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麗娟
(大同廣播電視臺,山西大同 037008)
信息主要是通過話語進行傳遞的,一方面話語信息在組織形式、結構特征上有一定的體現,另一方面人們在解讀話語的過程中也會受其影響。所以,在話語分析中,話語結構早已經被引起重視,而且在相關研究領域中,它也獲得了最大成就,迄今為止,還是有很多學者對話語結構進行相應的研究。
電視文化訪談節目中因為本身融入“訪”和“談”的特征,并且在表現形式上也是賦有表演性質的呈現給觀眾,這樣的話,與普通的職業話語和日常談話是存在一定差別的,但是它又具有職業話語和日常談話的特征。訪談背景介紹、訪談開始、訪談主體和訪談結束的話語結構都屬于電視文化訪談節目結構形式中所包含的。訪談內容主要根據訪談的大方向展開,而訪談的主題又是通過訪談話題的形式得以體現。在訪談節目中,主持人通常利用一個問題將主題帶入,嘉賓根據問題回答將話題逐步展開,在雙方不斷互動的過程中,主持人負責引入話題,主持人與嘉賓共同將話題展開,使節目主題充分地展現出來。在敘事性或者以敘事性為主體的訪談中,敘事話語通常都會出現主持人引導、評價、嘉賓講述的訪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這種訪談模式與一般的敘事結構的電視訪談敘事話語結構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別。電視訪談節目主體的決定性結構特征就是整個訪談節目以主持人提問、嘉賓回答的節目模式體現話語結構。在雙方互動的過程中,將話語的主題結構與敘事結構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自己節目特色的話語結構特征。大眾傳播話語的框架是訪談話語結構形成的依據,通常是在交流過程中得以體現的,它是將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關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
在電視訪談過程中,主持人、嘉賓以及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話輪轉換機制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這一階段的話語結構特征也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與此同時,預選設定的話輪結構和話語角色使主持人和嘉賓之間的話語權必定會出現不對等性,在整個訪談過程中,主持人一直占據著主導位置,在此基礎上控制訪談的話輪轉換機制。而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合作式訪談模式,不僅與日常談話的特征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還體現出日常談話的結構特征。
通常情況下,電視訪談節目總是在主持人開始問第一個問題的時候開始,整個訪談過程中,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互動將節目持續下去,并且當嘉賓回答主持人的最后一個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結束節目,這樣的話,整個訪談節目就完美結束了。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你問我答”形成了一個回合,整個訪談節目在主持人和嘉賓的第一個回合中開始,通過中間的幾次問答過程中,直至結束。主持人在提第一個問題的時候,正式開始節目,嘉賓開始回答等于節目的過程,就這樣的前提下,將節目主題明確地表現出來,一直到訪談節目結束。
當前,我國大部分訪談節目,都是在主持人和嘉賓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日常談話的特征和以主持人提問和嘉賓回答的對話框架特征都得到了較為明顯的體現,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隨意交流話語結構特征也同時被體現出來。在電視訪談的語境中,預先設定的話語角色和話輪分配方式,是會受到一定限制的,這樣的話,主持人、嘉賓之間互動的話語結構特征就形成了。同時,主持人與嘉賓在訪談過程中,以合作的形式出現,不僅與日常談話的特征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還體現出日常談話的結構特征。
主持人和嘉賓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地接受新信息,在這樣的前提下,實現雙方的緊密聯系,不斷進行互動交流,在整個訪談節目中以完成話語任務為主的形式,這樣的話,交談雙方在進行話題討論的時候會顯得尤為投入,同時,訪談的話語語境也沒有很強的約束力,那么日常談話特征就顯得更為突出,從而形成了主持人提問、嘉賓回答、支持人和嘉賓相互合作將訪談任務完成的話輪轉換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電視訪談節目不僅可以具備“訪”的話語結構特征,而且還具備日常談話的話語結構特征,從而真正實現電視訪談的意義和價值。
比較日常談話,電視訪談會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和限制,例如,職業話語特征、訪談傳統和具體的訪談環境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制約。職業話語本身在節目之間就已經做了充分地準備,它主要針對不在現場的觀眾進行傳播的。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都不能僅是代表自己的身份出現,而是也屬于訪談話語中的話語角色。所以,在節目一開始他們之間的談話就已經與日常談話的話語特征進行了區分。
電視訪談的開始通常會劃分為兩種情況:在現場中不存在觀眾的情況下,訪談通常直接會插入主題開始。若是現場有觀眾,訪談就可以通過主持人對嘉賓的背景材料進行介紹開始切入主題,也可以在介紹之后直接插入主題。在訪談中直接進入主題開始,當完成介紹背景以后,觀眾基本上可以看到一個較為完整的畫面,就是主持人與嘉賓已經做好訪談的基本準備。當背景介紹完成以后,主題就直接被插入,開始主持人和嘉賓的互動。現場有觀眾的場景下,訪談主持人通常都會先與現場嘉賓和觀眾打招呼,進行全場的互動,然后主持人將嘉賓的基本背景進行介紹,緊跟著嘉賓出廠,訪談節目就算正式開始。另一種出場方式也可以是主持人和嘉賓同時出場,由主持人對嘉賓和節目的大概情況進行介紹。若是訪談節目中出現的嘉賓比較多,就可以在每一個嘉賓出場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介紹,或者也可以讓每個嘉賓在訪談過程中適當地出場,然后在出場時對其基本背景資料進行介紹。而在這個介紹的全過程中,并不存在任何互動形式,只是運用主持人進行相應的引導。這種開始方式在整個現場訪談過程中,可以最充分地體現觀眾意識,在這個時候,主持人主要面對的是電視觀眾,就算是現場有嘉賓,主持人所面對仍然是電視觀眾,對嘉賓也會用第三人稱進行稱呼。
職業話語性質會對訪談帶來一定的影響,訪談的結束形式比較日常談話來講,區別其實還是比較大的。在結束的過程中,主持人一直都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他們需要在預先規定的節目時間內完成訪談內容。訪談結束其實與開始基本上差不多,也存在兩種形式:第一,主持人在與嘉賓合作對節目進行推動的時候,但是到最后節目結束并沒有明顯的結束語或者致謝嘉賓,訪談節目通常都是在主持人預先的準備下進行發展和延續的,其中通過主持人和嘉賓之間的互動實現節目的高潮,在預先設定好的時間內結束節目,在觀眾的預期中結束訪談。第二,通常都是在即將結束訪談的時候,節目主持人會向嘉賓和觀眾致謝,使訪談節目有一個完美的結束。但是,不管這兩種中的哪一種結束形式,訪談的結束都是由主持人進行引導逐步進行的過程:首先預示訪談馬上結束,然后在互動過程中結束;第二種結束形式是在前一種基礎上,由主持人向嘉賓和觀眾進行致謝。盡管在訪談結束形式上會有兩種不同方式的體現,但是每一種結束方式最終所體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在以主持人與嘉賓的互動過程結束的訪談中,訪談的結束過程仍然延續訪談開始及主體部分的主持人與嘉賓一問一答的互動性話語結構。
在電視文化訪談節目中,主持人與嘉賓之間互動的過程中將主題不斷進行推進,而在此過程中,電視訪談節目不僅可以具備“訪”的話語結構特征,而且還具備日常談話的話語結構特征,從而真正實現電視訪談的意義和價值。
[1] 余贊. 淺析電視談話節目的互動話語結構. 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5(2).
[2] 盛永生. 電視談話節目主持話語的基本話目分析. 暨南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