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興萍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凱里 556000)
教學督導是教學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正在進行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設,高職院校更應提高認識,豐富教學督導理論,完善教學督導體系,加強教學督導工作,以培養高職院校的優良校風、教風和學風。
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是經學校領導機構授權的督導機構和人員,直接面對校內教學雙方和教學過程,以專家身份對教學工作進行檢查、監督、評價和指導,并客觀、及時地向學校領導、教學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教學雙方,以適當的方式反饋教學過程、教學質量等教學信息,并提出改進教學工作和教學管理的建議。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是由學校領導機關授權的屬于學校內部對教學工作的督導。它通過對校內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經常性檢查、督促、評價和指導,確保正常教學秩序,強化過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時獲得第一手信息,反饋給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使他們及時了解、分析教學情況和學習情況。同時還可提出一些改進建議,供領導和有關部門參考。
教學督導的工作范疇和內容也僅限于教學工作以及相關的管理工作,督導的出發點、落腳點和歸宿是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可見,高職教學督導和教育主管行政部門在中、小學教育中實行的教育督導,不但內涵差異很大,而且性質也完全不同。
教學督導著重在教學過程中對教與學雙方的督導,其中“督”是手段,“導”才是關鍵。由于高職教學督導機制建立時間不長,也不健全,目前只能偏重 “督教”,而對“督學”和“督管”還做得不多。從長遠角度看,督教和督學、督管是分不開的。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借鑒了本科院校的一些做法,但根據其自身性質和定位,又具有非常明顯的特點。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具有非行政職能性 高職院校的各個教學行政管理職能部門,如教務處、分院或系部等,都有十分明確的崗位職責和職權,具有分工明確的管理任務,有比較固定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但是,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工作則有所不同,教學督導一般是按領導的意圖進行工作,是有計劃、有目的、有安排的。例如,當發現某個教師有違規行為或發生教學事故時,教學督導沒有當場的處置權,只能以規定的方式和途徑反映給校領導和有關管理部門;對違規的學生也是如此。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具有權威性 教學督導是受聘的專家、教授,一般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良好的道德素養,在學生和教師中有較高的影響力,他們都能客觀、實際、公正、全面地了解問題,反映問題,實事求是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所以,教學督導的權威性是在多年學術經歷、教學經歷和教學督導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一紙行政授權所能形成的。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工作具有一定的超脫性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機構不像其他教學行政管理部門有大量的事物性工作,既受行政系統的指揮和控制,又要遵循崗位責任制,完成許多“硬”的工作指標。督導人員受聘時學校都是按其勝任力安排督導工作的,彈性很大,一般都具有時間和人事關系等方面相對超脫的優勢,不會因他人的看法和個人的利害或功利關系而瞻前顧后。根據督導的任務和職責,都可以獨立自主地開展督導工作,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采用靈活的方式開展工作。
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 高職教學督導機構是一個獨立機構,它與教學管理行政機構是脫離的,一般由院(校)長或分管教學的副院(校)長分管。院(校)長往往通過教學督導了解教學信息、教學過程、教學質量。教學督導反饋的信息也是院(校)長決策的重要依據。
教學督導工作的策略與方法,是指督導工作人員為完成既定的督導任務所選定的督導策略、模式、方式、方法、途徑等。這是教學督導工作過程一個極其重要的構成要素。
正確處理常規督導與專項督導的關系 第一,高職院校的常規督導。指督導人員經常性深入教學現場 (課堂、實驗室、實訓實習基地、職場等)了解和調研教學狀態和教學實際情況和檢查、指導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等督導活動。包括聽課評教和實踐教學調研。聽課評教是高等職業院校督導工作最普遍、最常用、最主要的督導方式。上課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教學和育人的主渠道。根據聽課的實施形態和目的,可以把聽課再細分為:(1)隨機聽課。即事先不通知督導對象的聽課,俗稱為“推門聽課”,有的學校是隨機抽查式聽課,有的學校是每學期或每學年對每位任課教師至少聽課一次。(2)公開課聽課。即事先通知督導對象,組織專兼職督導人員、有關教學管理人員參與的聽課,有一定的計劃性,牽涉面廣,督導機構要事前精心準備,聽課后要組織評課。(3)示范性聽課。這是為了推廣先進教學經驗或教學改革成果而進行的有組織的聽課,組織和實施的計劃性強,影響面、促進面較大,有利于推廣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藝術風格。