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華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6)
高職高專數學既是一門基礎學科,更是一門工具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既是數學工具性的客觀要求,也是職業教育要追求的最高境界。通過對現有文獻檢索,高職高專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研究尚處在初始階段,研究成果也只是散見于一些文獻之中。在高職高專數學教學中,對如何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研究,不僅有理論意義,而且還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0世紀70年代,德國勞動力市場與職業研究所所長梅騰斯提出了 “關鍵能力”的概念并進行了相關論述,開啟了職業教育培養專業技能研究的先河。1992年,澳大利亞教育改革委員會主席梅耶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了七種關鍵能力,運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能力列在其中。1999年,英國資格與課程委員會認定了六種核心技能,數學運用能力也在列其中。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也把數學運用能力列為職業能力的八大核心能力之一。毫無疑問,數學運用能力是職業核心能力已被各國學界和政界所認同。
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是歷史賦予高職高專數學教學的光榮使命。目前,教學和研究人員對高職高專的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研究成果,歸納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對在高職高專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專業技能重要性的認識。高職高專的數學教學必須與專業課教學相結合。其次,現行通用教材與專業技能培養的關系問題。教材的傳統性與封閉性強調了理論而忽視了應用,不利于專業技能的培養,課程建設要遵循系統性與適學夠用相一致的原則,以專業需要重新構建數學課程教學體系,以專業為輸入因子進行高職數學課程系統設計。再次,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生產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改革數學考核方式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此外,還有學者對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實現途徑也作了一些探討。
在已有成果基礎上,對當前高職高專數學教學的現狀進行研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終把著眼點放在如何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這個問題上。筆者試圖從學理和實踐兩個層面、主體與客體兩個角度進行研究,探索全面提高高職高專數學教學水平之途徑。
如何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是全新而復雜的課題,無論是教材體系設計、教師教學組織、學生學習主體訓練,還是教學方法改進,都存在許多可供研究的問題。由于數學本身具有思維抽象性、邏輯嚴密性,使得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其實,有很多學生是想學好數學的,卻被數學運算和推理的復雜性擋在了大門之外。如果數學教師不能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循循善誘,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無非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制約:
現行教材體系普遍存在理論性過重而應用性、工具性不夠的傾向 由于過多地強調理論嚴謹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不得不擠壓數學的應用性和工具性。通覽各種教材不難發現,普遍缺乏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引導,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更是少之又少。多數的高等數學教材仍然沒跳出傳統純數學專業教材的框架,推理論證過多、過于繁瑣,很少涉及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生缺乏應用數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無法建立解決實際的意識,即使是學完了高等數學也不知道學了何用。
數學研究人員和一線教師單一的知識結構 數學知識向專業技能轉化,說到底就是數學知識在經濟學、工程機械學科、管理學科中的靈活運用。這個問題應從兩個層面去分析:第一,有些從事高職高專數學教學研究的人員,大多數是畢業于大學數學系,對經濟學、工程機械及管理學科等專業知識懂得不是那么多,致使現行教材體系無法跳出純數學的框架,教材中所選用的例子也極少與專業課有機結合。第二,部分從事高職高專數學教學的一線教師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由于數學教師的知識面不夠寬泛,只懂數學不懂經濟學、工程機械、管理學科,客觀上純數學教師難以承擔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專業技能的職責。如果某一位數學教師對經濟學很精通的話,他的課堂教學會很自覺地通過生活中生動的例子,說明在經濟預測與決策中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自然就能夠落到實處。
現行的教研模式不利于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通 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存在的教研部(室)設置和教研活動幾乎與課程無關,這樣的弊端已經有所顯現,既不利于教學,也不利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在高職高專院校中,數學學科是經濟學科(商科)、工程機械、管理學科的工具學科。經濟學科(商科)、工程機械、管理學科與數學之間的關聯度,遠比數學與政治思想課、外語、中文、體育等這些學科之間的關聯度要緊密得多。由于歷史的原因,恰恰相反,數學與相關程度很少的政治思想課、外語、中文、體育學科等共同組建了公共基礎課教研部。這樣組建的基礎課教研部僅僅滿足于教師有個行政歸宿而已,既不利于學科建設,也不利高職高專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改變現行的數學教研模式已成為無法躲避的教研內容之一。
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完備性與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不匹配 近十年來,隨著本科院校的擴招,就讀高職高專的學生都是高考總分為300分左右的學生。大多數學生由于中學數學不是很扎實,要學習高等數學確實有很大的困難。再加上所要學的數學內容本身又枯燥乏味,要學好不是一件易事,要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就更難了。
專業技能就是掌握和應用專業技術的能力。要掌握職業化專業技能需要認知、理解、反復訓練才能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具體地說,一是了解所屬專業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知道為什么要那么做;二是通過強化訓練,知道怎么做,并且還要知道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更快;三是熟練掌握專業技術的操作規程和步驟,在更高層面上推廣應用專業技能。這不僅要使所學技能應用到所在生產部門效率的提高上,還應推廣其在相關領域的應用。
高職高專數學教材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 編寫出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教材成為改革高職高專數學教學的當務之急。高職高專的數學教材要減少傳統純數學的推理演算過程,增加運用性的實例。把純數學的推理演算放在附錄,教材增加各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學科對數學的需求,可以考慮分專業編寫《經濟數學》、《工程數學》、《管理數學》等與專業聯系較好的教材。或者先統后分,第一年學習基礎部分,再按專業學習。
數學課的定位不再是基礎課,應歸口為專業課 要改革傳統的教研模式,按數學功能劃分,參與相應的教研活動,拓寬教師知識面。高職高專數學根據數學的應用功能分為經濟數學、工程數學和管理數學等。數學課的定位不再是基礎課而是專業課。教師可根據自己特長選擇其中一個方向,歸口相應的院系,參加相應的教研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了解專業課所需的數學知識。教師在這樣的教研活動中拓寬知識面,可讓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實現有機結合。
以政策引導教師致力于數學知識向專業技能轉化 應調整現行數學教師職稱評審標準。數學教授、副教授分設兩類,一類是普通高校類的理論數學教授、副教授,也就是純數學的教授、副教授,另一類是高職高專類應用數學的教授、副教授。對綜合性大學的數學教授與高職高專數學教授區別對待,用兩個尺子去評判,各有側重。高職高專教師申報高級職稱時應側重于應用數學的研究和教學效果的考核。通過制定職稱評聘上兩類政策把高職高專數學教師引導到致力于數學知識向專業技能轉化上來,為培養有一技之長的應用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根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培養學生掌握一技之長 這里重點是因人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等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 “最近發展區”前進,后進生需達到大綱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
讓數學走出書齋,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新模式 教學方法上由傳統的講授式向案例教學轉變。教師應該從各個方面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情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維始終處于極其活躍的狀態。適當進行工學結合,主講教師深入企業各個崗位與工程師共同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讓數學走出書齋,還原經濟數學、工程數學、管理數學生動活潑的本來面目。當然,產學研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除了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此,應鼓勵數學教師與專業教師一道走出去,多與企業交流,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教學和研究能力。
[1]曾慶柏.高職應用數學課程系統設計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5).
[2]王勤.關于高等數學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考[J].科技信息,2010(11).
[3]金雯.高職數學教學中核心能力培養的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1(5).
[4]聶守豐.高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2009(8).
[5]沈傳錦.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08(35).
[6]王岳華.淺談高職高專數學教學與專業知識教學相結合[J].廣西輕工業,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