安裝臭氧紫外線燈定時照射。標本取材室應該裝備低噪音的強勁抽風設施,每天應定時抽換室內空氣,減少空氣污染。對每天進入技術室的病檢申請單用紫外線殺菌處理,并存入專用文件夾,在進入下一個工作流程。病理醫師切取標本時,應穿好普通隔離衣、褲,戴好工作帽和乳膠手套。每次切取病理標本和穿刺后的用具均浸泡在高效消毒液中。在處理穿刺液、體液涂片后剩余部分標本時,一定要將剩余的標本倒入盛有消毒液的污物桶。在涂片、染色過程中,盡量避免染液溢出。
2.4 顯微鏡觀察時要謹慎 鏡檢前應再一次確認申請單及數量是否符合,注意識別組織切片中的污染組織塊。掌握觀察組織切片的基本程序,如先低倍,后高倍;先觀察組織結構,再觀察單位細胞微細結構;先看HE常規切片,再看免疫組化,特殊染色片;先看腫瘤實質,再看腫瘤間質[1],正確判斷免疫組化和特殊染色結果,識別假陰性和陽性。遇有質量低略的切片,不勉強診斷,應請病理技師重新制成合格的切片后再做顯微鏡觀察。
2.5 病理診斷要仔細 病理科醫師必須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各種病理學所見,實事求是,形成較為客觀的病理診斷。在常規HE切片的基礎上,還可以參考免疫組化和特殊染色,必要時請求同行專家會診以形成準確的診斷。
2.6 病理資料管理要嚴格 病理資料檔案包括組織標本、組織切片、蠟塊、涂片、病理申請單和病理檢查結果登記本。應集中分類歸檔,按年份寫明編號,以利于查找。醫生完成診斷發出報告后,切片及病理申請單及時送檔案室歸檔,并做好書面記錄。蠟塊必須在切面上封蠟后晾干或烘干才能整理歸檔,存檔蠟塊應按序排列。切片包括活檢切片、尸檢切片、會診切片、教學切片及科研切片。存檔切片按序排列,晾干后才能入檔。各類申請單應及時清點、歸類,按年份和順序裝訂成冊,入柜備查。
對學生進行一對一鏡下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切片制作、取材等,每周進行一次集體讀片考核。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學能使病理醫師知識更新,鍛煉其表達能力,有利于病理醫師素質的提高。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人員每年要發表科研論文,鼓勵申報科研課題。
病理科儀器設備非常重要,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制片質量,質量差的片子可能會導致醫生誤診。所以醫院要加大投資?,F在病理科的設備很多,如自動脫水機、石蠟包埋機、自動染色機、石蠟切片機、免疫組化染色機等。很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病理診斷的準確性、及時性。
病理科與其它科室尤其是臨床科室密切聯系,如果臨床醫生和病理醫生缺乏經驗,處理不當會造成病理診斷與臨床診斷相分歧,從而造成病理醫生和臨床醫生之間相互指責及醫患矛盾,甚至發生醫療糾紛。
[1] 付紅霞,任國慶,張毅.淺談對中小醫院病理診斷質量控制的認識[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7,5(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