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國強,時 越
心可舒片是治療冠心病常用的純中藥制劑,在臨床應用中觀察到許多患者經心可舒片治療后眩暈、頸部僵硬等癥亦有改善。2010年—2011年我院用心可舒聯合丁咯地爾隨機治療頸性眩暈80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門診及住院治療的頸性眩暈患者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8歲~66歲,平均50歲;病程3d至2個月。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30歲~70歲,平均52歲;病程5d至2.5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篩選標準 眩暈、惡心、嘔吐,走路不穩、記憶力下降等均反復發作,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頭、頸及肩背酸脹疼痛,視物模糊等癥。??茩z查可見頸椎旋轉及屈伸活動或有受限,頸椎棘突上或椎體兩側旁壓痛感,其椎間孔壓縮試驗呈陽性。本組80例均經X片檢查,其頸椎側位片可見: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消失,部分椎體椎間隙變窄,同時椎體前后緣增生或變尖。其斜位片可見:部分病例頸椎椎間孔出現單側或雙側變窄。均符合頸椎病診斷標準。排除貧血、耳源性眩暈、眼及其他疾患所致眩暈。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心可舒片(沃華醫藥公司生產,每片0.3g)4片,3次/日,口服;鹽酸丁咯地爾片(齊魯制藥公司生產,每片150mg),每次300mg,2次/天,口服。對照組只用鹽酸丁咯地爾片每次300mg,2次/天,口服。眩暈發作時臥床休息,保持安靜,對眩暈嚴重、嘔吐不止、血壓升高或降低并嚴重脫水的患者予靜脈補液及對癥治療。均治療3周,3周后觀察療效。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眩暈等癥狀消失;有效:眩暈等癥狀明顯減輕,可正常生活和工作;無效:眩暈癥狀無改善[1]。
治療組顯效31例,有效6例,無效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顯效22例,有效5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67.5%,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頸性眩暈是由于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治療主要采用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鎮靜等方法。臨床常用藥物鹽酸丁咯地爾具有微血管擴張作用,降低血管阻力,有效提高微循環灌注,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效地增加氧供;可改善微循環,增加腦血流,改善缺血區神經元及缺血腦組織的氧供狀態,保護神經功能,對眩暈癥有效[2]。但只能暫時緩解臨床癥狀,而且治愈率低,足量應用常出現上腹灼熱、皮膚潮紅。
祖國醫學認為眩暈屬“中風”、“眩暈”、“頭痛”等病癥范疇,認為本證為邪入太陽經輸,經氣不利,筋脈失養所致,以惡風、眩暈、項背拘急不舒為臨床特征。心可舒方中以葛根為主藥,以其性味甘辛,能升津液、濡潤筋脈?,F代醫學研究認為葛根所含總黃酮能擴張腦血管,使腦血流量增加,從而改善內耳循環、椎-基底動脈循環[3];三七含三七總皂苷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腦血流量,提高腦組織對缺血的耐受能力;丹參、山楂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木香理氣舒郁?!鹅`樞·口問》曰:“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故治以葛根疏太陽經氣,濡潤筋脈,清陽上升,則清竅得養,以三七、丹參、山楂、木香理氣活血通絡則眩暈得愈,是為治本。本療法發揮中西藥協同作用,減小鹽酸丁咯地爾片的應用劑量,減少了副反應的發生,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
[1]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1-5.
[2] 薛迪中,魏娜,王偉,等.丁咯地爾聯合養血清腦顆粒治療腦血管痙攣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9):1067-1068.
[3] 程兆盛.現代中成藥[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