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秦國現
(鄭州電視臺,鄭州 450052)
時代發展到今天,越是被人們看重的品質越是受到社會利益和不同價值的沖刷,媒介更是如此,社會呼喚有志之士在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上的回歸和堅守。不能任由利益的車輪橫行霸道,不能讓物欲充斥了大眾的耳目喉舌,不能在堅持真理的道路上一退再退。社會責任理論是媒介人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等組成的新聞自律體系建立的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傳媒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是媒介的社會責任的延伸和體現,三者統一于媒介的行為規范管理體系。同樣,三者更關乎時代精神的弘揚,關乎社會道義的伸張,關乎黨政聲音的傳達。
媒介的社會責任就是要求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符合真實、正確、客觀、公正。把握事件的真實意義。在法律和制度范圍內的自我約束,不煽動犯罪,宗教或種族歧視。政府必要時應該干預新聞傳播活動,受眾有權要求媒介從事高品位的傳播活動。媒體的社會責任是指新聞媒介和新聞從業人員在新聞活動中對社會安定、國家安全和公眾心智健康所承擔的法律、道德責任和社會義務。換句話說,媒介社會責任觀念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媒介的道德責任而言的。媒介作為一種特殊的載體,它既要承擔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又絕對不能忽視媒介的社會責任。要求媒介履行社會責任,實質上也就是要求媒介講究倫理道德,而建立和提升媒介信用是媒介倫理實踐的首要目標。
職業精神是建立在職業能力這樣一個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該工作者必須首先具備他所從事的職業所要求的工作能力。職業精神則是在此基礎之上的一個更高的要求。職業精神是有層次的,最終的要求是要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并能夠從職業中得到快樂。“完備的傳媒人”的職業精神應該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市場越來越開放,但是與市場配套的制度建設和制度規范還沒有建立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呼喚誠信、呼喚職業道德,本來新聞傳媒人被囊括進職業精神滑坡的怪圈好像是順理成章的,但是這里面有一個更大的危機就是媒體社會責任問題,因為媒體本來就是一個社會監督的利器,它的失效會給社會進步帶來很大的成本。真實客觀地進行報道,同時程序上的公平公正。傳媒人要做到真實客觀,就需要細致的觀察力、富有批判精神的分析能力和精確的表述能力。傳媒人在保證新聞真實客觀的前提下,也要注意采制新聞的合理合情合法,不違反社會的公序良俗,有利于社會的健康發展,常見的比如偷拍偷錄等等。因為,除了法律制度和法律執行部門以外,傳媒所要擔當的也是法律和社會的監督者職能,也就是輿論監督的作用,如果自身違反,將會引起極壞的社會后果。
新聞職業道德,是在新聞工作的范圍內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它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遵守新聞職業道德是每個新聞工作者必備的基本條件,是從事新聞工作的基本的行業規矩。在社會主義中國,新聞傳播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者則是社會正義的吶喊者,是科學和理性的追求者,其職業是崇高的,使命是神圣的。一個新聞從業者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會玷污其職業,辱沒其使命的。因此,倡導良好的新聞職業道德,是我們黨和政府的一貫要求。能夠堅持新聞原則,不能為單純追求新聞的可讀性甚至獵奇性而違背新聞的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要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就要不斷加強學習,拓寬知識面。
媒介人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與媒介的社會責任的關系為媒介的社會責任理論是媒介人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等組成的新聞自律體系建立的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實行新聞自律首先要有理論指導,用來統一新聞從業人員的思想。其次要有專業標準,以此來規范新聞媒介和從業人員的行為,最后要有自律組織,評議并公布新聞媒介的工作表現。正是社會責任理論,為新聞自律提供了理論基礎,從而推動了新聞業職業規范、道德守則的建設,使得新聞自律制度得以形成。作為新聞自律的理論基礎,社會責任論通過系統的闡述新聞自由伴隨有對社會和公眾的義務和責任的原理,有力的說明了媒介人為何要遵守職業道德、擁有職業精神進行新聞自律。在社會責任論下,道德、義務、良心、責任被視為享有新聞自由權的條件。要維護新聞自由,新聞界自身必須加強職業化建設,強化自身的職業意識、以職業化精神,自覺擔負起道德義務與社會責任,自覺以職業道德準則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媒介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是媒介的社會責任的延伸和體現。媒介的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是通過媒介人的具體工作來實現的,因此媒介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是媒介的社會責任的延伸和體現。媒介的工作也是沿著對公眾、社會負責這一基本思路的展開。媒介的社會責任是宏觀的,媒介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是微觀的。社會責任是對整個傳媒行業提出的宏觀的要求,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是對單個從事新聞的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三者統一于媒介的行為規范管理體系,使媒介的傳播活動服務于公眾利益與社會利益,使媒介的利益同公眾利益及社會利益相平衡協調,使媒介作為信息和意見的公共傳遞者的角色,同作為營利的私人企業的角色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