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伯康
(紹興縣園藝學校 浙江 紹興 312039)
談工學結合教學機制的建立與實施
錢伯康
(紹興縣園藝學校 浙江 紹興 312039)
工學結合是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專業技能教學的主要手段,是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的有效途徑。因此,中職學校要著力建設專業實訓基地,打造工學結合平臺;要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工學結合教學水平,大力實施工學結合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工學結合;實訓基地建設;技能教學;校企合作
我校創建于1984年8月,是紹興縣唯一的一所純農業類中等職業學校。自創辦以來,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辦學思想,積極構建工學結合的教學機制,實施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借雞生蛋”,努力實施技能教學
辦學初期,我校僅開設園林專業,無自己的教學實習基地,學生實習要通過“借雞生蛋”的辦法解決,即讓學生去當地園林企業參加生產實習。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感到“借雞”很不容易:由于企業安排學生短期實習,要牽制較大的精力,增加許多工作,同時,企業還擔心學生實習會消耗材料、設備,帶來經濟損失,因此,企業不歡迎學生實習。為落實一個實習點,學校有關人員往往要東奔西跑,消耗不少時間和精力,且實習點不穩定。另一方面,“生蛋”更不容易:一是在實習內容、實習方式、實習指導、實習考核、實習時間等諸多教學環節上,學校受制于實習單位,給教學帶來諸多不便,效率低,效果差;二是師生外出實習,在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三是實習與就業脫鉤,學生實習勞動待遇無保障,經常成為變相的廉價勞動力,學生的實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學校認為“借雞生蛋”并非長久之計,必須創建屬于自己的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
(二)校企合一,創建校內園林實習基地
1995年,學校根據“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舉辦與職業教育有關的企業或者實習場所”的精神,采用學校控大股、領導和骨干教師多入股、教師人人參股的方式籌集資金,創辦了紹興縣園林風景工程有限公司。從此,學校實行校企合一的辦學模式,有了自己的園林實習基地。經過數年實踐,校辦公司開辟了生產實習基地三百余畝,根據教學和生產需要,分設園林植物栽培區、繁殖區、良種馴化區、盆景創作區、鮮花培育區和其他生產區等,配備了相應的專業設施設備。這樣,教師可根據教學進程隨時組織學生進行開展多項實習實驗活動,極大地方便了教學。
但是,在校企合一的辦學實踐中,學校也遇到了不少困難與問題:一是教師工作壓力大。教師要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要針對專業特點,最大限度地使用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技能和素質,培養合格人才;同時,教師又要承擔起校辦公司生產經營管理的任務,要考慮經濟效益。因此,教師經常超負荷工作,影響了他們身心健康和自身發展。二是經營風險日益加劇。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校辦公司要更多地注重教育效益,要更多地付出培養學生的教學費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常處于劣勢地位,稍有差池,就有可能造成經營虧損。三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當地的農業科技升級換代加速,智力農業、精細農業、信息農業和生態農業發展迅速,學校教學已經不能囿于單純的園林教學,迫切要求實訓基地升級,以適應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校企合作,共建現代農業實訓基地
面對園林實習基地建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挑戰,學校在大量調查、分析、論證基礎上,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與具體指導下,實施了以實訓基地經營權轉讓為標志的新一輪基地建設,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經營權轉讓,建立校企合作互贏機制 2005年11月,學校通過公開競標的形式,與當地的一家信譽好、科技含量高、實力強的現代農業龍頭企業——紹興華陽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學校實訓基地的設備、場地等不動產權屬不變,生產經營權和流動資產按競標價轉讓給企業。學校實訓基地的設備、場地等不動產由企業使用,同時,學校提供企業在校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其他基本條件;提供職工培訓、技術咨詢等服務;參與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項目的開發。企業承擔實訓基地日常運行、設備保養及維護等全部費用,以保證實訓基地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教學功能;負責開發和實施企業項目;為學生無償提供實訓崗位、實訓指導和所需的材料消耗。這樣,學校既吸納了企業的經營資金、技術,增強了實訓基地實力,又引進了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更重要的是,學校的經營風險得到徹底化解,減輕了教師的精神壓力和工作壓力,可以輕裝上陣,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企業由此增加了場地、設備,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人才、技術支持,大大增強了企業的實力。通過6年的運作,校企良性互動,互利雙贏,有力地促進了實訓基地的發展。
加大投入,提高實訓基地的現代化水平 我校實訓基地的改革與發展,一直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與肯定。2008年12月,學校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人才培養實訓示范基地,省、縣兩級財政分別撥款150萬元,專項用于學校實訓基地建設。近兩年中,學校抓住機遇,大力建設現代農業實訓基地:一是創建“現代農業生產車間”,包括洛文式玻璃溫室和連棟薄膜大棚兩部分,它能根據室外氣象狀況和室內環境條件的變化自動控制溫度、濕度、光照度、CO2施肥、營養液等作物生長的環境參數,還有防蟲殺菌、保溫等功能,其間作物的播種、生長、施肥、灌溉、環控等全過程實現了自動化。二是創建植物組織培養室。根據教學實習特點,建立了材料采集、消毒、滅菌、接種、培養基配制、育苗、練苗等無菌栽培全程作業流水線。三是創建機械工作室、信息技術室和園林設計工作室等三個專業工作室,添置了相應的設施設備。這些設施設備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學校實訓基地的現代化水平,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活力。
