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良 賀召平 李平輝
關于高職《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的制訂
□王紹良 賀召平 李平輝
化工技術類專業是化工職業院校的傳統專業和骨干專業,學生一般占在校生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化工生產企業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后備軍。制訂《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開展《化工操作工》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對于加強該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從推行國家資格證書制度的視域,論證了制訂《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提出了制訂《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構建了《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
制訂;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
我國職業教育法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同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政策。對于以職業崗位群、復合技能、綜合能力為目標的專業,可由職業院校組織命題進行知識和技能的考試。因此,研究化工技術類專業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制訂適合化工技術類專業在校學生的《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對于推進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完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促進職業院校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加強以職業標準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性,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中國化工教育協會調查,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化工類職業院校約50余所(含高職學院、中專學校、技工學校),在校學生約40萬人。由于化工技術類專業是化工職業院校的主體專業,學生數超過總量的三分之一,達15萬人左右,是從事化工生產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后備軍。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化工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在制訂國家職業標準和化工行業特有工種標準中,對于化工生產的大多數崗位和工種,制訂了相應標準和技能等級規范。這些標準和規范具體而明確,如壓縮機工、氣體凈化工、制冷工、蒸發工、吸收工、干燥工等。這種崗位的劃分針對性很強,對于已在某一崗位上工作的技術工人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和鑒定是合適的。但對于在校學生而言,則難以適從。化工技術類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是面向化工生產崗位群而不能預知是某一具體崗位。如果就某一崗位進行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則適應性大大降低。在數百個化工生產崗位中,對口的概率很小。這就失去了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制訂一種針對化工技術類專業在校學生的既能符合化工生產技術職業能力要求,又具有較寬口徑的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鑒定規范。盡管化工生產中,生產流程各不相同,工藝條件互有差異,產品性能千差萬別,但就生產過程而言,基本上都是由精餾、吸收、蒸發、冷凍、萃取、分離、聚合、傳熱、流體輸送等單元操作和化學反應等組合而成。只要具備了化工生產基礎知識并掌握了這些單元操作的操作技能,就能滿足各個不同生產崗位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見,針對化工技術類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制訂以化工單元操作為基礎的《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對于增強學生職業技能鑒定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崗位工作能力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通過建立《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補充和完善職業標準體系,推動國家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促進職業院校化工技術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國家職業標準的導向作用,增強教學內容與工作需求的對接。為化工技術類專業學生和化工生產上崗人員培訓及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提供基本依據和準則。
1.統籌性原則。制訂《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要在目前我國化工行業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的水平條件下,確定知識技能的基礎。既要突出化工生產當前主流技術和技能的要求,又要顧及全國化工行業內的水平差異。既要考慮目前的生產現狀,又要反映一定時期內技術進步、設備更新、工藝改革、產品更新換代等方面的趨勢,使制訂的《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既能滿足當前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制訂《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時,要準確把握標準的技術要求,要定位于大多數化工技術類專業學生和化工企業員工經過一定努力能夠達到的水平。標準要求過高,不利于激發學生和工人學習技術技能的積極性,標準要求過低,則難以達到應有的技術技能程度。
2.層次性原則。《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要能夠反映出職業能力和水平的梯度要求。要從職業活動的范圍寬窄、工作責任大小、完成任務難易程度、所需知識多少、能力要求高低來劃分職業等級,以適合不同從業人員的需求。考慮到作為一種新職業,《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等級可先定為5~3級三個級別,待條件成熟后再制定1~2級。五級為初級工,主要針對參加了規定學時的正規培訓,且達到培訓要求,取得培訓結業證書的上崗人員或已有兩年見習經歷的從業人員。四級為中級工,主要適合于中等職業學校和高職學院化工技術類畢業生或已取得初級資格證書后,且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達到了規定年限的從業人員。五級為高級工,主要適合于高職學院、高級技工學校化工技術類專業畢業生或已取得中級資格證書后,且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達到了規定年限的從業人員。
3.規范性原則。在制訂《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時,從內容到形式都要符合國家通行的標準和要求,即標準的內涵、體例結構、表達形式,表達方法以及文字符號都必須按照國家正式公布使用的標準來規范,不能有章不循、自行其是、隨意編造。編制《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要做到“六要六不要”。一要內容明確,不要含糊不清;二要概念嚴謹,不要引起歧義;三要層次清晰,不要混淆等級差異;四要結構規范,不要標新立異;五要內涵具體,不要模棱兩可;六要文字簡練,不要晦澀難懂。
4.現實性原則。制訂《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時,要根據我國化工行業現實的生產水平、勞動管理體制、勞動者職業素質程度和職業院校化工技術類專業學生學習情況,按照我國大多數化工企業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崗位設置、管理水平的一般情況來編制。職業標準的內涵,尤其是知識要素和技能要求,要以職業活動的主要目標為依據,全面反映職業活動的工作要求。同時,還要滿足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的需要。
5.可行性原則。《化工操作工》職業標準的內容要具體、明確,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基礎知識不要過于寬泛,要抓住與職業生涯發展密切相關的關鍵知識;職業功能的劃分界線要明晰,要按工作任務來組建;工作內容要與崗位職責相對應,便于鑒定考核;技能要求要盡可能量化,能夠進行檢測與評價;相關知識要與技能要求相關聯,使“應知”與“應會”互相匹配。
職業概況是對化工操作工職業基本條件的描述。主要內容包括職業名稱,職業定義,職業等級,職業環境,職業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培訓要求(培訓時間、培訓教師、培訓場地設備),鑒定要求(適用對象、申報條件、鑒定方式、考評人員、鑒定時間、鑒定場所設備條件)等。
基本要求是對從事化工操作工這一職業的從業人員所提出的有關職業道德和基礎知識方面的要求。職業道德主要包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和職業守則兩個方面。基礎知識可由11個大的模塊組成,即化學基礎知識(無機化學基本知識、有機化學基本知識、分析化學基本知識、物理化學基本知識等),化工基礎知識(流體力學知識、傳熱學知識、傳質學知識、壓縮與制冷知識、干燥知識、精餾知識、結晶知識、氣體吸收知識、液體蒸發知識、萃取知識等),化學反應基礎知識,化工制圖與識圖基礎知識,分析檢驗基礎知識,化工機械裝備基礎知識,電工電器及儀表基礎知識,計量基礎知識,安全生產及環境保護基礎知識,消防基礎知識,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等。
工作要求是針對化工操作工承擔的工作任務和應完成的工作內容、應具備的工作技能、應具有的相關知識所提出的崗位職責要求。工作要求按照級別的不同要求也不同。《化工操作工》標準應對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依次遞進,高級別要涵蓋低級別的工作要求。
重表分為理論知識比重表和操作技能比重表兩種。比重表反映的是理論知識組成部分之間、操作技能項目之間的權重分配關系。理論知識分為基本要求和相關知識兩個部分,操作技能分為開車準備、設備操作、事故判斷與處理、生產與技術管理、培訓與指導五個大的項目。考核的關鍵點和權重分配,根據級別的不同應有內容和檔次上的差異。
[1]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Z].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規范[S].北京:化學出版社,2001.
[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國家職業標準匯編[S].北京: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王紹良(1954-),男,湖南長沙人,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賀召平(1956-),男,湖南寧鄉人,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能鑒定;李平輝(1964-),男,湖南湘鄉人,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化工生產技術。
本文系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資助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職業院校化工技術類專業職業技能鑒定研究”(編號:FJB070518,主持人:王紹良)研究成果之一。
G710
A
1001-7518(2012)02-0055-02
責任編輯顏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