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干
(南通日報社,江蘇 南通 226001)

如果把地方晚報比作一桌富有營養的精神大餐,那么,新聞評論版就應該是這桌大餐中一道最具風味的特色菜。與新聞報道相比,新聞評論更具有可讀性、互動性,它是晚報的一大閱讀亮點,是吸引讀者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作為地市級晚報,《江海晚報》多年前就設有新聞評論版面,2010年年初改擴版后,在副刊版開設了“夜話”欄目,作為新聞評論專欄,至今形成了周二至周五每天固定一個整版的規模。我們知道,稿件選擇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報紙版面的質量,而編輯的思路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選稿的標準。作為一名時評版的編輯,為能在第一時間給讀者提供一份鮮活精美的文化大餐,筆者在選稿時力求遵循政經大事不失位、社會熱點不失聲這兩個基本準則。
一則新聞評論的力量有多大?《光明日報》在1978年5月11日1版顯著位置刊發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疑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正是這篇社論,引發了全國自上而下的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啟迪了一個新的偉大時代的到來。一份有著卓越品格的報紙也必定有著卓越品格的言論。地方晚報不僅僅是新聞紙、服務紙、娛樂紙,還應當是觀點紙。對于讀者來說,紛繁復雜的世界、光怪陸離的新聞現象,需要有清醒、準確、透徹的評論來幫助他們的認知。
《江海晚報》強調對輿論進行正確引導,要求緊緊抓住國家的政治前途、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等做文章,通過評論的作用給讀者以正確的方向性指導。“夜話”時評欄目內容一方面選擇新華社發的部分“新華時評”,用以引導本地輿論,另一方面是本報社論、本報評論員文章,或約請本地人士對本地新近發生的一些重大新聞事件進行評論。此外,對于黨委政府的工作動態,影響較大但又不適合以社論或本報評論員文章形式發表評論的,也是“夜話”欄目因地制宜關注、耕作的對象。
與絕大多數地方晚報一樣,對中央、省、市委全會、“兩會”以及黨委政府重要活動的舉辦、重要綱領性文件的頒布等等,江海晚報社都會組織人員撰寫社論或相關評論性文章,并在時評版“夜話”欄目上推出系列評論。例如,在2012年3月份的“兩會”期間,就刊出《對涉官提案的反映不那么快》、《不要讓委員們名不副實》、《“官員財產公示”何時化繭為蝶》、《五千元的“大禮包”收得受不得》等評論文章;2012年7月份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召開后,《江海晚報·夜話》又連續刊發了《快步小跑不如一步到位》、《提高通脹率意味著什么》、《擴大內需須搬掉兩座“山”》等多篇評論。這些評論呈現觀察和思考的多層次、多角度,在宣傳、解讀、詮釋的同時,亦注重表達公眾的看法,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在厲害和誘惑面前,媒體應該有所擔當,它的嘴巴應該有責任,有尊嚴,不能隨便張口或閉口。不該說的說了是“失言”,而該說的不說則是“失聲”。“失言”暴露了媒體的一種浮躁作風,“失聲”則辜負了人們對媒體的期待,都是社會責任感不強的表現。作為地市級晚報,《江海晚報》時評版,不該說的,堅決不說,謹言慎行,此時沉默是金;該說的,一定要說,而且要及時說,說清楚,說充分,此時開口便是金口玉言。
社會熱點是新聞報道關注的焦點,同樣也應該是新聞評論關注的焦點,對一定區域內的主流媒體來說,發生在當地的社會熱點,新聞報道自然不能缺位,成熟的新聞評論欄目當然也不能失聲。晚報作為地方“意見領袖”的身份,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對社會熱點的不斷發言中得以確立和維系的。作為《江海晚報》時評版的編輯,筆者始終堅持每天上午集中讀報和瀏覽各大網站,全面關注各大媒體當天的新聞報道,了解當天的熱點話題,然后最終確定欄目選題,從編輯流程方面為新聞評論對社會熱點不失聲提供了保證。
是表揚也罷,批評也罷,提意見、建議也罷,只有學會理性地表達,才會讓新聞評論具有輿論引導力,才能讓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力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很多報紙的新聞評論版,因為對理性表達的追求,經過長時間之后,都容易或多或少地滋生文本格式化、論文化的通病。《新京報》編委、評論部主任王愛軍就曾提到,那是花大力氣辦評論版的《新京報》亟待突破的瓶頸。為了避免《江海晚報》時評版也出現這樣的問題,作為“夜話”欄目編輯,在撰寫、選擇和編輯評論文章過程中,筆者有意識的追求語言風格多樣化,盡量避免空談大道理。如近期刊發的《“闖紅燈扣6分”何以看起來過狠》、《“國考苦飯碗”是個偽命題》、《“傍莫言”不可用力過猛》、《分配改革為何好事多磨》等評論文章涉及的問題生動活潑、觀點表達酣暢淋漓、一針見血。
總之,新聞評論作為媒體的“旗幟和聲音”,其重要地位和獨特的功能,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在當前諸多媒體競爭的格局下,時評版是報紙競爭的利器之一。現在諸如報刊、電視、電臺、通訊社以及新興的網絡媒體等各種傳媒業態,都有自己的時評版,并都在紛紛加強新聞評論力量。但是,越是競爭激烈,越能體現一個媒體的深度和質量,所謂“淘盡黃沙始見金”。作為一個地方的主流媒體,《江海晚報》必然也要大力打造自己的新聞評論版。當然,選稿標準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時評版面的內容和質量。到底應該堅持怎樣的選稿準則,才能不斷提高地方晚報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力,還有待于同仁、同行們一起去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