隨著實訓基地建設進程的發展,學校多次調整課程結構,優化教學內容。一是精簡課程。如園林花卉專業,按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的原則,僅開設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等四門基礎課程,而把其他文化課中與專業相關的內容分解、滲透到上述課程或專業課程中。二是實施模塊教學。如園林花卉專業,把專業課劃分為花卉育種、花卉栽培、花卉鑒賞、花卉藝術等四大模塊,按照“不求學生成全才,但求學生有專長”的培養目標,讓學生自主選擇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實行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三是開發校本課程。在編排體系上,根據其學科特點和本地區氣候條件,采取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理論——實踐雙線穿插制,使教學順序盡可能與生產實際保持一致,以便于現場教學和生產實習。在教學內容上,以當地實際生產內容為主,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生產實際。如《花卉栽培學》,主要學習南方花卉栽培技術,充實了蘭花、桂花等地方特色名花栽培和當地傳統栽培實踐經驗,把純理論性的內容列為學生的選修內容,從而突出了教材的地方性、實用性和實踐性。學生邊學邊做,目的性強,學習效率高,教學效果好。
優越的實訓基地條件,為教師提供了成長發展的平臺。學校積極引導教師,尤其是專業教師,參與企業的項目開發與管理,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是選派相關專業教師,參與企業項目的計劃、預算、論證、決策,為企業項目提供全程技術服務,既密切校企聯系,又培養教師的經營理念和風險意識。二是有計劃地安排有關專業教師輪流擔任企業相應崗位的技術管理工作,如項目經理、項目工程師、項目施工員等。三是組織教師與工人師傅一起,參加技術練兵活動。要求教師苦練基本功,至少掌握一門“絕技”,以勝任教學實習指導工作,由此造就了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到目前為止,學校專任教師100%學歷達標,其中,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占61.2%;專業教師中取得高級以上職業資格的教師占98.2%。在實際教學中,學校要求教師大膽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做到企業實習、企業項目與學校教學有機結合,課堂與實訓結合,實訓與生產結合,教學與技術開發服務結合,教師能得心應手,教學效果好、質量高。
利用“現代農業生產車間”優勢,學校組織學生在真實的工廠環境和企業項目的開發中開展經常性現代農業實習、實訓和科學試驗,指導學生參與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大膽創新,開放思維,學會合作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努力尋求更好的方法,讓學生從中學到實際知識和技能,學習和探索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知識,掌握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提高綜合素質。
為此,一方面,學校建立了學生技術大練兵活動機制,推出“菜單式”模式,讓學生自主選擇特長項目,如名貴花卉品種鑒別、花卉繁殖技術、良種培育技術、盆景技術等,實行強化訓練,讓學生至少練就一手過硬的“絕活”,形成一技之長。另一方面,學校組織學生參與合作企業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工程施工、材料采購、養護管理、招標投標、經營決策、合同談判等諸多經營環節的 “實戰演習”,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工作崗位。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市場意識和經營頭腦,學生的積極性高,實習效果好。
近三年中,我校學生參加市級以上專業技能競賽,獲得省級一等獎2人次、二等獎4人次、三等獎7人次,其中,省第一名1人次;獲市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23項,名列省、市、縣同類職校前列。我們的畢業生,不僅有中專畢業證書,還有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不但懂理論,更會動手,畢業后能直接上崗,深受社會歡迎。幾年來,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保持在98.6%以上,他們在社會上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有的成了企業的生產管理者,有的成了“盆景師”、“插花師”、“假山造型師”、“根雕師”、“植物醫師”和“園藝師”等,有的成為了企業家和當地科技致富的帶頭人,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由此吸引了更多學生來我校求學,學校實現了良性互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1]李宏彬,郭春華.園林實訓基地規劃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6):12.
[2]王毅.整合實踐教學資源高起點建設實訓基地[J].中國高等教育,2005(18):27.
[3]伊輝勇,應曉躍,鄭輝昌.實訓基地建設與創新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4]李潔.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0):14.
[5]崔建寧.流通現代化實訓基地建設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07(5):32.
[6]沈華錦,蔣喜鋒.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主要模式[J].教育學術月刊,2008(7):37.
錢伯康(1958—),男,浙江紹興人,紹興縣園藝學校高級教師,主要從事中等職業教學與研究。
G718
A
1672-5727(2012)09-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