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敏 黃 敏
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結核內科,重慶 400036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結核菌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但以肺結核最常見[1]。可擴散至全身長期潛伏,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發病[2]。目前我國結核病年發病人數約為130萬,占全球發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我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全球27個耐多藥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所以加強這一特定人群的健康教育對結核病的預防至關重要。本科2010年對120例初治肺結核患者實施了健康教育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選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初治肺結核患者120例。納入標準:符合肺結核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有合并癥或有語言交流障礙。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23~76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57例,初中以下63例。
由責任護士從入院到出院進行全程健康教育,以口頭為主,同時每位患者發放科室自制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單一份,采取群體教育、個別交談和隨機性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主要由責任護士進行,組長補充,護士長定期檢查把關。
患者入院時由責任護士給予介紹主管醫師、主管護士、病房環境、作息時間、探視制度、安置床位、同時介紹病室病友,使患者盡快熟悉環境。并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包括病情、文化程度、職業、生活方式、心理狀態、經濟狀態、疾病專科知識掌握程度等,獲取相關信息,制定健康教育措施,因人而異,進行健康教育。
肺結核病程長,治療時間長,病情易復發,肺結核患者往往有焦慮、恐懼、孤獨、自卑的心理,而患者的思想情緒和生活態度都對身體的康復產生影響[3]。護理人員應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通過耐心的傾聽、細致的觀察、親切的溝通,獲得患者的資料,評估患者當前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和嚴重程度,根據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進行護理。同時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利于疾病的康復,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促進康復。
肺結核初治患者由于是初次接觸結核病,缺乏該病的相關知識,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肺結核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癥狀、體征、治療、生活方式、飲食、預后及護理措施等,使患者及家屬對肺結核病的基本知識有大致了解,樹立對疾病的治愈信心。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飲食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煙、酒。活動期肺結核患者以休息為主,避免感冒和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恢復期患者可到戶外適量運動,多做深呼吸和擴胸運動,循序漸進,勞逸結合;大咯血期間絕對臥床休息、禁食,咯血停止后可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溫涼飲食,咯血停止1周后可做適當室內活動。
由于肺結核病是經呼吸道傳播,開放性肺結核患者的排菌是結核病傳播的主要原因,護士要及時采取多方式、多渠道有針對性向患者及家屬宣教結核病防范知識。告知患者住院期間不互串病房,不隨地吐痰,將痰吐在痰杯或痰盂內,消毒后倒掉,或用紙巾包住,集中焚燒處理。不要對著別人打噴嚏,咳嗽時用手帕或紙巾遮住口鼻,減少結核菌的傳播。室內每日開窗通風換氣,衣服、被褥經常日光曝曬,餐具單獨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通過不斷的宣教增加患者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逐漸消除患者的錯誤認識,放下思想包袱,保護自己和別人不被交叉感染,使患者明白切斷傳染途徑從自己做起。
結核病治療可分為強化階段和鞏固階段,療程6個月~1年左右。抗結核藥治療方案復雜,所涉及的服用藥物品種較多,導致患者易混淆服藥時間,造成藥物的漏服和誤服[4]。在藥物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肺結核病規范用藥指導,強調化療的重要性,講解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的抗結核化療原則。根據患者所用藥物的不同,采取口頭和書面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所用藥物的名稱、用量、用法、藥物作用、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并督促患者按時服藥、不隨意停藥,堅持完成規范、全程化療,以提高治愈率、減少復發。告知患者服藥期間如擅自停藥,可導致耐藥菌的產生致病情反復而耐藥難治,甚至惡化而危及生命,同時也會加重經濟負擔等嚴重后果。服藥期間,如患者出現肝腎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藥疹、關節疼痛、耳鳴眩暈等藥物不良反應,立即告知醫生進行處理。
強調按醫囑服藥,堅持全程化療的重要性,如出現藥物副作用,應及時向醫生、護士反應;加強營養,注意休息、生活規律,避免操勞過度,病情許可的情況下,適當鍛煉,增強體質;注意隔離,防止傳染給他人,進入公共常所應戴口罩。盡可能與家人分室居住,分床就寢。對餐具、用物定期消毒,按醫囑定期復查,并告知患者復查時的注意事項。
根據肺結核患者不同的情況,我科自行設計了肺結核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疾病知識(病因、癥狀、傳播途徑)、消毒隔離知識、治療方法、藥物相關知識(化療原則、常用藥物用法及不良反應)、飲食與休息。心理狀態評估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的焦慮因子對被確診的肺結核病患者及健康者使用統一的指導語進行調查。應用SCL-90量表u的焦慮因子(anxiety)的條目評分。
患者入院1~2 d內和出院前1~2 d,有專人根據肺結核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問卷調查表內容進行“一對一”的詢問,并當場收回。兩次各發放問卷120份,分別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均為100%。
