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曉輝
(甘南日報社,甘肅 合作 747000)
少數民族地區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地域條件的限制,地方文化制約,報紙發展單一,紙質文化產品單調,宣傳工具嚴重缺少,且手段落后。報業市場的發展也滯后于經濟發達的東部地,目前仍以區域傳播為主。大多地區,地方黨報成了唯一的紙質媒體,發揮了宣傳黨的政策,引導大眾輿論,樹立社會正氣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現代傳媒手段愈加豐富,互聯網等新型媒體的興起對現代報業,尤其是民族地區的地方黨報產生了強大的沖擊,仍以傳統思維和模式辦報顯然滯后于發展的需要。因此,民族地區的報社以地方黨報為中心,開發都市類報紙為第二媒體、各類電子媒體為第三媒體,相互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促進了報社的發展,提高了辦報水平,適應了現代傳媒發展要求。但是,少數民族地區黨報具有很多優勢,如權威性、影響力、受眾面廣、新聞源比較廣泛、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濃厚等。在現代報業的發展過程中,有些報社只是眼瞅著外部環境的發展,學著外部的發展理念,卻忽略了自身的優勢,致使少數民族地區黨報的市場優勢、新聞源優勢、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文化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影響了報紙的發展,因此,挖掘這些優勢對黨報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巨大的市場空白。與內地的地市報相比,少數民族地區受地區之外其他報紙的影響小,因此,地方報紙的發展空間比較大,因為它有本地新聞作為靈魂和支撐。本地新聞的主要服務人群是當地受眾,他們是本地報紙最強有力的支撐。如甘肅省甘南地區的《甘南日報》,在2006年以前,整個地區只有一份報紙,即《甘南日報》。《甘南日報》是全省少數民族地區創辦最早的地級黨報,其藏文版是甘肅省最早用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的地級黨報,并且辦報時間久,至今已有近60年的歷史,因此,讀者在長期的閱報中認可了《甘南日報》的黨報地位,報紙在讀者中樹立了權威、擴大了影響、提高了知名度。自甘南合作建市以來,基礎設施等各項建設都有了新發展,人口增多,文化紛繁,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提高,讀者僅依靠閱讀傳統黨報獲取信息已感覺信息量少、面窄、單調、不廣泛。面對這種發展現狀與需求不一致的矛盾,2008年甘南日報社創辦了都市類報紙《羚城周末》。《羚城周末》突破傳統黨報的版面限制,以八版小報的面目出現在讀者面前,內容豐富多彩,確立“本土就是主流、民族就是特色、品質就是高度”的辦報思想,國際、國內,省內、省外,柴米油鹽、國家政治,軍事體育、都市情感等內容無不包含,真可謂精彩紛呈,愛不釋手,一報難求。刊發時間安排在每個星期日,與黨報正刊相彌補,相呼應,極大地滿足了當地少數民族各界群眾的閱讀需求。同時,一些傳媒公司辦起了《生活向導》等DM媒體,使地區內的信息更加通暢,紙質媒體也較以前豐富。但是,這些DM媒體起步遲,影響小,如果黨報另辟蹊徑做好信息方面專門化媒體的開發,一定會比它們更具優勢和競爭力。因此,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紙媒體少,所以,宣傳和信息還有很大的市場和空間。只要黨報抓住這一優勢,開發適合時代發展、讀者需求的各類新型紙質媒體,黨報的生存空間將會更大,發展將會更加自如,影響也將會更廣泛、更深遠。
少數民族地區是個巨大的新聞資源“寶庫”,尚有許多未開墾的處女地。如,獨特的民族風情、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尤其是當前各民族群眾在開發和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發展經濟、建設家鄉的新業績、新風貌,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聞源。就拿甘南地區來說,著名的佛教文化、草原文化、藏族民俗風情紛繁綻放,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A A A A級旅游區、各種旅游景點競相爭艷,藏族文化、洮岷文化、齊家文化、伊斯蘭文化百花齊放,加之在開發的過程中,又有新的發現、新的創造、新的成就,使這個由于地理原因和經濟原因而讓外界沒有關注和破壞的地區成了文化的圣地、環境的圣地、旅游的圣地。這些又是少數民族黨報未開發的優勢和新聞源,在當地少數民族黨報把這些優勢不斷開發和挖掘出來并加以宣傳的話,伴隨著這些新聞源的被披露,被關注、被保護、被利用、被開發,少數民族報業的發展將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全國報紙出版業“十一五”發展綱要(2006—2010年)》明確提出了扶持少數民族報紙出版事業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政府投入,鞏固和加強少數民族報紙出版事業的發展基礎。另外,《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要求,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加大扶持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出版業的力度,對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出版的各類出版物、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實行一定的優惠經濟政策。少數民族地區黨報可以把握機遇,開發民族黨報、黨刊、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免費贈報、建立發行網點、創辦電子媒體、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和提高硬件建設水平。如西藏地區實施的“雪域東風工程”,為其他少數民族地區開發少數民族語言類報紙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它們可以通過財政扶持幫助黨報培養讀者隊伍、發展報業、解決當地農牧民缺乏資金訂閱報紙的難題。同時,它對黨報的發展更有意義,不僅緩解了黨報讀者群體萎縮、黨報影響面縮小的窘境,同時解決了發行的問題。
民族新聞的報道,是外部媒體想進入一個地區最難攻克的一個領域,也是其他媒體難以具備的條件。與可能出現的外來強勢媒體相比,民族地區報業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優勢就是本地人群的接近性。利用民族新聞的接近性,揚長避短,是報業區域發展的基本理念。并且,只有在本地傳播中成為強者的報紙,才表明它有向外部擴張的能力。因此,少數民族地區的報紙應首先增加民族新聞的報道比例,在新聞報道內容上接近、接近、再接近。增加當地讀者對本地報紙的品牌忠誠度,相應的就是增加了抵御外部媒體的競爭力。地區性報紙占據著先天的“地利”和“人和”優勢。它立足于當地,有著地緣的情結,易與讀者溝通,也善于使用本地讀者最能接受的表達方式。可見,報業發展的根基仍然是本地傳播或區域內傳播。少數民族地區媒體傳播的最大特點,就是對民族新聞的傳播。因此,挖掘這方面的潛力和優勢對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黨報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總之,少數民族地區報業是地方黨委、政府指導開展工作的輔助工具,受到黨委、政府的重視,離基層、群眾最近,擁有廣大的讀者,在當地有著不可替代的權威性和指導性,從而使新聞宣傳有著更鮮明的針對性、接近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為滿足群眾生產、生活、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需求提供了服務,成為農牧民致富奔小康的好幫手。優勢就是動力,少數民族地區黨報把這些潛力充分挖掘并利用好的話,將會對報紙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