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孫昌興 王 倩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合肥 230026)
在信息化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得到信息的途徑也更加的多樣化。特別是近幾年來,除了報紙、電視等媒介手段我們或許更加傾向于從互聯網得到自己關注的信息。從這些媒體傳達的信息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較為熱點的話題——醫患糾紛案件,因此,我們從醫患糾紛入手,進而展開分析在當前媒體環境下如何看待這些報道中的相關內容。新聞有很強的引導性,所以在對醫療糾紛進行報道的過程中,尤其是針對醫患矛盾較為復雜,醫患糾紛較為頻繁的現代社會中,如何在這些相似的信息中判斷醫務人員的對錯顯得十分重要。另外,電視作為一種較為直觀的傳播媒介,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隨著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心術》以及之前香港TVB的以醫療題材作為背景的電視劇,引起了大家對醫患關系的又一番熱烈討論。
新聞報道講究的是對發生事實的報道,新聞工作者要對事實進行總體概括,明確表達,最終形成完整的新聞信息。這些新聞信息通過一定的新聞媒介傳達給大眾,大眾根據新聞報道所講述的事實對事件有所評價。電視劇是根據一定的劇本改編的,這些劇本是來源于現實但是又高于現實的,其中的一些劇情也影響了我們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的態度和看法。因此,在這里我們著重分析一下如何在這形形色色的媒介傳播中正確看待醫務人員的過錯,為醫患關系的和諧作出一定努力。首先要弄清楚醫患糾紛的主體——醫務人員,醫務人員的范圍是要符合《執業醫師法》的相關規定,其包含醫師和其他的醫務人員兩個大的方面。其次,對于醫療糾紛有相關規定的法律法規很多,其中《侵權責任法》更是在第七章專門對醫療損害責任做出了專門的規定。再者,對于患者的損害,醫務人員并不是都要承擔責任的,也有些情況下醫務人員是免責的。了解這些內容對于我們在媒體獲取醫療信息、觀看醫療題材電視劇過程中可以較為客觀的評價醫療糾紛、緩解醫患關系有更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更好的發揮媒體的傳播作用。
從媒體對的醫療案例糾紛的報道中不難發現,很多醫療糾紛案件的產生大多是因為醫務人員的過錯引起的。因此對醫務人員過錯的客觀判斷對于我們正確理清醫患關系起著關鍵的作用,醫療過錯的認定對于損害責任的確定及歸責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國《侵權責任法》第54條和57條作了規定,據此分析,醫療過錯是醫療機構或者醫務人員在對患者實施具體的醫療行為時沒有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或者是違反了業務上必要的注意義務從而造成患者生命健康權的損害。分析本法得知,醫務人員的過錯是指其違反了法律規定的注意義務和告知說明義務并對患者造成了損害。醫療行為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對于不同執業領域的醫生,針對每個領域內業務的特點對具體的注意義務要求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醫療領域的每個科室,例如心血管科、骨科、婦科等領域內的醫師必須掌握本領域的專業知識,要具備與本專業要求相當的業務水平和動手操作能力,要在實踐中掌握技術技能。這樣看來,醫務人員的過錯程度與其所應當遵守的注意義務相銜接,專業程度越高其要遵守的注意義務要求更加嚴格,層次更高。對于一般的醫療行為所遵守的醫療行為標準是在本領域的一般注意義務,這些注意義務法律法規大體上都有相應的規定,例如醫務人員的問診義務、告知義務等較為普遍明確的注意義務。在對于從事有著較強專業性、需要能力技術較高的職業時必須按照同類專業技術人員通常應具有的注意標準提出要求,這也是根據患者對不同職稱醫生的依賴程度的不同得出的,因此對不同層次的醫生對應著不同注意義務的要求。醫療行為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權,所以對醫療過錯要進行嚴格的界定,這樣才能充分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另外,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這種醫生注意義務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一些標準的細節之處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細微的變化,當然在隨后的判例中也與時俱進不斷得到充實與發展[1]。
面對現代社會的“醫鬧”事件常見報端,我們也要正確看待。特別是在電視劇中,一些解決方式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不能僅因為患者疾病無法治愈、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了其他傷害等而要求醫方承擔損害責任,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使得法律對其免責事項做了專門規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60條規定了三種醫療機構不承擔責任的情況:一是患者方面不配合治療;二是緊急情況下所作的處理;三是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夺t療事故處理條例》第33條明確規定了不構成醫療責任事故的六種情況,下面結合醫療實踐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一是,患者自身問題?;颊咦陨泶嬖谶^錯,患者的過錯是指患者無論故意還是過失造成自身的損害,是因為自己一方的原因造成的自身損害,那么這些損害就由患者本身承擔,醫療機構不承擔責任;其次是患者的體質原因,體質是個人的身體結構方面的特征。由于體質差異,即使同患一種疾病,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在這種情形下,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盡到了合理注意的義務,就可以產生違法阻卻由。二是,醫療意外,其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或護理工作過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或患者體質的特殊性而發生難以預料和防范的患者死亡、殘疾或者功能障礙等不良后果的行為。對于醫學上未知的并發癥,醫務人員及醫療機構不負有預見的義務。對這類并發癥的出現,只要醫方的醫療行為符合療規則并且完全履行了醫療注意義務,也不承擔任何過錯[2]。三是,其它情況。醫學是不斷發展的,不同時期的醫學水平的不同決定了醫學治療結果的不同;另外,還要考慮到我國的具體國情——地域寬廣導致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醫療衛生條件差異較大,所以過錯標準的界定也要考慮到當地當時的醫療水平;對于不可抗力,其是指無法預見、無法預防、無法避免和無法控制的事件的發生。
當今社會,媒體的力量功不可沒。媒體的傳播報道讓我們更加形象、客觀的了解到一些信息,在這些信息中,媒體使其更方便我們自己對自己感興趣的加以篩選、關注。媒體對醫患糾紛案例的傳播報道讓我們更加形象的了解到醫患關系的現狀,了解到眾多醫療案件的發生原因、實時動態、解決方式等,在一些媒體追蹤報道的案例中,我們更是看到了媒體在解決問題上的社會輿論力量。文章通過借助媒體給予的醫療糾紛信息的綜合,分析了醫患糾紛中一個關鍵點——醫務人員的過錯,通過對這方面知識探討,有助于我們在之后獲取此類信息時更加客觀、明確的得出自己的判斷;同時,也有助于媒體在傳播此類信息時更加的穩健,為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1] 黃熠. 論醫療過錯及其認定.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4).
[2] 宋濤. 醫療損害責任中的過錯問題研究. 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