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早期梅毒89例的臨床分析
楊麗
目的 探討早期梅毒的臨床特點、治療效果及流行病學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89例早期梅毒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89例早期梅毒患者男女比例為1.54∶1。年齡主要集中在21~30歲,其次是31~40歲和41~50歲;職業以服務員、民工、司機及待業者居多;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為主;感染途徑以婚外性和其他為主;臨床治愈率為89.89%;血清學治愈率為84.27%。結論 早期梅毒流行病學特點是男多于女,年齡年輕化,職業以服務員、民工等文化程度低的人員為主,婚外感染為主,用芐星青霉素和頭孢曲松治療早期梅毒,治愈率高。
梅毒; 早期; 臨床分析
梅毒大概是在明朝末年由國外傳入我國的,是一種傳染性強、危害性大的性傳播疾病,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在我國曾一度滅絕,近年來梅毒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現對本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89例早期梅毒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89例梅毒患者中,男54例,女35例;年齡16~69歲,平均35.8歲。年齡≤20歲者6例(6.74%),21~30歲者30例(33.71%),31~40歲者18例(20.22%),41~50歲者11例(12.35%),51~60歲者19例(21.35%),>60歲者5例 (5.62%)。已婚41例;單身48例。患者從事的職業:待業人員17例,服務員15例,司機15例,商人8例,軍人5例,民工14例,學生3例,工人8例,退休人員4例。患者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學12例,初中30例,高中31例,大專以上14例。感染途徑:配偶傳染者15例,婚外性伴侶傳染26例,其他48例。其中,患者中有孕婦3例,合并其他性病者3例;病程最短半個月,最長10個月,其診斷均符合早期梅毒診斷標準[1~3]。
1.2 治療方法 青霉素皮試陰性者,肌注芐星青霉素240萬U/次,每周1次,連續4周;青霉素過敏者,應用頭孢曲松鈉進行治療,頭孢曲松2 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點滴,每天2次,15 d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或在原皮損處殘留淺表瘢痕或色素沉著斑,3個月內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血清學治愈:臨床癥狀與體征全部消失,RPR連續3次以上陰性。未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未完全消失,RPR滴度輕微下降或不下降,甚至上升[3]。
2.1 流行病學結果 男女比為1.54∶1。年齡主要集中在21~30歲,占33.71%,其次是31~40歲和41~50歲,分別占20.22%和21.35%,這三個年齡段共占75.28%。職業以服務員、民工、司機及待業者居多,共占68.54%。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為主,占68.54%。感染途徑以婚外性和其他為主,配偶傳染者僅占16.85%。
2.2 治療結果 臨床治愈80例,未愈9例,臨床治愈率為89.89%;達到血清學治愈75例,血清學治愈率84.27%。
梅毒的病原體是梅毒螺旋體,其病情可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梅毒雖然只會引起患者皮膚和黏膜的損害,但由于患者的體內已經存在大量的梅毒螺旋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因此,發現和治療早期梅毒是治療和控制梅毒傳播至關重要的步驟。本組結果顯示,早期梅毒呈現高發年齡年輕化,主要集中在21~30歲,占33.71%,職業以服務員、民工、司機及待業者居多,共占68.54%。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為主,占68.54%,提示待業青年、民工等文化程度不高,經濟收入低的人群仍是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傳染來源以非婚性接觸為主,配偶傳染者僅占16.85%,賣淫嫖娼等不潔性行為是梅毒感染的主體,男女比例為1.54∶1,說明男性仍然是梅毒感染的主體,因此,對梅毒的防治要加強宣傳,重點是文化程度不高,經濟收入低的人群,對于梅毒患者,要做通思想工作,爭取夫妻同治,避免婚內交叉感染。
梅毒螺旋體是橫斷分裂繁殖,其繁殖決定于細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干擾了這個合成過程,因此,青霉素被認為是治療梅毒最普遍、最有效的藥物[4,5]。芐星青霉素屬于長效青霉素,其抗菌作用與青霉素相似,但能緩慢釋放以維持較長的藥物濃度[6],芐星青霉素為長效制劑尤適用于不能堅持治療者。頭孢曲松鈉為第3代廣譜頭孢菌素,其半衰期達8 h,對β-內酰胺酶穩定,具有較強的組織穿透能力[7],對G+菌和G-菌均有效,可作為青霉素過敏患者的替代藥物。本組應用芐星青霉素和頭孢曲松治療早期梅毒,其臨床治愈率可達89.89%,血清學治愈率可達84.27%,可見,治愈率高,確實是治療梅毒的有效用藥。
[1]國家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梅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1-9.
[2]葉順章,邵長庚.性病診療與預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53-656.
[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傳播疾病臨床診療指南[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4]黃殷.芐星青霉素治療早期梅毒的療效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8,8(10):1786.
[5]胡蔚毅,錢伊弘,張剛,等.6種抗生素治療早期梅毒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麻風皮膚雜志,2005,21(10):785.
[6]潘選長.三種不同藥物治療早期梅毒的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雜志,2005,27(3):45.
[7]Yuldashev KA,Abzoirov KM.Someimmunolo-gicalin dicatorsinserore2 sistantsy philis[J].J Eur Aead Dermatol Veneroi,2004,18(Suppl2):486.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6.075
556000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醫院
楊麗
2011-12-13)
(本文編輯:梅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