(4)競賽性聽課。通過層層選拔,開展講課比賽,可以促進教師樹立敬業創新精神、提高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實踐教學調研即指實踐教學,包括實驗課、實訓課和實習課。對這些課程教學的調研,可以采取現場觀察、個別詢問、座談會等多種形式,觀察教師示范操作、學生模仿操作,檢查學生報告等,了解學生對操作技能和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綜合評價教學過程狀態和教學質量。第二,高職院校的專項督導。專項督導是指對課程教學環節中的某一項工作或某一個問題(如課程實驗、課程作業、課程設計等),或者對培養計劃中較大的環節(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所進行的專項檢查、調研、監督、評價和指導活動,這也是高職教學督導常用的方式。圍繞教學質量這個中心,督導機構和督導人員常選擇某一專項督導內容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專項督導。專項督導就是抓住富有典型性和共性的專題進行系統性的調研、分析、梳理、綜合,寫出書面報告,提出決策建議,供院領導決策參考。專項督導的特點是項目內容集中,焦點單一,只涉及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人員,易于組織實施,便于深入研討和鉆研,系統地了解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專項督導和常規督導各有側重、各有特點,督導機構和督導人員應根據實際靈活運用,并且應彼此聯系、相互補充,才能獲得更好的督導效果。比如,可以通過常規督導發現典型共性的問題開展專項督導,而專項督導又可以找出某些課程的教學問題,促進常規督導的深化。例如,針對畢業設計(論文)寫作中的規范化問題,可以給高職語文課的教學內容改革指出方向等。
正確處理一般督導與重點督導的關系 教學工作是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它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既有靜態的因素,也有動態的因素。包括各種結構性要素和過程性要素,這就決定了高職教學督導的廣泛性、多樣性。高職教學督導機構和督導人員對教學活動、教學質量、教學管理和學生學業質量等各個方面都應進行檢查、監督、評價和指導。一般督導比較廣泛地對各個方面的一般情況進行督導,體現教學督導的全面性和整體性。但一般督導有許多欠缺,即督導廣而不深,容易出現形式主義。因此,在督導實踐中,高職教學督導還要在一般督導的基礎上進行重點督導,做到點面結合,重點督導與一般督導相結合。所謂重點督導,即指在督導活動中選擇若干重點對象或重點內容進行系統的了解和深層次的分析,有針對性地實施督導。如高職教學督導有三大督導內容,即督教、督學與督管。目前,各高職院校都在重點抓督教。
正確處理計劃性督導與靈活性督導的關系 為了使教學督導工作目標明確并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各高職院校督導機構每學年、每學期初都會根據學校教學工作的要點,找出督導工作的切入點、重點,制定督導工作計劃,確定督導工作重點、工作日程、人員分工等事項,使督導工作任務具體、要求明確、有的放矢、有條不紊、有效開展。如常規督導和專項督導的安排、重點督導和一般督導的安排等,使每位督導人員做到心中有數。但是,高職教學督導工作又具有超脫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它可以根據學校教學工作的需要或學校領導的布置,臨時做一些計劃外的又適合督導機構做的事情,工作內容和方式都可以比較靈活,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充分發揮督導工作的潛能。
正確處理分散督導與集中督導的關系 目前,高職院校都處在發展時期,教學工作又面臨深化改革時期,示范校建設、重點專業建設、精品課程建設和精品教材建設,尤其是專業課、專業基礎課由傳統學科型向現代職業課程轉型的課程開發,可以說是熱點、重點問題集中,千頭萬緒。督導機構和督導人員必須發揮超脫性、靈活性以及豐富經驗,做到分散督導與集中督導相結合。對于需要重點督導的教學熱點、難點問題,由于其影響面廣、作用大,必須組織較多的人力,進行集中督導,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使信息收集更全面、調研與分析更周到、解決問題更快捷、效果更好。同樣,對于師生反映較多的教學問題,也需要重點督導,也必須組織群體聽課,集中集體智慧進行集體診斷,判斷問題的癥結、性質和原因,選擇最恰當的反饋和指導策略,使整個督導工作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果。
正確處理特長督導與非特長督導的關系 高職教學督導人員多是具有高級職稱的退休教師和教學管理者,盡管他們的學術水平較高、教學經驗或教學管理經驗豐富,但他們有所長,也有所短,各人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教學素質結構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據督導對象不同和督導活動內容不同進行合理分工,盡量發揮每個督導人員的特長和優勢,進行特長督導。這樣,可以使督導人員在督導實踐中能夠敏銳地、準確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做出準確的診斷,提出更切合實際、令人信服的意見和建議,使督導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1]韓志偉,王文博.高職教育教學評價[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6.
[2]朱新秤,潘東明.高等學校教學評估與督導[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韓志偉,王文博.高等職業教育學[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8.
[4]孫淑英.高職院校教學督導的內涵及其有效運行研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