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65例體會
胡鵬舉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治療體會。方法 回顧分析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65例LC手術的臨床資料。結果 63例成功完成LC術,2例中轉開腹手術,其中1例膽囊三角粘連嚴重,解剖不清,1例出現不可控制的出血。65例均治愈出院,無嚴重并發癥。結論 嚴格掌握手術時機,合理選擇病例,同時提高腹腔鏡操作技術,開展LC治療膽囊良性疾病安全可靠,為首選方法。
腹腔鏡; 膽囊切除術
膽囊疾病是普外科常見病,有多種治療方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具有痛苦小、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優點,目前已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首選術式。2006年全國腔鏡會議已將LC術列為膽囊切除的金標準。現將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施行的65例LC手術病例資料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5例,男28例,女37例,年齡20~65歲,其中膽囊結石27例,膽囊息肉25例,急性膽囊炎11例,慢性萎縮性膽囊炎2例。本組均無肝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合并癥,無上腹部手術史。
1.2 手術方法 全部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規行四孔法,在臍上或臍下作1.0~1.5 cm切口,氣腹針通過切口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氣腹,腹腔壓力定為1.6~2.0 kPa。劍突下、右肋緣下鎖骨中線處及腋前線處作0.5 cm切口,分別穿入Trocar,探查腹腔后,首先解剖膽囊三角,仔細分離出膽囊管及膽囊動脈,確定膽囊管、肝總管、膽總管三者關系后離斷膽囊管和膽囊動脈,仔細將膽囊從膽囊床上剝離,徹底電凝止血,取出膽囊。遇炎癥較重時,采用吸引頭邊沖洗邊鈍性解剖的方法,術中滲血較多時,采用4層20 cm×2 cm紗布壓迫止血,忌盲目電凝止血。根據手術野干凈與否決定是否沖洗,選擇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63例成功完成LC術,成功率為96.9%,手術時間25~150 min,出血10 ~80 ml,術后平均住院 3 d,術中無膽管損傷、腹腔內出血、腸管損傷等并發癥。5例因炎癥水腫、創面不清放置腹腔引流管,觀察2~4 d無異常。1例膽囊三角粘連嚴重,解剖不清,1例出現不可控制的出血,均中轉開腹手術。65例均治愈出院,無嚴重并發癥。
3.1 手術適應證 LC的適應證,目前尚無統一標準,除已明確診斷的膽囊癌外,基本與開腹手術相同[1]。筆者認為適應證的范圍與手術者的臨床經驗和手術水平有關,大致包括:(1)有癥狀的膽囊結石;(2)無結石的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需手術治療;(3)部分無癥狀的膽囊結石也要外科治療,如合并糖尿病的膽囊結石,充滿型膽囊結石,膽囊結石導致膽囊萎縮或瓷化膽囊;(4)膽囊息肉樣病變有癥狀者或難定性質或有惡變傾向;(5)有癥狀的膽囊膽固醇沉積癥,膽囊腺肌樣增生;(6)膽囊管不全梗阻造成排空時疼痛。筆者認為在LC初期多選擇簡單的膽囊結石和膽囊良性息肉,有了較多經驗之后可選作一些有合并癥的膽囊結石病例,再進一步便可作粘連較重的膽囊炎和膽囊結石,直至膽總管結石。本組病例遵循了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總之,LC是治療急慢性膽囊良性病變的良好術式,它已成為治療膽囊結石及膽囊良性疾病的首選方法和金標準,但無限擴大其適應證可引起嚴重并發癥[2]。
3.2 手術副損傷的預防 LC術中正確顯露膽囊及膽囊三角,防止膽管及膽囊動脈損傷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也是減少并發癥的關鍵。預防措施有:(1)充分暴露手術野,分離膽囊周圍粘連,顯露膽囊及其壺腹后,避免向膽總管方向過多解剖,膽囊三角內組織充血水腫,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應小心細致分離,不可盲目鉗夾;(2)施力適度,不用暴力,不過分牽拉膽囊,過分牽拉易將膽總管當膽囊管切斷;(3)正確處理膽囊動脈。通常情況下,膽囊動脈源自肝右動脈,其解剖變異并不少見,還可起自肝固有動脈,肝總動脈,肝左動脈,胃十二指腸動脈,還可有雙膽囊動脈。因此,處理時應辨明其解剖關系,謹慎切斷。若膽囊血管與膽囊管并行無法分開時,可與膽囊管一起施夾處理[3,4];(4)剝離膽囊時仍要仔細操作,警惕迷走血管和迷走膽管在膽囊床的出現;(5)遇有膽囊三角解剖不清及不可控制的出血等,LC術無法進行果斷中轉手術。
3.3 引流管的放置問題 LC術后是否放置腹腔引流,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由于膽囊管增粗或炎癥水腫,結扎線或鈦夾都有脫落的危險。筆者認為應適當放寬腹腔引流管的應用,這是預防腹腔積液、膽漏,觀察術后出血的重要措施。本組病例中5例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2~4 d拔除。
3.4 正確認識中轉手術 中轉開腹手術不是腹腔鏡手術的失敗,而是確保患者安全,減少手術失誤,減少并發癥和保證手術質量的重要措施和明智之舉。本組2例果斷及時中轉開腹手術,避免了嚴重后果。術中遇有以下情況需及時中轉手術:(1)難以控制的動脈出血;(2)大量靜脈出血難以止血或手術野顯示不清;(3)發現或疑有膽管損傷;(4)發現或疑有腸管損傷;(5)Calot三角或膽囊周圍有堅固的瘢痕性粘連,難以分離者;(6)不能辨認解剖關系,或發現有解剖異常者[5]。正確掌握中轉指征,同時提高腹腔鏡操作技術,增添先進的腹腔鏡操作設備,可最大限度的保證LC手術的順利和安全,降低中轉率。
[1]劉國禮.現代微創外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17.
[2]鄭朝紀,何小東,肖毅.腹腔鏡膽囊切除經驗與體會[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1,35:436 -437.
[3]李松林,任作航.膽囊動脈變異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2,7(1):12 -14.
[4]仇根存,祁懷玉,趙建華,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并發癥及預防[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6):126 -127.
[5]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73.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6.082
223700江蘇省泗陽縣婦幼保健所
胡鵬舉
2011-12-30)
(本文編輯:梅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