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穎 李蘭鳳 劉學英 劉素哲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承擔各科室重復用診療器械、器具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發放以及部分一次性無菌物品的物流中心,其工作質量與醫院感染、熱源反應的發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關[1],它是保證醫療、護理質量以及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重點科室[2]。
績效管理指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就目標與如何實現目標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通過激勵和幫助員工取得優異績效從而實現組織目標的管理方法。績效管理就是適時通過適當的手段,設定目標,調動員工工作能動性,同時提高員工完成績效能力而達到目標的一個管理過程。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處于弱勢地位,不完善的績效考評和分配體系嚴重影響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也限制了該學科的專業化發展。如何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升工作效率、效益和質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消毒供應專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建立和健全一套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3],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原有的評價和分配機制已不適應消毒供應專業的發展現狀。我院依托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信息化平臺,進行績效考核信息化管理,建立科學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績效評估系統,以體現績效評價的客觀、公平和實用性,形成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大大激發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了工作質量,保障了醫療安全,同時也促進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1.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專科醫院,現有開放床位670張,新建消毒供應中心位于外科樓四樓,建筑面積800 m2,布局流程符合衛生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的要求,區域劃分明確,各區間氣流靠壓差控制,流向為由潔到污,物流潔污分開,有專用的通道和運輸工具,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滅菌設備設施先進,自2009年實現了由分散式管理轉變為集中管理模式,共有工作人員14名,注冊護士13名,工人1名。其中持證人員6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3名,護士7名。學歷:本科5名,大專7名,中專2名。
1.2 方法
1.2.1 將護理工作負荷與工作量數字化表達 應用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信息系統(PDA),操作人員使用自己工號登錄PDA,將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發放各壞節信息使用PDA掃描錄入,實現對護士工作的量化統計,該信息系統將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發放各壞節操作信息自動進行統計、匯總,作為人員績效考評的主要依據,克服了過去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不能具體量化、干多干少無差異的缺點。
1.2.2 將績效考核與人員能力系數和崗位班次相結合 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包括:科室人員信息、排班、考勤統計,實現了網上排班與查詢,并可統計、查詢各時段護士的考勤情況及所在崗位班次以及數量,隨時可查詢,為月、季、年績效考評提供了客觀依據。為提高贓、累、責任大崗位班次的工作質量,鼓勵高年資護士輪崗的積極性,績效考核時將能力與崗位班次均納入其中,年資系數占40%,班次系數占20%,質量系數占10%,工作量占30%,調動了高年資護士輪崗的積極性。
1.2.3 運用滿意度評價系統,有效監督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 醫院內部評價系統的應用,實現了工作人員之間背對背的相互評價,該評價系統要求臨床醫技科室每月均要對各職能部門、輔助科室工作進行評價,在評價系統中分“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類,如點擊“不滿意”時,輸入具體不滿意的原因和責任人,其統計數據由管理層提取,評價數據與績效掛鉤,其事件在周會上點評,以達到警示作用,其增強了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保障了服務質量,達到了質量持續改進的目的。
1.2.4 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從平時工作質量、勞動紀律、服務質量、三級理論考試、操作考核、論文科研、繼續教育等7個方面設計考核框架,并將其中內容細化,確定各項考核內容的實際獎懲數額。建立質量考核加減分項目:加分項目包括省級以上論文、院內外各種比賽前3名、醫院宣傳發表各項專刊等;減分項目包括違反勞動組織紀律、著裝不規范,違反各項操作常規,發生差錯事故的利用質量管理信息系統追溯到責任人,被臨床科室投訴經查屬實,兌現獎懲。
1.3 觀察指標 采用上述滿意度評價系統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項,要求臨床醫技科室在實施前后均要對各職能部門、輔助科室工作進行評價,共發放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0份,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施前后對臨床服務滿意度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 α =0.05。

表1 績效考核前后臨床服務滿意度比較(名)
3.1 績效考核信息化管理充分調動了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實行績效考核信息化的管理,以體現公開、公平、公正[4],改變了以往工作中一些人員懶散、勞動紀律差的現象。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績效考核和獎金分配,是關系到每個護士切身利益的方案[5],通過經濟杠桿作用來調整人員的行為,取得了較好效果,充分調動了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3.2 消毒供應中心績效考核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及臨床服務滿意度 消毒供應中心績效考核信息化管理激勵了工作人員做好本職工作的熱情,吸引了高職稱、高年資的工作人員自愿輪崗,提高了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有效地保障了醫療和患者的安全,明顯提高了臨床服務滿意度,由95%增長至100%。
3.3 消毒供應中心實行績效考核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 通過信息化績效考核評價,工作人員能夠依據標準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并能了解工作的要求、自己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存在的差距和改進的方向,有助于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提高。先進設備和信息系統的應用,要求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電腦操作、各類設備的操作規程、各崗位班次的工作流程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等,才能進入高待遇崗位。
通過實踐,消毒供應中心績效考核信息化管理,是適應專業發展模式需求的一種創新,有效促進了規章制度的落實,實現了消毒供應專業的規范化、標準化、數字化管理。
[1]邵春梅,宋慧平,李 君,等.績效分配考核體系在消毒供應中心的應用及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6):580-581.
[2]王竹華,周祝霞,蔡曉干.質量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3):3225-3226.
[3]任愛玲,李素紅,薛小英,等.護士績效考核重點環節信息化管理的做法及其成效[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8):10-11.
[4]何 璨.護士績效評價在護士長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42-43.
[5]黃正新.護士績效考核標準的建立與實施[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13-14.