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瓊
(福建省莆田科技職業技術學校 福建 莆田 351139)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就業沖突分析與社會就業要求研究
沈志瓊
(福建省莆田科技職業技術學校 福建 莆田 351139)
分析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現狀,并認真剖析了電子應用教學與就業沖突的原因,有針對性提出了課程設計要有時代特色、注重教師素質提高、模擬就業環境、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等對策。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就業沖突現狀;社會就業要求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是為學生畢業后能擁有在電子行業的就業技能而設立的,是學生進入社會從事電子行業工作的就業前培訓,所以,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要以市場需要為導向,結合電子產業發展的實際,與時俱進,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確定合理的課程內容,才能將電子應用技術專業教育辦好,辦出特色,辦出社會滿意、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的專業,滿足社會發展對電子技術人才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為電子應用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也為電子應用專業的學生就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但是,電子應用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供需反常 電子應用專業的學生就業出現了怪現象,一方面,企業無人可聘,另一方面,學生無業可就。大批的電子應用專業學生畢業之后難以謀得理想職業,即使找工作也往往只能干普通工,只能干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電子技術應用人力資源的浪費,也阻礙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健康發展。
學生適應崗位能力差 畢業生整體素質下降,因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入學分數過低,致使部分畢業生整體素質下降。各用人單位普遍反映: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文化理論知識不足,電子技術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接受的專業基本技能訓練較少。所以,實際操作能力較弱,與實踐對接慢,實際操作能力差,如看不懂電路圖,不能熟練操作和使用常見電子儀器等。絕大多數電子應用專業的畢業生不符合用人單位、甚至不符合整個行業的要求,與實際脫節嚴重,導致應屆畢業生上崗前必須進行崗前培訓,因此,很多用人單位不愿意聘用新畢業的學生。
學生思想認識不到位、自身素質薄弱 學生就業觀念落后,近幾年雖然加大了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但一些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怕吃苦,眼高手低,很大一部分畢業生不具備較強的勞動觀念和敬業精神,不能吃苦耐勞,缺乏與他人相處的協作能力,對生產管理制度的約束、流水線作業的節奏、上班制度、工作反復操作的單調、生產中的獎罰制度等的適應能力差,往往將企業所給的薪酬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據自身的條件正確選擇職業,以至迷失就業方向。
專業課程的設置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電子產業本身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然而,電子應用專業課程的設置卻滯后,教育觀念陳舊,沿用“舊中?!钡呐囵B模式組織教學,忽視技能實訓,教學手段簡單,專業場所建設投資嚴重不足,缺乏必需的實訓設備,沒有設置技能實訓項目,學生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基礎操作,達不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
專業課教師自身實踐能力不強 很大一部分職校教師都是大學一畢業就直接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雖然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是缺乏具體的操作能力,本身與專業教學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沒有能力指導學生實訓。
重專業教育,輕德育 日常教學的重心偏于基礎理論和專業課程教學,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誠信品質、守法意識、責任意識、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嚴謹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沒能達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目標。
電子應用專業的課程設計要有時代特色 電子應用專業的性質決定了要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要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崗位的需求,就必須使課程設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課程內容安排上詳盡具體地體現當前社會實際的技術水平,要與時俱進,不僅要跟隨經濟形勢,也要跟隨政策形勢,盡可能地對最迫切需要的技術做最有效的講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以致用,突出時代特色。因此,應按照時代特點重新編排課程內容,在編排課程內容時要向用人單位了解、調查電子產業崗位對知識結構的實際要求,明確各方面知識所占的比例,精選專業必需的知識、技能,選擇與電子專業核心要素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點,如條件許可也可以讓行業、企業的專家直接參與制定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計劃,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和評估標準,參與課程建設的全過程,使核心課程與就業方向性課程相輔相成,在課程內容上充分反映各生產企業專業技術方面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材料、新成果、新內容,使整個課程穩定而富有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性,同時,必須選擇最新、最具當代技術特征的教材。
注重教師本身素質的提高,打造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 “打鐵先要自身硬”,可以采取將教師派出去培訓的“走出去”和邀請部分一線技術人員的“請進來”的方法,提高師資水平。一方面,可以安排在編電子應用專業課教師到電子產業生產第一線進行電子產業專業實踐訓練,特別是缺乏電子應用專業實踐經驗的新教師,必須在電子企業見習一年以上,其他教師則應每5年去電子企業輪訓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開展行業、專業社會調查,確保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使更多的教師真實地了解電子企業,了解電子產品開發和生產過程,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還可以請電子企業的人員到學校來,通過產學研合作,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聘請一定數量的來自電子企事業單位的有關專家、學者和行業權威、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可以改善高職教師結構,適應電子產業人才培養和電子專業變化的要求,使電子應用專業教學更貼近社會需求。
模擬就業環境,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要改革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培養模式,增強實踐操作的實訓力度,把握重點和重心,突出電子應用專業的應用技術。要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讀的辦學機制,完善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具有鮮明電子技術應用特色的教學體系,營造校園與工廠“零距離”的教學環境。一是可以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訓一體化教室,從專業建設的角度出發,改變現有教室和實訓室單一功能的格局,整合教學資源,在普通教室里增加實訓教學的功能,完善教室與實訓室的一體化功能,把單一的理論教學的環境改造成具有多媒體等綜合教育功能的平臺??稍诮淌艺归_工作場景,把模擬的工作崗位搬進專業教育課堂,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感受生產實作的氛圍,提升專業教學的效果。二是校內實訓場所可以模擬企業生產車間標準進行建設,設立諸多實訓崗位,編制生產工藝文件。學生在校內參加實訓,模擬生產管理機制,要求身著工裝,在生產工藝文件指導下進行操作。通過這些手段可增強學生對電子企業文化、電子企業管理的感性認識。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端正學生的就業觀 一流的專業技術并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唯一條件,一流的職業道德水平才是電子應用技術人才必備的基本要素。電子應用專業教育應該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首先,要將職業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課列為必修課,作為職業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在平時教學中結合案例和職業道德教育宣傳,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專業課程教學中。其次,學校要堅持按照“誠實、扎實、樸實、創新、活力、尊重”十二字方針開展就業教育,以就業與創業理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設計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要組織學生參觀具體電子行業企業,參加簡單的電子生產實踐活動,了解電子行業各崗位的工作意義。通過思想道德教育,逐步培養學生具備吃苦耐勞、忠誠企業、講究誠信、服從管理,團隊合作的精神,使學生能夠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就業觀。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目標是為我國培養高素質的電子產業專業技能人才,為經濟發展服務,為電子企業輸送合格的高水平的電子產業高級工人。因此,在平時的電子技術應用教學中,要與時俱進,充分分析學生的就業現狀、企業用工特點、社會發展需求等,究原因,找對策,并在電子應用教學上采取積極主動、行之有效的方法,推進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教學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使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1]劉亞秀.論以就業為導向的“一專多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5).
[2]張耘.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J].商場現代化,2008(36).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劉紅.電工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改革意見[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7(2).
[5]黃堯.以就業為導向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2).
沈志瓊(1972—),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科技職業技術學校講師,主要從事電工與電子類專業課教學。
G712
A
1672-5727(2012)09-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