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慧 藍永洪 鄭小桃 鐘南田 洪 燈
1.海南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海南海口 571101;2.海南醫學院形態學實驗室,海南海口 571101
《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教學探討
張彥慧1藍永洪2鄭小桃1鐘南田1洪 燈1
1.海南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海南海口 571101;2.海南醫學院形態學實驗室,海南海口 571101
為了提高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教學的教學質量,根據實踐經驗從課前準備、教學方法、課外學習等方面淺議組胚實驗教學的幾點體會。
組織學;胚胎學;實驗教學;教學質量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研究機體微細結構、相關功能以及人體發生發育的一門學科,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本門課程的最大特點是其內容以形態知識為主,專業名詞和概念多,繁雜難記,容易混淆,三維立體結構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必須通過實驗課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才能強化記憶。通過直接觀察組織切片,使學生對理論課知識有深入的認識,解決理論課上遇到的一些疑問,真正掌握知識。因此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必要的鞏固和補充。現結合自己四年多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教學實踐,針對此課程的自身特點,就如何做好實驗教學工作,談幾點體會。
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精心備好每一節課,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接受能力,參照不同層次的理論教材、實驗指導,認真編寫實驗課教案,抓住重點難點,做好時間安排。對于形態結構有相似又易混淆的知識,采取列表比較歸納總結的方法,指出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每次實驗課都要針對當節實驗內容精心設計理論問題、實驗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后要準備課堂測試,檢測學生對本節課切片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強化學生記憶。此外,教師要多學習與組織學及胚胎學相關的基礎和臨床學科方面的知識,如生理、病理、婦產科與兒科等。拓展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能力[1]。
(1)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次實驗課注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著重強調實驗課的目的、要求和紀律,讓學生認識到實驗課是加深對理論知識認識的重要手段,和理論課一樣重要。
(2)明確實驗考核方法,讓學生知道實驗課的平時成績計入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本校平時成績包括實驗報告、理論知識提問、鏡下標本考核、課堂測試及有無遲到、早退、曠課等。
(3)保證學生正確使用顯微鏡。本門課程實驗課主要是用光學顯微鏡來觀察機體的微細結構。在以往的帶教中,發現有的學生由于不能正確使用顯微鏡,致使在觀察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如不能找到觀察目標,不會使用高倍鏡,不會使用指針,觀察速度慢,打碎切片等,因此是否正確使用顯微鏡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為此,第一次實驗課教師要親自示教顯微鏡的使用,重復強調使用顯微鏡的注意事項。在讓學生觀察第一張切片的時候注意觀察學生使用顯微鏡有什么問題,及時解決。鼓勵學生不會就問,確保每個學生第一次實驗課就能正確使用顯微鏡。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強調斷面與立體的關系。鏡下觀察的組織切片形態結構都是組織細胞的斷面,由于所切部位不同,往往呈現不同的形態,比如有的切面能看到細胞核,有的切面看不到細胞核。所以,鏡下觀察時,要幫助學生建立由平面到立體的概念,盡快培養起空間思維能力。
對于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實驗課上看組織切片的速度、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在授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好本門課程。筆者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幾種教學方法。
(1)傳統教學法。對于求知欲較強,課前認真復習理論知識的學生可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先講解每張組織切片的觀察要點,演示示教圖片,學生觀察切片,遇到問題再求助教師。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節省授課時間,學生有更多的觀察時間及與教師交流的時間。
(2)先觀察,后講解法。對于課前對本節課的理論知識不熟悉,求知欲望較差的學生,可采取先讓學生觀察切片,教師后講解的方法。在學生觀察的同時,教師提出問題,這樣學生沒有依賴感,迫使學生快速的復習理論知識,認真觀察切片標本。教師可根據本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觀察標本的時間,待時間結束后,教師再仔細講解此標本的觀察要點,這樣比較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也發現有些同學好奇心較強,一上課便急于自己先觀察,但并不知道此張切片的觀察目標什么,這一類學生也適用此種教學方法。
