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沈 潔 蔡圣潔 葛海斌
(寧??h廣播電視臺,浙江寧波 315600)
在進行采訪之前一般需要的是多元合作式,就是在相同時間之中聯合主編,文字記錄者及攝像師同時進行工作,節省時間的同時又提高采訪效率。電視臺的客服經常是保持電話暢通的,這也是電視臺節省時間的重要步驟。電視臺往往將客服熱線,新聞編輯者以及突發新聞記者安排在同一個地方,這樣記者可以在第一時間到達采訪地點,并且各方就位。派遣記者采訪前準備過程如下。
熱線接聽——與信息提供者交流信息(時間,地點,人物)——攜帶好常備DV帶(最好DV帶不離身)同時聯系固定的伙伴攝像師和司機。在熱線接聽的時候攝像師就可以利用這個空檔安排好去采訪的司機師傅。最后,在趕去采訪現場的途中對信息提供者進行深入溝通。
在進行突發新聞的采訪過程中需要著重強調事前溝通的任務。在接聽熱線時獲得的有用信息越多,那么在采訪時就越發主動。例如:在一場責任事故的現場采訪中,現場魚龍混雜,記者很難一眼確認事故的責任人。因此,在熱線接聽的時候,需要進行初步有效的溝通工作。接聽者需要記錄下現場當事人的相關資料,外貌特點,衣著樣式等比較詳細的情況,以便在記者趕到現場的時候能夠在群眾中認出當事人,獲取第一資料,這樣的注意事項可以使本媒體先于競爭者。二則可以先于警察,避免警察對采訪的干擾。很多當事人在第一次描述事件的時候都比較激動,樂于傾訴,而經過再三陳述之后,當事人就會顯得比較消極,抵觸,甚至出現排斥行為,不利于采訪工作的進行。因此,在短時間內認準當事人對于事前工作是極其重要的。然而,不是所有的信息提供者都愿意給出很詳盡的信息,對于那些有意隱瞞者,記者需要證實信息,多渠道獲得更多有效信息。對于簡單新聞報道,記者可按照事前準備的出鏡詞出境。但若是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就不必按照原先的構思,可按情況據實報道,遇到需警員,消防和救護介入的新聞要及時報警,降低傷亡。
首先,采訪時要盡量靠近現場。因為,新聞無非就是抓住事實,公布真相,新聞的價值隨著事實的逐漸揭發就會越高。突發新聞的采訪最終目標就是報道與新聞的發生幾乎同步進行。例如:一名記者正在趕往新聞大樓的途中遇到了一樁偷竊事件,那么此時記者應拿出隨身攜帶的DV或相機拍下作案過程,并在小偷作案同時報告警察,既幫助受害者,又能第一時間報道,使該新聞更具吸引力,讓小新聞受到廣泛關注,一舉兩得。如果說,在偷竊成功之后,記者根據信息情報員的情報,趕赴現場,得到的就是二手資料,只能被認為是普通偷竊案,不會引起太大的關注。這就要求記者現場采訪過程中要注意全面收集信息。
其次,記者趕赴現場的時候出現多個當事人記者應如何取舍是資料獲取的關鍵。這就需要運用到“金字塔”分析法。往往“塔尖”就是最重要的事件人物(也許僅一名當事人),“塔體”是事件次要的關鍵人,最后“塔底”就是事件的參與者(目擊者)。最近北京出現一起當街挾持人質的案件,我們進行“金字塔”分析如下,“塔底”是圍繞在事件周圍的一些群眾,或許能稱得上是目擊者;“塔體”就是參加調解的警察,談判人員,稍微靠近“塔尖”的便是人質,受要挾的婦女極其孫女;最后“塔尖”就是挾持者,一名赤露上身的男子。當男子被警方擊斃以后那“塔尖”便是受要挾的婦孺兩人。如果記者先采訪的是群眾那么他就會得到一知半解的新聞,若是警察,并能得到大部分新聞,要是采訪受要挾的人質,那么得到的新聞將是一手資料并且包括全部的過程。電視采訪主要依靠畫面吸引觀眾,失去相關關鍵人物,關鍵畫面,信息真實性受到質疑,接下來的損失便是錯失廣大的觀眾朋友。
最后,為更接近當事人需要飛速趕往現場。以2012年深圳出現重大的飆車事故為例。事故現場是在深圳的一高速上,因此就近原則深圳的光電集團的記者第一時間趕到了事故現場,拍攝到5.26日的事故照片,即紅色GTR以及寶馬車的翻車情況,被撞車輛比亞迪燒毀的樣子,以及血流成河的現場,場面慘不忍睹。深圳當地記者立刻趕到了現場,隨后對生還的女乘客進行溝通,獲取了一手資料和詳細信息。沒過多長時間警方也趕到并封鎖現場,拒絕媒體的一切拍攝。如果說在記者遲于警察到達現場的話,那么,記者傳達的資料將會是極其片面,還是不完整的。因此記者在警方封鎖第一現場之前趕到事發地是極其重要的事情。當然,記者在采訪時也要注意到第一事發現場的保護,不要讓采訪造成警方查案的不便。
第一,很多時候,當時人在事件發生后會感到后怕,不愿意回想當時的情景,不愿告知真相。因此順利采訪當事人應該也是采訪中的難事。很多當事人對于要出鏡一事會感到無比尷尬不情愿,那么遇到這樣的情況,電視臺的記者事前先不要說明身份和攜帶相關大型攝像器材。首先要以安慰的形式介入詢問,詢問深入的時候記者表明身份,說明來意詢問當事人是否愿意采訪,這樣的間接導入采訪的形式更能夠讓當事人接受采訪。再者,記者采訪的時候要客觀不帶個人立場,還要盡量避免出現敵對陣營。也就是說,在采訪受害者之后要去采訪肇事者,那么請注意采訪肇事者的時候要避開受害者,這樣可以防止受害者將記者列入對方陣營,并懷疑的說話真實度。最后在撰寫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公正,以陳述事實為主,這樣才能顧及到采訪當事人雙方的立場。
第二,順利采訪遵循的原則。“妥當采訪不錯過,不妥當采訪不要有”。這個原則要以汶川地震的采訪工作為例。當救護人員抬出一批批埋在黑暗中的病患的時候,記者按照常規帶著相機進行拍攝,阻撓病人前去救治就是為了獲得第一資料??墒呛芏嗖』剂晳T黑暗的眼睛很容易被照相機的閃光燈給刺傷,還有,病人的救治是不容耽擱不要因為采訪妨礙救治工作,這樣也是不道德的。所以新聞采訪工作應該妥當采訪,有序有規范的采訪。采訪足夠合理,才能夠使當事人心甘情愿的接受采訪工作。
新聞采訪結束之后,記者的撰寫和播出也是相關重要不容忽視的環節。新聞記者肩負發掘真相還原真相的重任,在采訪突發事件過程中要謹記采訪注意事項,合理規范采訪,不要觸碰當事人的底線。一則合理公正的新聞對于維護社會的穩定至關重要。
[1] 劉國良. 媒體面對突發新聞的報道選擇. 青年記者,2004(6).
[2] 博野. 應提高記者現場采訪水平. 新聞戰線,1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