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鋒
(浙江交通技師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15)
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管理探析
蔡立鋒
(浙江交通技師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15)
從學生、教師與教學環境角度出發,本文分析了高職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管理的措施,即要了解學生,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模式,創建有效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以保證教學效果。
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管理;有效性
隨著高校的擴招,只有高考分數比較低的高中生以及各類職高生進入高職院校深造。這些高職生的特點是: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文化素質相對不高,各種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也比較突出。此外,心理研究表明,教師創建保障人身安全、互相扶持的課堂嫻熟技能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學業、行為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管理將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筆者試圖從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入手,探討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管理的相關措施。
(一)學生方面
高職數學課堂存在許多不良現象,其中,有三種現象較為突出。第一種是學生曠課嚴重。學生認為上不上數學課無所謂,反正對數學一竅不通,再加上高職生本身的紀律觀念薄弱,他們極容易想到逃課。第二種是課堂秩序比較亂。學生有不斷進行聊天的,有公然發短信的,有自由進出教室的等等。第三種是缺乏基本的師生溝通。學生只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看小說,玩電腦,睡覺等。事實上,它們可歸結為課堂顯性不和諧與 “假和諧”現象,影響著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效果。
出現上述現象的因素很多,從學生因素角度看,主要是數學基礎薄弱、學習自卑感強、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具體表現在基本高中知識未掌握、解題能力較差、對學好數學喪失信心,對學習數學反感甚至放棄不學。
(二)教師方面
1.課前預先對學生情況了解不深。在課前備課中,教師往往注重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研究,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但對學生數學原有水平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了解卻比較少。此外,少數教師甚至不精心備課,不去透徹分析教學內容,只會照本宣科,根本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課堂管理主觀意愿不強。不少教師平時注重課堂教學,卻忽視對課堂紀律的管理。部分教師認為自身職責是按照計劃完成教學任務,課堂管理應該是班主任、學管部門的工作職能。也有教師認為,抓課堂管理勢必影響教學進度。因此,不管課堂紀律有多差,也不管學生在課堂上做什么,都放任自流。
3.課堂管理能力不強。高職數學教師隊伍中不乏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他們數學理論知識水平相當不錯,也非常想組織好課堂活動。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課堂管理經驗與能力,很難進行有效課堂秩序管理。
4.課堂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各高職院校往往建立一系列課堂管理制度,如考勤管理、課堂討論管理、課堂提問管理等,但不少教師并沒有嚴格執行,甚至都未進行學生出勤情況的記錄。
(三)教學環境方面
教學環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是課堂管理不可忽視的問題。教學環境從外在的、物質的方面和性質、心理等方面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
1.硬環境。指一種外在的教學環境,包括教具、桌椅、投影儀等教學設備。高職院校大多起步晚,不少就是從中職學校轉制過來的,教學設備還難以及時更新,再加上有限資金主要投入實訓建設。所以,理論教學硬件設施滯后的問題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進而對課堂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軟環境。實際上是課堂上內在的教學心理環境,包括師生互動情況、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法等方面。高職院校普遍壓縮理論基礎課程的課時,同時,數學教學內容較多,所以,數學教師只能加快教學進度,無法開展較多的師生互動,更不能實施凸現以學生為本的行為導向教學法,造成不良課堂教學氣氛,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管理問題日益突出。
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組織的教學形式,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課堂教學管理就是對這一特殊交往活動的組織、協調、保障和促進的一系列活動。簡言之,課堂教學管理就是保證和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一切活動。筆者擬針對上述高職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給出有效管理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了解學生是有效課堂教學管理的前提
教師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管理的前提是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要切實地了解學生,就需在課前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現狀,在此基礎上,優化課堂設計,并結合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適度地進行教學調整。教師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對學生進行了解。
1.采用自我介紹法。自我介紹法是一種客觀了解學生的有效手段。通過學生自我介紹,不僅讓師生相互熟悉,建立良好的課堂氣氛,而且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和愛好等情況,尤其是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
2.運用學生數學學習心理調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情感、態度、動機對數學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學生積極、主動的心理對數學學習起促進的作用,而消極、被動的心理卻起阻礙作用。因此,通過調查問卷,深入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當然,問卷內容可涉及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與態度、焦慮與自信心、毅力與自控力等等。
(二)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模式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管理的關鍵
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應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需要采用一種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行為導向教學法。行為導向教學模式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原則,充分調動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積極性,特別是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數學建模訓練,加強數學概念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注重雙向翻譯能力的培養,力爭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提高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性。
此外,行為導向教學模式往往需要使用學生小組討論形式來實施教學。但是,高職院校大都是大班型授課,不適合采取國外半圓形、U型等多種座椅擺放形式。所以,為了保證有效地開展教學,便于教學管理,可根據學生的要求,成立學習小組和選擇小組長,并將學生座位固定。這樣,教師不僅能快速熟悉學生的姓名,而且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出勤情況,最重要的是能開展更好的課堂活動。
(三)創建有效的形成性評價體系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管理的保證
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發展性評價的重要途徑,為課堂教學管理提供反饋信息,以便教師調整教學與管理,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這種評價體系不僅幫助教師進行有效地課堂管理,而且幫助學生時刻關注自身的學習情況,更能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實施形成性評價體系的主要途徑如下。
1.編制教師教學記分手冊。記分手冊包括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和總評成績三塊內容。作為高職數學成績,總評成績按平時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80%計算。平時成績涉及出勤、課堂回答、作業、階段性測試四項內容,每項為5分,共計20分。其中,階段性測試平時按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進行評價,期末再分別按5分、3分、1分折算出成績,從而緩解傳統的考試分數給學生造成的負面心理影響。
2.設計學生學習成長記錄本。學習成長記錄本是對學生課前、課堂上和課后三方面表現給予記錄。課前表現主要包括是否完成上堂課內容的復習,是否主動有效地預習新內容。課堂表現主要包括是否認真聽課,是否參與小組討論以及是否認真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課后表現主要包括是否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是否自覺查閱與所學知識相關的資料。
3.注重學生學習多元評價。多元評價是“以創新教育的價值觀作為價值基礎,以開發學生和教師的潛能,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創新素質為根本任務,以激勵學生和教師不斷超越自我為本質,以目標多元、標準多元、方式多樣為標志的教育評價”,主要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的多元主體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情感態度。
[1]翟偉利.淺談高職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及其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7(15):106-107.
[2]楊繼德,沈艷琳.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23):111-112.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修訂本)[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衛嶸.高職院校有效課堂管理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9):36-38.
[5]孔兵兵,趙永行.高校課堂教學管理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09(3):75-77.
[6]張玲秀,劉永新.影響高職有效課堂教學的若干因素[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71-74.
[7]張東.課堂教學管理創新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8]蔡立鋒.漫談高職數學教學中的行為導向教學法[J].職業教育研究,2010(4):97-98.
[9]潘永慶,孫文彬.多元評價創新教育的有效機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蔡立鋒(1981—),男,浙江諸暨人,碩士,浙江交通技師學院基礎部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校數學教學。
G715
A
1672-5727(2012)09-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