(3)分組討論法。對于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有厭煩情趣的學生,可采用分組討論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先自己觀察、討論切片的學習內容,并且每組派一個代表講解如何觀察此標本,教師再講解切片,并點評各小組的發言情況,此方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PBL法。自1986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西安醫科大學將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法引入我國以來[2],國內許多醫學院校的理論教學都應用了PBL教學法。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組胚實驗教學中,我們也引入了此方法,本學期我們對部分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實施了PBL教學法,在觀察泌尿系統與生殖系統的實驗標本時引入“急性腎小球腎炎”與“功能性子宮出血”兩個病例。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課堂上以學生講述為主,教師加以指導并總結。課后我們做了調查問卷,大多數學生認為此方法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對知識原理有更深了解,鍛煉了協作能力,提高了問題分析能力。
以上方法適用于組織學教學,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缺點,教師應該根據每組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法,也可采取幾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在觀察三段小腸的切片時,分組討論法比較適用,讓學生分組討論每張切片各是小腸的哪一段,學生積極性高,教學效果好。
(5)在胚胎學教學中,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就是對于胚胎發育過程中時間和空間的結構變化難以理解和掌握。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放映胚胎發育過程的教學視頻,使學生一目了然[3]。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是有力的補充,即結合二維平面圖形和三維模型,教學模型形象直觀,學生可以從多角度進行觀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觸摸,很容易建立立體結構的印象,達到理解、掌握的目的。此外,通過引用一個先天性畸形的病例,對胚胎學教學也實施了PBL教學法,學生對此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熱情,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并且在本病例中告訴學生,作為一名醫學生有宣傳和指導優生優育的責任和義務,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因本課程以研究機體的形態結構為主,故組織學的實驗報告以繪圖為主,繪圖是對于組織、細胞形態結構描述最直觀、最有效的技能訓練。也是反映學生對本節課的觀察內容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參考。實驗報告的分數要作為平時成績,組成期末成績的一部分,以此引起學生的重視。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繪圖時存在的問題較多,如細胞的形狀;胞核的大小,位置,顏色;胞質的嗜色性;細胞大小的比例等方面不符合理論和實際,還有相當多的同學照搬教材上的模式圖,自己不認真觀察。因此,在繪圖前,教師要強調繪圖的注意事項,課后要認真批改實驗報告,在報告中指出繪圖中存在的問題。下一次上課前要總結上一次課實驗報告的優缺點。優秀的實驗報告可以做為典范在學生之間傳閱,使其互相學習。學生通過繪圖訓練,達到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認識和鞏固。
學生在觀察切片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認真解答。授課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對于不善發言的學生,要鼓勵他們積極與教師溝通,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提問。每講解完一張切片要詢問學生是否已掌握此標本的組織結構,還有什么問題等。另外,由于組織學切片在制作的過程中,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鏡下組織結構與理論知識之間存在偏差的情況。不同物種之間在組織結構上也會有差異,模式圖與光鏡圖的差別等。學生對此類問題的疑問,教師應給予積極的引導,耐心的解答,這將有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本教研室制作了組織學與胚胎學的網絡課程,含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其基本內容包括教學大綱、教案提要、多媒體課件、重點、難點講授實況錄像、實踐教學、習題庫、圖片庫、視頻音頻動畫、第二課堂、交互協作等。學生可充分利用網絡課程上的資源進行課外學習。其中圖片庫的資源能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也能彌補由于課時原因在課堂上不能觀察所有切片標本的不足。另外,在交互協作中設有討論版可以使教師與同學開展討論、答疑和交流信息,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及時解答了學生在課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4]。
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深入、擴展和補充,在組織胚胎學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要不斷總結,把教師的教學體會和學生的反饋信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及時了解自己講課不足的地方,也要積極向其他教師請教、交流,取長補短。明確今后改進和努力的方向,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李愛紅,喬從進,張濤.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教學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47-49.
[2]Oreill P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Med Education,2000,34(8):608-613.
[3]李靜,黃安培,張仁東.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170.
[4]曹譯心,趙宏賢,韓藝.互動式教學在組織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6):124.
R329
C
1674-4721(2012)03(a)-0131-02
張彥慧(1980-),女,講師,研究生。
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