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文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300)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是良好的,但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受到高職教育特殊的辦學模式、培養目標、管理模式等的影響,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點。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正常生活、學習、交往和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在21世紀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資本。幫助在校高職生擺脫心理困擾,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不僅是高職院校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
生活適應困難,自卑心理嚴重 這是高職學生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高職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家庭環境、受教育環境、成長經歷、學習基礎等相差很大。來到大學后,在自我認知、同學交往等方面都面臨著全面的調整適應。尤其是高職學生由于在高考中失利,有些失落和沮喪,大多數是帶著消極情緒不情愿地來到學校的。再加上對高職教育性質、作用、地位的認識不足,又受到社會負面信息的影響,他們總覺得自己缺乏競爭力,不愿與以前的高中同學和老師聚會,總覺得丟人,低人一等,怕被別人瞧不起,對未來也不抱希望,帶著一種“混世”的態度對待入學后的生活,久而久之,造成了嚴重的自卑心理。
專業不如意,學習興趣低落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生大部分在第三、四批次錄取,他們在選擇院校和專業時比較盲目,不了解專業的情況,憑著感覺填報。有部分學生被錄取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對于調劑的專業,雖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讀下去,因而感到無奈。有的學生認為專業無用,將來在社會上無用武之地,因而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有的學生因不努力,考試成績不理想,甚至出現重修現象,便認為自己智力低下,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產生了心理上的陰影。由于認知上的偏差,高職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缺乏積極性,學習動力不足,從而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人際關系復雜,導致交往障礙 受高中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學生較為封閉,人際交往能力普遍較弱。入校后,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他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高職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不同、個性特征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文化背景與生活態度各異,再加上青春期心理的閉鎖、羞怯、敏感和沖動,在人際交往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從而容易緊張,產生困惑、焦慮等心理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有些學生很希望與其他同學交流,但由于個性內向,主動性不強,很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在交往中往往顯得很局促,不自然。多數學生希望與教師有更多的交流和溝通,但由于教師事務繁忙或責任感不強,很少有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導致學生對教師沒什么印象,甚至對教師產生負面印象。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因學生缺乏對教師的信任和信賴,教師的工作很難展開,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情感戀愛問題突出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戀愛和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學生對愛情有著美好的憧憬,非常渴望與異性交往,享受愛情的甜蜜;另一方面,伴隨美好愛情的除了甜蜜,還有苦澀,還有其他一系列復雜、獨特而微妙的情感體驗。學生對異性的神秘感、恐懼感與渴望交織在一起,由此產生了各種心理困擾。他們由于不夠成熟,對愛情認識不夠深刻,不能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會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如單相思、暗戀、失戀等。
就業壓力大,心理焦慮程度高 高職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有一種潛在的危機感。由于近年來的擴招,就業壓力大成為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社會大部分用人單位盲目地對學歷要求較高,致使高職學生在就業大潮中處于劣勢。面對這樣的現實,很多高職學生選擇了消極逃避,在三年的學習中,渾渾噩噩,沉迷于網絡,整日無所事事,混天度日,以期通過這種外在的方式掩蓋內心的焦慮,從而導致惡性循環,使內心的焦慮更加嚴重。
鑒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非常有必要在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咨詢。心理咨詢是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心理咨詢,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所謂心理咨詢,就是由受過咨詢心理學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員運用心理學知識、理論和技術,針對求詢者的各種適應與發展問題,通過與求詢者協商、交談、啟發和指導的過程,達到幫助求詢者自立自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心理咨詢的方法一般可有以下幾種。
個體咨詢 個體咨詢是心理咨詢最主要的形式,可在咨詢者與求詢者之間建立一對一的關系。個體咨詢具有保密性和針對性強的特點,咨詢者與求詢者之間容易建立信任關系,求詢者能夠體會到安全感,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求詢者的防御反應。在個體咨詢過程中,求詢者可針對就業、情感、人際交往、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進行咨詢,咨詢者可以對求詢者的個性、精神狀況、心理問題的類型和嚴重程度進行直接全面的觀察和診斷,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案。個體咨詢雖然比較費時,但效果比較明顯,也為高職院校學生所樂于接受。
團體咨詢 團體咨詢是咨詢者對一部分有類似心理問題的求詢者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咨詢的方式,人數一般沒有固定要求,以10人左右為宜。高職院校都有輔導員,是團體領導者,這樣就可以因勢利導地在班級、宿舍及大大小小的團體中開展心理咨詢,從而促進學生人際關系的改善,擺脫負面情緒,增強自信心和適應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由于團體心理咨詢比較符合大學教育的特點,大學生又樂于接受,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效果較好,所以,近年來,團體心理咨詢發展迅速,并由高校逐漸向高職院校輻射。
電話咨詢 電話咨詢是指求詢者通過電話與咨詢者進行交流的咨詢方式。對于那些不愿暴露真實姓名和身份的求詢者,可以不見面的方式向咨詢者傾訴內心的煩惱,從而緩解精神壓力。電話咨詢具有方便、及時、迅速和保密的特點。但電話咨詢有其局限性,高職學生通過電話咨詢只能暫時緩解精神壓力,真正要解決心理問題,還是需要與咨詢者進行面對面的咨詢和交流。
網絡咨詢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進行迅速及時的通信。通過網絡咨詢,心理咨詢師與當事人可使用電子郵件、聊天室或網絡視頻設備,進行遠距離的同步實時或異步非實時的互動。與面對面的心理咨詢相比,網絡咨詢的保密性較強,并且具有開放性、便捷性的特點,尤其是通過QQ、MSN等聊天軟件進行咨詢的效果更佳。團體咨詢雖然受到文字表達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但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語音與圖像很容易在網上實時傳輸,網絡咨詢將可能有重大發展。目前,社會上很多網站都提供心理支持,高職院校也可效仿,通過切實可行的方式開展網絡咨詢,為在校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供方便。
書信咨詢 書信咨詢是指求詢者與咨詢者之間通過書信進行交談的一種咨詢方式。這種咨詢方式對那些不愿意或不方便面談的求詢者較為適用。但這種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每次交流的信息量低、交流次數少,而且會受到求詢者文字表達能力的限制,咨詢者往往不能準確把握求詢者的問題,只能提出一些原則性的指導意見,缺乏針對性。因此,此種咨詢方法在大學生心理咨詢中應用較少,且多數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機構都沒有心理咨詢信箱。
[1]于海霞.關于當代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文教資料,2009(11):237-239.
[2]楊振斌,馮剛.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楊斌.運用團體咨詢提高大學生人際技能[J].魅力中國,2010(30):12-15.
[4]黃永堅.對高職院校開展網絡心理咨詢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3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