采用SPSS 17.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絕大多數初治肺結核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對疾病相關知識及抗結核藥物方面的知識均未掌握,特別需要醫務人員的指導。通過健康教育,患者對結核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臨床表現、治療方法、飲食與休息、必要的隔離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明白了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的抗結核化療的重要性。掌握了抗結核藥物的服用方法及主要副作用,以及出院后復查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并養成了不隨地吐痰、不對著別人打噴嚏、咳嗽的良好衛生習慣和自我保健意識。120例初治肺結核患者結核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健康教育前后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120例初治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n=120,例)
絕大多數初治肺結核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對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應,需要醫務人員的關心、理解、和疏導。通過健康教育,患者焦慮、恐懼、孤獨、自卑等不良心理反應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使患者能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配合治療。120例初治肺結核患者結核病心理狀態改善情況,健康教育前后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表2 120例初診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狀態評估表(±s,分)
表2 120例初診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狀態評估表(±s,分)
注:與健康教育前比較,*P<0.01
焦慮恐懼孤獨自卑2.01±0.88 1.96±0.84 1.86±0.78 1.99±0.87 1.22±0.71*1.46±0.58*1.32±0.66*1.37±0.76*調查項目 健康教育前(n=120) 健康教育后(n=120)
初治肺結核如果不能夠合理、規范、全程接受治療,將導致治療失敗,造成大量復治、難治病例發生。多數初治患者由于對肺結核病認識不夠,缺乏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知識,不能長期堅持有規律性的服藥,無癥狀或癥狀緩解后就自行停藥,結果導致病情時好時壞,最終產生細菌耐藥,轉為難治性慢性的傳染源。所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徹底消除傳染源,加強對初治肺結核患者的護理健康教育工作尤為重要。
護理健康教育是指在護理工作中對護理對象進行的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5]。健康教育是結核病防治的一個重要環節網[6]。肺結核的控制除了與合理治療有關外,與患者具有的健康知識、信念、遵醫行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7]。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初治肺結核患者,由于對肺結核病的相關知識不了解,求醫心切,又因為患者被隔離治療,缺乏親友的鼓勵與支持,故患者出現焦慮、恐懼、孤獨、自卑等不良心理反應相當常見。因此,我們要熱情接待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心體貼患者,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根據患者的病情、個性心理特點、心理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以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孤獨、自卑等不良心理反應,使其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配合治療。肺結核患者以年老、文化層次低、家庭經濟條件差的農村人群居多,造成治療工作困難。部分初治患者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健康教育知識能力差,對結核病知識的理解能力差,要求護理人員在講解有關知識的同時,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并給患者看一些相關的示例圖片,這樣可以使相關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有利于患者理解及掌握。本文重點針對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加強了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力度,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不再被動地接受治療,他們更渴望了解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技巧。全面的健康宣教,可滿足患者對相關疾病知識的需求,使患者對肺結核的診治有正確的認識,能正視自己的疾病,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能自覺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不但增強健康意識。同時健康教育也提高了患者參與康復的積極性,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促進疾病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及家屬對我們的健康宣教十分滿意。
總之,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充分發揮自身在治療中的作用,從而發揮治療效果,維護健康,改善生活質量[8-9]。
[1]姚藴伍,周菊芝.內外科護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45.
[2] 曲麗英.肺結核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指南,2008,8(15):5
[3]魏紅蕾,方芳.PBL教學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7):.81-82.
[4]宋國柱,柳明仁.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中醫藥,2010,8(3):103-104.
[5]左月燃.對護理專業開展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25.
[6]劉俊梅.肺結核咯血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1):140-141.
[7]孫黛,陸金松.健康教育在結核病防治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學,2006,18(2):52-53.
[8]宋愛紅,李中俠.健康教育在肺結核患者中的實施[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4):560-561.
[9]馮麗敏.健康教育在門診肺結核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