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視野中的開放大學
王冰在《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中撰文:從否定之否定的視野,闡述了電大波浪式的前進印跡,并指出電大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自我意識的覺醒。
當前,我國在上海、北京等地開展了開放大學實體的試點實踐工作。開放大學的誕生是中國遠程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從唯物辯證法來看,新生事物開始可能是弱小的,但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原因在于它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因此,辦開放大學是肯定的,辦什么樣的開放大學和怎樣辦好開放大學,成為學術界研討的核心問題。此外,作者指出,無論開放大學的試點結果如何,都逃脫不了損益相伴的哲學辯證法。
20世紀初期,我國最早的函授教育開始萌芽,并以其教育的“遠程”性否定了傳統的“面對面”的授課方式;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末,我國第一代大學層次的遠程教育開始興起,并在天津、上海等中心城市成立了電視大學;文革期間,電視大學辦學中斷;1973年起,部分高校開始恢復函授教育,并受到英國開放大學的啟發,電大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是,在處理市場效益和質量保證的關系時,電大在沒有普通高校的“生源鐵飯碗”保障的條件下選擇了市場,埋下了質量層次的否定隱患;進入90年代,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電大不斷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對前一時期電大“蕭條”的否定;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普通高校的網絡教育學院也可進行遠程教育,面對普通高校明顯的優勢,電大再次面臨市場競爭的“否定”。此時,由于電大抓住教育部組織“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的機遇,電大學生注冊人數激增。但是,電大又面臨著新的否定因素——其文憑的社會認可滑坡等問題。作者認為,沒有否定就沒有發展,電大必須在自我否定中尋找出路。
基于對中國遠程教育發展歷程的回顧,作者提出,開放大學是在電大的母體中孕育而生的,這就需要在電大的基礎上否定自己的劣勢,更需要自我意識的覺醒,具體如下:1.與普通高校在同一平臺上比照交流,開放大學既能吸收普通高校的長處,否定自身的弱勢,也能顯示其特殊價值,保留電大積累下的成人高等教育經驗;2.開放大學在教學環節必須保持高標準、嚴要求,在考試環節要與教學過程相匹配,堅持寬進嚴出,珍惜“學位授予權”;3.開放大學應該集中系統的優勢兵力,打破傳統課程建設的壟斷性,公開招標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精品課程,并運用于全國的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